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
郭晓莺
【摘 要】在新形势下我国各大地方高校纷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重视,不断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实现对现有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工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134-02
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庞大,承载着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内涵,是我国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物质文化多样化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扬与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对我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地方高校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国新时期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均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良好的保护意识,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地方高校是我国重要的产学研基地,拥有充足的科研人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能有效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地方高校从哲学视角出发,认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科学的态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以艺术的眼光对非物质文化进行欣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夠在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焕发无限生机。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国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形成多民族特色的音乐体系,在历史发展中,音乐对社会发展历程、人类文明轨迹进行记录,通过聆听传统音乐,能够了解我国某一个历史发展时期、某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背景以及当时的人文风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地方高校能够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相对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我国地域辽阔,拥有56个民族,除汉族文化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各个地方的戏曲,例如京剧、河北梆子、豫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第二,高校教师能够为学生讲授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让学生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下获取美好的思想认知与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不断对艺术文化进行改革与创新。地方高校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音乐教育中,丰富学生音乐文化教育内容,加深学生对地方历史、地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效拉近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了解本地区的民俗风情,提升学生的美学思想与哲学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第三,地方高校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视角出发,积极主动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我国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比较缺乏,需要我国高校培养一批拥有专业知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员与保护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策略
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进行研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从多种视角出发,构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体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学工作完美结合。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视听练耳能力、歌曲演唱能力以及乐器演奏能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其中,培养学生地方音乐的表演能力,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演奏我国传统乐器,全面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从生态视角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文化进行探析,了解世界物质多元化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带来的冲击,立足于传统文化发展现状,根据地方音乐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把握地方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了解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史,明确地方非物质音乐文化特征与价值,以高校先进音乐研发体系为依托,把地方非物质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创建完整系统的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理论体系。
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中,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音乐创作工作,如果这些学生能够掌握本土非物质音乐文化的演唱技巧、演唱方法、创作技巧,在今后的发展中,他们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还必将成为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发扬者。为此,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需要以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非物质音乐文化引导,使学生能够借助学到的音乐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对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创新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扬推广非物质音乐文化。
(二)从文化继承视角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与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或者是偏远的山区,我国重点高校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的一二线城市,地方高校则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交通便利,距离农村地区相对较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周边的农村或者是山区开展民间艺术学习实践活动,将民间技艺与专业知识结合到一起,实现对音乐专业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拉近学生与我国非物质音乐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积极承担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工作。
从文化继承视角来看,地方高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音乐教学工作中,首先需要找准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切入点,正确把握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对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处理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人才培养问题,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安排民间艺人或者是非物质音乐文化的研究者走进高校音乐教学课堂,由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形成历史、社会意义、表演方法、传承价值,组织师生前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发展风貌,对传统民间技艺进行观摩学习。
(三)从课程设置视角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推广。地方高校针对音乐专业学生设置教学课程时,首先需要做好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工作,在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引入地方音乐文化理论,使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能够从整体朝着局部方向发展,让学生在综合发展的前提下张扬个性。地方高校学生来自我国不同地区,不少学生对本地区的音乐文化缺乏认识,高校如果直接将地方非物质音乐文化内容引入到音乐教学课堂,不少学生会不理解教学内容,在表演过程中无法正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创作方式。为此,高校需要全面提高对非物质音乐文化理论知识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有效拉近学生与本地区非物质音乐文化之间的距离,为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高校需要做好曲式、乐器等民曲民乐的植入工作,让学生能够了解地方音乐文化。例如河南地方高校在设施音乐课程时,可将豫剧引入到声乐教学工作中,让高校学生能够领会河南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河南民众的淳朴豪爽;湖南地方高校在设置音乐课程时,可将本地区的花鼓戏引入到声乐、乐器教学活动中,让高校学生能够感受到湖南地区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感受湖南民众乐观向上的精神;东北地方高校在设置音乐课程时,可将东北二人转引入到声乐教学活动中。
(四)从社会发展视角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新课程改革已深入到我国地方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在引入非物质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本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结合现代化音乐领域发展需求,在继承我国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同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改革与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音乐文化内容,有效推动我国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我国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中,能够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拉近学生与非物质音乐文化之间的距离,使高校学生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为此,高校需要从文化生态视角、文化继承视角、课程设置视角、社会发展视角出发,实现对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开发、研究、推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石磊.江西高校音乐教育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5,(22):286-287.
[2]赵静,赵洁,仲莉华,裴春燕,杨丽君.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高校音乐教育为例[J].戏剧之家,2015,(21):201.
[3]于玲.高校音乐教育中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J].内蒙古艺术,2014,(01):4-8.
[4]张天慧,李巧伟.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功能和价值探析——以湖南花鼓戏为例[J].北方音乐,2014,(02):36-37.
[5]步同.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德州学院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例析[J].北方音乐,2013,(03):64-65.
[6]王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河南高校音乐教育[J].大舞台,2012,(09):247-248.
[7]杜元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价值——以“中州筝派”为例[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05):153-154.
[8]徐蔓.淺谈高校音乐教育对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