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园运营与体育赛事品牌打造案例研究
摘 ?要:城市体育公园的起源与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以自然环境为设计原则是体育公共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重点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以及民众对健康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必须与时俱进。如何建设能够实时适应城市发展和人群需求的城市体育公园,是城市规划者、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文章以赣州市新世纪运动公园为案例,探究体育公园运营与体育赛事品牌打造的实际意义,为其他运动公园的运营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公园运营;体育赛事品牌打造;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公园的体育功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外各大城市都在建设体育主题公园。户外自然环境空间中的体育和娱乐活动对提高人类城市生活的健康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城市体育公园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促进个体心理、身心健康的改善。近年来,体育产业成为最受欢迎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关注。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竞技本身,我国想要推动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形成自己的体育赛事品牌。
一、体育公园运营与规划策略
(一)建立流畅的交通结构
城市体育公园的交通规划设计是公园建设的重要依据,就市级城市体育公园而言,首先要考虑大型体育场馆的交通结构[1]。一方面,要在体育场馆与城市公共交通之间建立良好的衔接,方便观众快速疏散。另一方面,要有效应对公园与城市的边界在出入口处提供了充足的集散空间。例如,赣州市新世纪运动公园的交通设计就充分遵循了以上设计原则,该运动公园为开放式带状公园,起点位于赣州蓉江新区高区管理处新路村,终点位于新世纪大桥桥下,全长5公里。其中,此次对外开放的南段长1.5公里。在内部道路设计上,遵循人行动线原则,并根据公园容量对公园停车场数量进行预测,并按照出入口的等级适当配比停车位数量。在公园内部交通设计上,主要遵循公园内部交通需要,在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出入口之间设计了立便捷的连通,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人流的快速疏导。
(二)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建立运动区域
一般来说,平坦的地形适合建设篮球场、网球场等特殊体育场,崎岖的地形适合建设山地自行车运动场和极限运动场[2]。通过适当调整,利用湖泊等宽阔的地形起伏,可将运动空间与公园区分开,因地制宜布置攀岩设施、徒步小径、水上游乐项目等。赣州市新世纪运动公园在运动区域设计方面,根据情况,按照建筑原则,将北入口广场区设计为园区综合服务区,配备游客服务中心和大型物流广场。中央多功能运动区集多功能草坪、网球中心、动感篮球场、儿童游乐场、门球场及各类体育健身场所为一体,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热闹的聚集区。东边的极限运动区是滑板、轮滑、BMX、跑酷等运动体验中心,展示前卫时尚的现代运动。南部是度假区,是一个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户外休闲体验空间。
二、体育公园赛事品牌塑造策略探究
(一)构建体育赛事赞助商商业模式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积极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赞助商参与到重大体育赛事中,并逐步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商业赞助可以传达体育赛事的品牌形象,提升体育赛事的品牌资产。但是,从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来看,普遍存在着限制体育赛事发展的资金问题,而在体育园区建立体育赞助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赣州市新世纪运动公园于2020年9月举行了江西省足球联赛(赣州赛区),此次赛事的举办,不仅让运动员积累大赛经验、促进运动员成长,选拔出优秀足球预备队员,提升赣州市影响力,更推动了赣州市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致力打造赣州市极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全民健身赛事,推动赣州体育旅游的发展,为打造赣州市体育赛事品牌做贡献[3]。
(二)加強体育品牌建设的信息化传播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赛事的盛行正逐渐从传统的电视和门户网站转向移动内容平台、直播平台和社交网络。体育运动的目标受众不再局限于获取有关赛事本身的信息。通过赛事和社交平台之间的“一键绑定”,深入了解并开辟新的受众群。赣州市新世纪运动公园在“五一”到来的前4天,利用抖音进行宣传,在吸引的线下游客超过15万人次,抖音话题点击量超1000万次。因此,体育赛事要想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群观看,更加的应该利用社交媒体在网络引爆话题,形成广泛的传播[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发展建设需要跟随更新变化的时代发展。如何建设适应城市发展和人口需求的城市体育公园,全面开展相关规划设计研究和战略建设是城市规划者面临的问题。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将运动公园建设与体育赛事进行有机结合,打造专属于城市的体育赛事品牌,能够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并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还可以提升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致,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静文,林建君,王许达. 体育公园的运营冲突特征及规避机制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20,42(5):18-23.
[2]王永平,赵岷,赵炎. 运动休闲视域下大同市体育公园建设及运营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5):76-78,86.
[3]龚韬,彭平,何炼红. 体育赛事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之解构与重塑[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2):39-45.
[4]宁文晶,张微. 黑龙江省中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的培育路径及发展战略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0,11(11):142-143.
作者简介:
肖充(1993-3)男,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学历,赣南医学院 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课题;“本课题系赣州市社科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1-026-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