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四重力”
刘岩冬 李佳昕
摘 ? ?要: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把握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引导力、向心力、创新力和战斗力是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有力措施,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到从严治党落地生根,关系到党的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提升质量;“四重力”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6-0045-03
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关系到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发展,也关系到高校培养人的质量提升。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组织生活为载体,以思政工作为渠道,进而使大学生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发挥高知识群体人才优势,切实增强党建工作质量的引导力、向心力、创新力和战斗力。
一、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不断增强引导力
(一)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思想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党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支部,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和政治认同。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大学生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
高校应建立三级组织学习体系,高校党委、二级单位党组织、党支部要各尽其责,发挥作用,创新理论学习形式,搭建理论学习平台。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平台、支部理论学习平台帮助大学生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大学生增强组织观念和政治观念。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党校,发挥其职能,成立理论宣讲团,使大学生不断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熟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学习成果,学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坚持推进“四进四信”,使大学生能够自觉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行动自觉
高校应始终坚持党的領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为抓手,不断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到各类培训中,完善培训体系,搭建培训平台,充分调动校内外红色资源,创新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激励大学生将理论修养转化为行动自觉,切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衡量自己、检视自身。学校党组织要发挥阵地作用,搭建实践载体,使大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新变化。大学生肩负着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只有打通“思想关卡”,才能使他们将理论化为行动自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他们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地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2]。
(三)坚持运用主题教育阶段成果,不断增强政治自觉
开展主题教育,不仅是加强政治建设的需要,也是不断加强党员党性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客观现实层面来说,给全体大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国情教育、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主观需要层面来说,让全体大学生进行了政治教育和思想洗礼。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科学运用主题教育阶段成果,切实做到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高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从严治党的认知和了解,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激励大学生学习党史、党规、党章,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党员、争做先进党员;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认同,实现经常性教育、集中性教育,将党的政治建设做在日常、抓在日常。
二、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向心力
(一)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建保障
运行良好的党建机制既是引导党建创新发展方向的“指挥棒”,也是保障党建创新发展质量的“安全阀”[3]。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
层组织工作条例》,推动高校完善、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实际,制订并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大学生党员培养制度、大学生党员答辩制度、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规范制度、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监督制度等,解决制度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具体、程序不合规等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党组织科学性、民主性特征,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学生党组织参与学校重要相关事情决策。此外,高校党委应给予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经费支持,鼓励其党组织开展特色组织活动,引导大学生党员通过党组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切实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增强党建活力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简称《条例》)对基层党支部工作做出了全面规范,对于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联系大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层组织。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准确把握《条例》内容,指导和加强阵地建设。第一,合理设置党支部。探索实施博士研究生带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带本科生、老党员带新党员、高年级带低年级的纵向设立党支部的形式,鼓励以系、专业为单位,鼓励党支部在班级、试验小组、寝室以及大学生支教团、社会实践团上,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第二,积极搭建党员之家。学生活动室和党员之家两者应兼而有之,大学生党员在党员之家开展理论交流、学习研讨、培训积极分子等需要固定场所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党务工作的正式感和仪式感,也对大学生产生一个正面引导的效果。第三,建立健全各级学生组织。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组织密不可分。建立健全高校各级学生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班集体等各类组织有助于与党建工作形成有效载体合力,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党建对学生组织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建动力
大学生党建队伍成员一般为兼职,而且党建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建队伍建设是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直接要求。首先,配齐配强大学生党支部的支部班子成员。一般应选择党龄较长、党务能力较强的党组织书记或者辅导员担任,大学生一般于在校期间入党,其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不足以承担支部书记工作,不建议选择本科生作为大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其次,选配专职组织人员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最后,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发展党员,严把党员“入口关”,充分征求意见后,将大学生中优秀骨干、先进分子吸收进党组织的队伍中。
三、以组织生活为载体,不断增强创新力
(一)以创建样板支部为目标,开拓党建新载体
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至今开展了两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并以此为契机创新党建工作新载体。大学生党建工作应以创建样板支部为目标,以“七个有
