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作业更具时代特点

    朱咏梅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媒体时代到来,学生的作业形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在新形势下,采用创新的作业形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 作业? 形式? 自媒体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承者,数学老师的任务是教授孩子们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转化能力、创新意识和数学价值观,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

    数学知识体现了人类的规律性和共性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时常会出现机械重复的现象,同时巩固性作业较多,学生们对这样的作业缺乏兴趣,甚至产生作业焦虑症。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家长们的重视和付出越来越大,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综合能力、运用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越来越具有现代感。全方位、多时空的综合素养也越来越高,过去单一重复的练习,已经明显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从素养上,也束缚了学生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心理认知特点,根据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特点,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更吸引学生,让作业更具有时代特点,让作业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用“口报题”培养学生高效专注的计算品质

    数感和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核心素养。数学就是一门研究自然数的学科。良好的数感和迅捷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更是数学计算、数学運用的基石。又对又快的计算效果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遇到学生因为所谓“粗心”而出现的种种错误。其实“粗心”就是不够专注,不够专心,一心二用导致的。粗心所带来的就是无效的练习和错误的结果。因此我创新设置了“口报题”的作业形式。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老师口报出5道数学计算题,学生记下题目,算出答案。在此过程中,有个小秘诀,就是老师要能够掌握“口报题”的速度,要控制在学生刚刚把题目写完,来不及完成答案这样的节奏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高强度的注意力,稍一分神,题目就记不下来了,从而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高效而专注的计算品质。

    二、擅用“自媒体”,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在快乐中提升

    “自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极速普及,“自媒体”已经覆盖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让信息传播无比的迅猛。身处这样的时代,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自媒体”来巩固、运用数学知识,该是多么的感兴趣,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将有很大作用。根据现今信息社会的特点,创新设计了“自媒体”作业:要求学生讲解某个数学知识点或数学题,拍下“微视频”,并发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等“自媒体”平台。此项作业,学生兴趣高涨,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学习了拍摄、剪辑等技能,在讲解视频的过程中培养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锻炼了数学语言建构能力,提升了数学交流能力。视频在“自媒体”平台发布后获得的“点赞”和“夸奖”让学生们心情愉悦,获得了认同感,不仅学习品质得到良好发展,情感体验也得到满足,提升了学生多层面的核心素养。

    三、用“数学活动课”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有用,情感上喜欢,形式上互动,学生自然而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数学活动课就是良好的形式之一,学生可以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问题,实践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课中都有展现的机会,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心理品质也得到良好的促进。因此它有着常规数学课所不可替代的 作用。

    我的数学活动课授课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设计、学生主持。“小老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无形中就是在复习、提升。在数学活动课的课程内容选择上,我认为只要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致,映现数学美的题材均可列入数学活动内容。数学活动的内容设定可以不受教材内容和学习进度的束缚,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多方位地选择课程内容。因此,“小老师”们在设计课堂内容时选择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数学故事、数学绘本、数学游戏、数字谜语、计算竞赛、新的数学思维方法(数独、巧算方法、一笔画等)、趣味数学、动手制作、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的拓宽和加深、数学与语文知识的结合(填数字成语或诗词等),数学与美术知识的结合(在图中找数字或物体,用数字画头像等)、数学与自然知识的结合等,都列为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使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既丰富多彩,又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小老师”们在筛选素材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的丰富内涵,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数学素养。

    活动课的本质,是让学生“动”起来。因此数学活动课的内容选择和呈现形式要以让学生多器官、多维度、多方面锻炼和提升为目的,要让学生有机会“眼睛盯住,脑筋转起,小手动起”。眼手脑并用,能力得到发展,核心素养得以关注。

    数学活动课以活动为媒介,多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灵活的活动形式,多元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性、类比性、归纳性和创新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速算技巧、找规律填数、统筹安排、周期现象等活动课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筛选、分析、组合运用,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活动课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知,在操作中领悟,提高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课例一: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实践课《小小商店》,我首先布置孩子们在家准备闲置物品,根据物品情况设定价格。上课铃打响,“班级的小小商店”开业了。教室里,“卖家”和“顾客”欢乐的笑声、煞有其事地讲价声和稚嫩的推销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不仅购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还在购买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掌握得更加深入、熟练。课例二: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实践课《身体上的尺》,我先在教室里讲解了“一步”“一拃”“一庹”和“一脚”的概念,得出它们的长度,然后带学生来到校园操场,先说一说自己打算度量哪些物品,用身体上的哪个“尺”度量,然后让学生动起来,伸出小手,展开双臂,迈出小脚,用自己的身体尺去量一量。这样的活动,让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扩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了 提高。

    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和互动效应,把“小老师”们在数学活动课上的精彩片段拍成短视频,发布在各平台,获得的点赞和鼓励让学生有了成就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 乐趣。

    数学活动课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小老师”们锻炼了数学交流能力,而且其他学生在熟悉、感兴趣的素材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与语文、自然、地理、科学等学科的密切关系,感受到趣味性和挑战性,拓宽了知识视野,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总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过去的数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要求。紧追时代发展潮流,求新求变,与时俱进,做好知识的传承者,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