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

    魏延国 谢萍萍

    数学家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认为,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侧重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下面结合我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谈一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把握低年级孩子学习数学的特点

    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其中有两点很重要。

    1.从具体到抽象。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是直觉性的,他们往往要从具体的实物形象来出发,逐步过渡到抽象。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把人民币分一分。如果我们直接让孩子按照纸币来分,或者按单位来分,这只是成人给孩子们的指令,是非常抽象的,孩子們是否能真的接受呢?在这里,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人民币,让他们动手来分。我没给他们任何的指令,只是让他们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不用我说,他们就会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比如说,这是按材料分的,这些是硬币(1元、5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是纸币。当然也有按单位来分的,老师早就在黑板上板书出元角分,其实已经非常显性了。

    2.从外部动作逐步到内部动作。在认识人民币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们购买一个5角的本子。我当售货员,让孩子们过来买,要求是跟前一个同学采用不一样的付款方法,而且是付正好的钱。这个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外部动作,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并且很感兴趣。简单是一种智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买1个5角的练习本和1支8角的铅笔,一共要付多少钱。这样,就引导孩子们由外部动作逐步过渡到内部动作。

    二、充分考虑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在的发展水平

    在设计《元角分》的活动时,我有这样两条依据: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我早在寒假和平时的周末就布置了“欢乐购物”的作业。还有,现在的家长也很有预见意识,知道这学期有元角分的知识,为了让孩子轻松接受,平时也让孩子多多地接触钱币,对钱币有个初步的认识。所以学生对人民币很感兴趣,学起来非常认真。

    三、注重方法,强调兴趣,挑战智慧

    1.注重方法。本节课不是局限于元角分的教授,而是着眼于教会孩子认识人民币的一些方法,如,我们师生一起研究了1元人民币的认识方法——数字和汉字法,进行知识迁移,认识所有的人民币。再如,给所有的人民币分类,让孩子学会把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好记又有规律。还有,让孩子在操作中自主学习,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孩子在个别化操作当中,建构的是一些零散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孩子们的各种做法放到集体的平台来分享。

    2.注重兴趣。在本节课上,我增强故事性、游戏性、情景性。整节课以孩子们现在非常喜欢的鼠小弟和鼠小妹的故事导入,继而用“鼠妈妈发红包”的故事突破元角分的换算,并贯穿始终,中间还穿插了把人民币分一分和购物活动,趣味性强,孩子们兴趣盎然。

    3.注重智慧。我们要让孩子通过学数学,变得更加聪明。我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本节课非常注重智慧的开发。如在“鼠妈妈发红包”这个环节,我就给孩子们讲道理,遇到问题不要着急,也不要发怒,要冷静地动脑筋,动用自己的智慧。在买练习本这个活动时,当第一个孩子上来付了一个纸币5角后,我说:“老师跟你换一换角色,你当售货员,我来买。”我付的是5个一角,非常简单。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付2个一角和1个一角,还有的付3个一角和1个两角。我把孩子们付钱的方法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学生们畅所欲言,十分踊跃。

    以上,是我的点滴体会。在今后设计数学活动时,我会且行且思且完善,让小学生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