力”为基础,创新党建形式、丰富组织活动内容、搭建党建工作载体,发挥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在推进思政工作、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充分融合,切实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二)以打造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构建党建新路径
大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应以专业为背景,以学生活动为依托,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批有内涵、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学生支部活动不限于支部内部,可以和教师支部联合,根据专业情况开展如翻译、朗诵、原创音乐、宣传普法等专业活动,可以和相关志愿服务团体联合开展服务社区、爱心助力等活动,可以和学生组织、校外学生支部联合进行理论研究、头脑沙龙等活动,着力推进党务与专业、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达到党建工作有品牌、支部建设有特色的目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大学生特色支部。
(三)以创新组织生活为依托,创新党建新思路
随着融媒体时代、智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组织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戰。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传统的党组织生活不足以满足大学生的客观需要。创建以“组织生活+”为思路的大学生支部组织生活成为了新的趋势。“组织生活+网络”将提供一种新型的党员交流、分享平台,开发网络红色资源,合理运用网上党校和数据资源,将其融入到组织生活工作中,有利于组织生活质量的提升。“组织生活+媒体”将书本上、文献上的理论学习资料通过声音、影像的方式展示在大学生面前,开展“微党课”“媒体讲党课”可以有效避免因空间、时间受到的限制。“组织生活+智能”可以创新大学生组织生活形式,网络缴纳党费、随时通过APP分享感悟及心得、网络智能投票等改变了传统形式的组织生活。大学生可以通过开发智慧网络设立微信公众号、建设专题网站等加深对党务工作及相关知识的了解,转变了传统枯燥的组织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参与生动的组织生活。
四、以思政工作为渠道,不断增强战斗力
(一)落实从严治党,推进大党建工作思路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从严治党是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保障,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证。推进大党建工作思路就是要把大学生党建工作纳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来,统筹推进学校中心工作与大学生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与大学生培养、教育、发展的总目标相融合。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党员意识、意识形态等教育,强化党性修养;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加强大学生党组织述职评议、年终考核建设教育,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向教学、科研、思政工作纵向延伸。
(二)推进三全育人,构建大思政育人理念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4]。构建大思政育人理念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党委应切实推进大党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第一,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是将思政工作融入教学工作的一项尝试,是实现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支部、进课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优势,发挥网络课堂载体优势,发挥实践教学、专题讲座等专业优势,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建设,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升层次。第二,构建科学的思政工作体系。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不单纯是学生工作或辅导员的专项工作,涉及教学、后勤、安全保卫、组织宣传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学生、辅导员及管理者互为主体,互相学习。高校应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多维度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优化思政工作队伍,积极构建组织员、辅导员、班导师、教师兼职班主任等相关工作制度,发挥组织育人、课程育人、服务育人等体系建设作用。第三,加强对学生管理相关部门业务及专业的培训,对教师及学生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业务培训,对辅导员及学生管理者进行专业系统培训,发挥各地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培训中心职能,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了解学生所想、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四,创新网络思政模式。大力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力,引导大学生转变碎片式的学习方式,推进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智媒体来主动研究校园文化作品、学习理论文件、传播主流旋律,积极参与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拓展红色网络资源,鼓励教师、学生工作者通过“两微一端”与大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积极吸纳、利用第三方优质资源,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政的亲和力和影响力。第五,推进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开学第一课,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党课,单位领导与辅导员共同参与学生家访工作,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都是探索和创新思政工作的新模式和新载体。
(三)培育“先锋模范”,激发大学生战斗力
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是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需要。开展培育大学生“先锋模范”工程,是大学生党员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内在体现。新形势下,鼓励优秀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党员大学生向老党员学习,树立党员意识,培育党员使命感,激发大学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当前,在全国抗击疫情工作中,大学生党员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群体,自发参与社区服务、参与志愿奉献,加入党员突击队、组织自愿捐款、主动宣传防疫知识,体现了大学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培育大学生“先锋模范”,不是一个抽象的行为,是需要组织培养、政策保障、评价指标等形成系统的工程,涉及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组织纪律、文化素质、作风修养等各方面内容。提高大学生党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实践、乐于奉献,敢于迎接机遇与挑战,牢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不断激发自身战斗力是发挥大学生先锋模范的有力途径。
高校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是高校培养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直接体现,让大学生在党的教育和指引下,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这是高校党务工作者和全体教职员工的根本任务和行动方向。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作为青年人才集聚地,发挥着吸收新鲜血液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要抓好着力点,找好落脚点,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指挥作用,实现组织育人、载体育人,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新理念和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立德
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J].教育现代化,2014(2):54.
[2]習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3]吴少进,邢存海.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55-57.
[4]武贵龙.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N].光明日报,2019-02-26(6).
编辑∕陈晶
作者简介:刘岩冬(1985—),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