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时事资源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探究

    李薇

    ◆摘? 要: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资讯。因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列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搭载时事资源这班快车有效提升学生人文情怀成了关键问题。时事资源的大量生成,正是鲜活的教育资源,使用采集、整合、多元运用、及时评价这一系列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培育人文情怀。

    ◆关键词:巧借;时事资源;人文情怀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事资源映眼帘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资讯。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仍采用课本上过时的资料进行教育,生搬硬扯过时的、脱离时代的内容,这无异于“空对空”。最后呈现的结果是教育效果的打折,甚至无效。

    以上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资源少的“控诉”与真实写照。那么,情况真的如老师们所说的那般无奈吗?其实不然,时事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无疑是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提出了要求:育人,立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的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求教师制定的语文课程学习目标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重要目标之一。

    二、累积跬步致千里——引入时事意义大

    (一)研究的目标

    借时事资源培养人文情怀的研究旨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策划能力。而基于这些能力的形成,附带的则是更为重要的人文情怀的建构,潜移默化间激发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学会尊重人,拥有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熏陶艺术修养。

    在这样系列化的进程中同时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在课前五分钟演讲、习作、辩论活动,资料拓展多元形式的助力下,不至于为了任务而研究,也不会让它流于形式,而是借助于时事资源的价值来更好地协调基本能力与人文情怀的共同提升。

    (二)研究的意义

    正是因为这些有利的经验和理论,以及新形势下小学生人文情怀缺失的紧迫性,要求学校创新原有国家课程,利用好时事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培养具有明辨是非、思维活跃、积极有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以此谋求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办学软实力和社会竞争力。

    要想扭转教育资源少的难题,首先要主动借助现代传媒系统获取更多的时事。现代传媒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教育学生的无限资源,那就是利用视频资源、报刊资源、网页资源来提取时事素材作用于学生,尤其是要针对性选取资源作用于学生人文情怀缺失的几个重要板块,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助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也为学校解决教育困惑提供合理渠道。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采、整、用、评”四步走

    (一)策略一:慧眼采集素材——有米之炊

    对于学生来说,世界万物都是学习的资源。对于教师而言缺乏的不是教育资源,缺少的是发现资源的慧眼。长期以来,农村学生往往会抱怨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好,没有足够的阅历。农村教师也会抱怨教育资源少。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就今天而言,这样的抱怨并无实际意义。因为现代传媒的发达,农村的孩子也能通过网络瞬间知晓天下大事。这也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教育资源宝库,为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这是源头活水。

    1.巧借时事资源——前期布局

    时事素材的获取必须注意时效性,尽量贴合鲜活性原则。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的媒体资源,通过高效的采集方式,攫取最适合学生学习的热点素材。在这一过程的操作上,笔者采用教师主导、家长为辅的方式来获取时事素材。

    巧借合力带来的好处不光是教育资源的扩充,更多的是来自于潜移默化间对孩子的影响,搜集的过程,孩子们看在眼里,对他们来说这也是学习的过程。

    2.处理编排时事——后期整合

    当教师搜集好相关资源后,往往会发现资源的长短不一,在具体运用时还不足以好好呈现,或者说呈现方式有难度。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中期整合的实施。中期整合也就是说利用软件进行编辑处理搜集而来的时事资源。

    (二)策略二:多元运用时事——培养情怀

    有了时事素材,剩下的便是核心措施的操作——即如何巧借这些时事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1.多元形式解读时事——激发情怀

    在处理时事资源的基础上,每天一节语文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进行时事热点事件的解读。首先请学生进行文本的朗读,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时事,将近期的时事热点通过声音、图像传递给每一位同学。根据学生理解程度不一的现状,同样又关乎有效激发学生人文情怀这一核心目标,因此笔者采取演讲、习作、辩论等多元路径来试着激发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2.反馈交流评价——提升情怀

    学生在经历系列活动后,在社会时事热点的关注学习中已经有了人文情怀的熏陶。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种情怀的形成,奠定良好的人文情怀基调,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制度。

    四、吹盡狂沙始到金——时事资源创佳绩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策划能力。而基于这些能力的形成,附带的则是更为重要的人文情怀的建构,潜移默化间激发培育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尊重人,拥有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熏陶艺术修养。相信在时事资源的助推下,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从中熏陶、感受、触及灵魂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张睿元.对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解.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陶行知研究会/简讯,2016(06).

    [2]胡治国.有效运用时政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都市家教月刊,2016(13).

    [3]胡江.时政新闻应体现人文关怀.中国地市报人,2004(06).

    [4]陈淑慧.高中语文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整合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