试论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周静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中职数学教师应如何挖掘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数学学科; 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085-001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高的鲜明特点,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一、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将基础较好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到第一层(A层);将基础一般、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分到第二层(B层);将基础较差、尚未形成良好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学生分到第三层(C层)。在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总共包含以下三个核心环节:首先是学生分层环节。该环节有两个原则:一个是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最大化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另一个是采用动态分层原则,确保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在开展分层教学前,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兴奋点、闪光点、特殊点、薄弱点等,利用一次考试测验,将学生分为A、B两层,再结合近一个月的考试成绩和教师主观意见,确保A、B两层学生人数基本相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变化,基于动态分层原则,对A、B两层学生进行调整,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其次是分层教学环节。经过学生分层环节,教师已经明确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此时,分层教学的重点可以放在学生课堂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课后复习中智力因素的锻炼上。A层次学生要求课堂学习过程中必须保证精力高度集中,所答课堂问题偏重于对听课质量的考察,课后作业偏重于对其智力状况的考察:B、C层次学生要求课堂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所答课堂问题偏重于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和培养,课后作业仅以考察课堂学习同类型问题为主,对于个别C层次学生,课后作业还可以以抄笔记、背知识点为主。最后是分层辅导环节。分层辅导环节主要发生在考前冲刺阶段。传统的辅导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大量重复性的机械练习,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这种辅导模式普遍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逐渐产生抵触心理,导致辅导效果不理想。此时教师可以让A、B、C三组学生进行“互相辅导”,这样既能为A层次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检查机会,更有效地提升其所学技能,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学习机会。不仅如此,层级互助辅导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团队意识、勇气等。对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当遇到问题时,中职学生普遍喜欢利用直观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索。基于这个认知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事物的联系,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形象思维,从而使课程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升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意识,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我们知道,电脑游戏对于中职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其原因在于,游戏中创设的情境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满足其内心的真实欲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效仿这一原理,通过创设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全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生活教学情境,将学生陌生的数学抽象概念与熟悉的生活实际活动相联系,一方面,消除陌生数学知识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恐惧心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可见的生活现象,将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构建和谐课堂关系

    “以学生为本”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其着重强调新时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自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学生观,树立“学习无差生,为师亦为友”的先进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弱化自身课堂主导性,由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引导者”,积极构建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既为学生设置引导性的问题,又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探索空间,全面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通过良好语言、肢体、表情、情感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同时,教师应深入观察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状态,充分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困惑,并在温馨、轻松、非正式的情况下,真情实感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大限度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可以用人性化的管理取代传统激进式的管理,从而达到凸显学生课堂个体性、拉近师生情感距离的效果。例如:在炎热夏天的下午,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困倦,表现出睡意朦胧的状态。此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规划出10分钟左右的课堂休息时间,让学生放心大胆地睡,这种方法既拉近了师生感情,又能够有效提升剩余3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果。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形成合作互助的课堂学习模式,是在“乐趣教学法”中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在构建“乐趣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通过“团体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团体,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通过“提出問题”或“布置任务”等教学手段,引导不同学习团体对相应问题进行探讨、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在团体学习过程中大胆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充分体现出对每位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其在团体学习过程中增进情感交流,还能够显著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培养其知识探索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