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质疑,唤醒学生的文本解读思维
陈金凤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不同阅读主体会生成不同的阅读认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个性追求,顺利启动质疑教学,引领学生在预习、解读、鉴赏、训练等环节展开质疑操作,这能够形成丰富的学习促进动力。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能够顺利唤醒学生的文本解读思维,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感知体验。
[关键词]主动质疑;文本解读;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2-0054-02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质疑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获得历练。预习环节引入质疑、解读环节启动质疑、重点突破环节调度质疑、拓展训练环节形成质疑,都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触动。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调查,顺利启动质疑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质疑思考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
一、预习引入质疑,唤醒学生的解读思维
语文教材内容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学生对教材内容有自觉关注意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预习任务,不妨让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并用问题形式呈现出来,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也为课堂互动讨论提供丰富的话题。
发动学生展开质疑阅读时,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提示,让学生有比较清晰的阅读方向。例如,教学统编教材第九册《松鼠》一课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设了预习任务:这篇课文对松鼠的生活习性展开了重点介绍,阅读课文时,要从更多方面展开思考,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文本结构设计有什么特点?不妨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表现出很高的阅读热情,都能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设计。教师让学生展示质疑问题,学生都能够给出个性化设计:松鼠是可爱的,作者对松鼠的活动、住、吃等习性进行了重点介绍,为什么没有对松鼠的独特外形进行详细解读呢?作者先介绍松鼠的活动,后介绍松鼠搭窝,最后介绍松鼠吃东西,这个顺序有什么特殊用意?……教师对这些质疑问题进行整合,然后给学生一些提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很快进入了互动学习环节。
在预习阶段,为学生布设质疑学习任务,让学生先期展开深入阅读,为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解读启动质疑,对接学生的解读思维
在文本解读环节,教师往往会通过问题设计来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课堂互动,但这种亘古不变的操作会给学生带来审美疲劳。如果能够改变问题设计的主体,让学生自行展开问题设计,甚至让学生来提问教师,这样的操作会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心理触动。教师需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质疑的机会,并在教学互动中进行思维对接,为学生传递丰富的阅读信息,使学生达成更多的阅读共识。
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学生一些提示,要求学生主动展开质疑:这篇课文写出了父爱的伟大,展开深入思考,从文本构建线索、小说三要素等角度展开阅读感知,利用问题形式进行阅读推进,我们要对质疑问题进行集体评议,看谁设计的问题更有价值。学生听说要进行质疑问题评比活动,都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热情。很多学生都能够深入到文本之中展开思考,甚至找到一些教辅材料展开阅读,对质疑问题进行优化处理。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主动将问题展示出来:课文为什么多次提到“姑爹的小渔船”?在不同位置提及这个小渔船,是要达成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其父亲支持其上昂贵的高中?作者当时拿着凑来的钱去交学费,为什么会感到心酸?文本中塑造的父亲形象有什么特点?如果要结合自己的父亲形象展开思考,你会对父亲这一角色做出怎样的诠释呢?……
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切入机会,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实现思维对接,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主动质疑创造良好条件。
三、突破调动质疑,升华学生的解读思维
文本阅读重难点突破阶段,教师大多会进行更多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一些学法,这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这种教学引导带有明显的师本色彩,很难获得学生的完全回应,其突破效果也未必如人所愿。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主动质疑,让学生在深度阅读和讨论中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再集中处理这些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启迪,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四季之美》是一篇描写四季景色的小品文,其语言极为灵动,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可以从体会景色动态描写的角度展开教学:四季景色各有特色,作者运用了哪些典型词语和句子展开描写?如果从这个角度进行质疑设计,你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听说要从描写角度展开质疑设计,都深入到阅读思考之中。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的个性问题设计纷纷亮相:作者在写春天景色时,为什么要专门选择早晨红日初升来写呢?描写夏天时,作者为什么要写萤火虫呢?描写秋天景色时,作者为什么要写大雁飞呢?……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给出个性评价:能够抓住景物动态描写的角度设计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维触动,在对景物的动态特点进行重点感知的同时,使我们自然建立起鲜活认知。
教师给学生规划质疑范围,集中关注景色动态特征,让学生阅读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四、拓展形成质疑,形塑学生的解读思维
文本解读需要深度发掘,小学生理解力存在很多短板,在对文本展开深度发掘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不能想当然地给出引导,而要弄清学生思维受阻的位置,让学生展开主动质疑,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更多参数。
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展开文本阅读:作者重点描绘鸟的世界,表达的是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在我们现在来看,应该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如果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你认为阅读课文还需要从哪些角度去拓展思考呢?不妨用问题形式展开设计,看谁设计的问题更具启迪性。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在阅读讨论之中逐渐形成了个性认知,教師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给出了积极回应: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话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描写的鸟的天堂,其含义会更为丰富,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审美观念呢?课文描写“鸟的天堂”不仅仅是鸟的天堂,也是世界万物的天堂。如果我们人类不增强环保意识,是不是会失去更多这样的天堂呢?……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质疑,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提示,将阅读教学推向了高潮。
教师利用一个质疑活动,拓宽了训练域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思考的空间。
学生进入文本阅读环节,因为关注点不同,其思维频度也呈现出差异性。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顺利调动思维入场,对文本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建立起系统性认知。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展开质疑性学习,对文本进行深度解析,在问题设计与探索中形成崭新的学习认知。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