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和朱自清写作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叶圣陶和朱自清的写作教学观既相互渗透,又略有区别。在写作选材法上,叶圣陶主张取材于生活之积蓄,朱自清强调取材于生活之细节;在写作训练法上,两人都表达过以读促写的观点,但两者对“读”的释义有所差异;在写作评改法上,针对学生,两人都坚持发挥学生自主性,针对教师,叶圣陶提出“下水文”示例法,朱自清采取眉批打分法。通过分析对比两人的写作教学观,以汲取前辈的教学经验,提高当代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叶圣陶 朱自清 写作教学方法

    叶圣陶和朱自清先生作为语文教育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他们的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精辟独到的教育思想体系。通过分析比较两者在写作教学方法观的异同点,探究写作教学的规律与启示,同时也为当代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一.写作选材方法

    在语文写作过程中,选题立意是学生写作的首要步骤。叶圣陶和朱自清作为教育先行者,在作文选材方法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时至今日,这些观点仍具有当代意义。

    (一)方法之同:取材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言:“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1]“源”为生活,“流”为文章,有“源”才有“流”,只有在生活充实的基础上,才能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才不至于让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叶圣陶先生认为生活与写作密不可分,提倡学生们应从绚丽多姿的生活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取材生活而展开写作活动。

    在写作选材方面,朱自清也主张取材于生活,他认为,作文“要用现在生活作题材,学生总该觉得熟悉,亲切些;即使不能完全了解,总不至于摸不着头脑”。[2]他相信学生只有通过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够写出亲切至诚的文章来。另外,从先生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和叶老秉持着同样的观点: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训练。

    (二)方法之异:“生活”内涵不同

    叶圣陶和朱自清都认为写作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取材于生活,让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发掘生活题材。但在具体的取材观点上,叶老侧重于取材的生活内容,而朱自清更强调取材的生活范围。

    1.叶圣陶:取材于生活之积蓄。叶老说:“好文章有个基本条件,必须积蓄于胸中的充实而深美,又必须把这种积蓄转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这种能力的培植却责无旁贷,全在写作教学”。[3]这就表示写作教学方法的重点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会取材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精髓,感悟生活现象,揭示生活道理,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将生活的积蓄转化为自己有价值的写作素材,随着生活的不断进展,学生内心积蓄的正确度和深广度也在逐渐增加,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学生心中生活积蓄的程度,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积蓄中选取题材,从而形成意识,展开创作。

    2.朱自清:取材于生活之细节。中学期间,我们阅读欣赏了朱自清先生的多部作品,如《春》、《背影》、《匆匆》等,通过对这些佳作的品味赏析,我们不难发现先生的文章都是从生活细节入手,以情感打动人心。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朱自清提出写作要抓小放大,关注生活细节,选取身边最熟悉亲切的小范围题材来进行创作,这样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二.写作训练方法

    关于作文训练方法,叶圣陶和朱自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叶圣陶主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写生为主,临摹为辅;而朱自清则提出写作对象化,培养读者意识,诵读为主,以读促写。本文仅从以读促写这方面来对两位先生的观点展开论述。

    (一)方法之同:以读促写

    五四以后,叶圣陶在“中学生国文程度低落”的叹息声中,提出了“写作基于阅读”的看法。而在1949年之后,叶老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以读促写的读写观,并于1962年发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叶老发觉到一个现象:人们在写作之前,常常会先进行阅读的积累,通过阅读的积累而触发灵感,获得语言文字和写作技法等的认知,在这些认知的基础上,顺利地开展写作活动。这也就是以读促写。

    朱自清对读与写的关系也曾阐发过自己的观点,他说:“读得太少,观察力和判断力还是很贫乏的。”[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内外的阅读。朱自清还认为,课内讲读的任务之一就是“提供写作的范本”。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开展写作教学,将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则可事半功倍。先生觉得要想改变学生写作过程中思路不清晰、文脉无逻辑的现象,就得要求学生在阅读上下一番苦功夫,这也从反面论证了先生“以读促写”的作文训练观。

    (二)方法之异:“读”的释义不同

    叶圣陶和朱自清都曾多次提到以读促写,但两人对读的解释却有所不同。叶圣陶将以读促写中的“读”解释为阅读,强调学生应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而朱自清赋予了“读”字全新的含义,认为这个“读”不仅仅是书面阅读,也指口头诵读。

    1.叶圣陶:读指阅读,读写结合。叶圣陶先生曾在《临摹和写生》一文中对仿写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用学画里通常使用的两种技法——“临摹”和“写生”来比喻作文的学习,通过比较分析临摹与写生价值异同,明确提出作文应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的主张。[5]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运用阅读在写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到知识,通过仿写训练,完美结合读与写的作用,既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又促进学生形成写生意识。

    2.朱自清:读指诵读,诵读为主。朱自清作為第一个提出通过“诵读”的方法来促进写作的人,其贡献不言而喻。通过诵读的方法,调动听觉器官,激发读者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学生对文字作品的理解,达到帮助学生写作的目的。朱自清认为有情感、有韵律、有语调、有节奏的诵读,具有可感的优势,可以给人以代入感,让学生在有声语言中感受文本,激发创作欲望。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可采取诵读为主的写作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其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写作评改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6]叶圣陶和朱自清针对学生和教师的评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方法之同:自主评改

    叶圣陶在谈到修改文章时说:“‘改与‘作關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7]如果学生能够拥有自我修改文章的能力,那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仅能让教师从繁重的作文评阅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之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作文指导策略上,还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在调高写作情绪的基础上提高作文素质。

    同样,朱自清也主张在作文评改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他发现学生拿到作文本的反映往往是“第一是看总批,第二是看圈点和眉批;至于改作,光顾的竟是很少。”[8]修改学生作文,其效果远不如引导学生自主评改文章来得好。

    (二)方法之异:教师改法不同

    从学生层次出发,叶圣陶和朱自清都强调在写作评改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养成学生自我评改的习惯;而从教师方面来讲,叶圣陶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认为教师可以利用“下水文”的实践,从而更合乎实际地进行作文评改。朱自清则更看重教师的鼓励作用,主张采取鼓励性眉批和图表式打分的方法来进行评改。

    1.叶圣陶:“下水文”评改示例。何谓“下水”,叶圣陶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9]给学生改文,最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对学生帮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下水文”的例文指导。在修改点评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利用“下水文”评改的示范性,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点,分享自身写作的经验,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2.朱自清:眉批打分式评改。在教师批阅学生作文时,朱自清先生主张“看后用眉批与符号指出应行修正之处。”[10]通过鼓励性眉批,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此外,朱自清在作文批改上提出了较为新颖的做法——打分图解法,即他在学生作文本的第一页画上许多空格,首格代表90~100分,次格代表80~90分,以此类推,每批一篇就在相应的格子上点个点,然后再用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通过这种方法来记录学生的分数,并让学生能够对自己作文分数的升降有个清晰的认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关注作文评改。

    从写作教学的基本过程,选材立意——组织表达——修改定稿中着手,罗列归纳两位先生提出的写作教学方法,发现两人的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又有所不同。但不论差别多大,他们所提倡的这些写作教学方法在如今的中小学仍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给予教师有关写作教学的启示,推动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67.

    [2]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40.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16.

    [4]朱乔森.朱自清全集(第3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364.

    [5]朱省果.叶圣陶写作教学理论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

    [7]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16.

    [8]、[10]朱乔森.朱自清全集(第8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402、403.

    [9]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53.

    [11]张萍.朱自清写作教学思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12]杨紫涵.朱自清的读写教学实践及当代意义[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8.

    (作者介绍:戴苗,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