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学:最大程度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赵宏玉
〔摘要〕疫情期间,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让家庭教育归位,是备受大家关注的问题。构建学习型家庭,开展亲子共学,是缓解亲子矛盾,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个好思路。本文从亲子共学及其特点、亲子共学的内容和形式、亲子共学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亲子共学的实施过程等几方面,具体详细地论述了亲子共学及其相关问题,为特殊时期居家学习提供了方向,拓展了视野。
〔关键词〕疫情;亲子共学;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2-0070-03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孩子常常需要居家学习,父母居家办公,所有家庭成员被迫聚集在封闭、狭小的家庭空间中。平日分布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学习、生活、运动等任务,当前全部集中在家庭内完成。在此过程中,很多家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家庭气氛紧张,家庭关系破裂。其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庭冲突和矛盾的重要来源。在这个特殊时期,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学习型家庭,开展亲子共学,可以缓解家庭矛盾和冲突,融洽亲子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一、亲子共学及其特点
亲子共学指的是在非正式的家庭学习环境中,父母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亲子共学可以创造温馨的共学气氛,培养和谐的家庭关系,使家庭教育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达到亲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同辅导或监督孩子写作业不同,亲子共学在父母角色转变、基本功能体现、亲子互动性、父母作用体现等方面具有独特性。第一,父母角色的转变。亲子共学中,父母角色由监督孩子的旁观者转变为陪孩子一起学习的参与者。父母陪伴孩子的专注度和投入度提高,亲子之间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提升了亲子交流的质量。第二,亲子共学基本功能体现在促进孩子社会化,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关系上。亲子共学是以孩子发展和亲子情感递增为基础的,以牺牲亲子情感为前提,进行作业辅导或知识学习的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第三,亲子共学强调亲子之间的互动性。通过亲子之间相对稳定的互动模式,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等。第四,亲子共学中父母的影响作用体现在以身示范上。父母陪伴孩子共同学习时,要起到以身示范、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孩子的终身学习观念、制定规划和时间管理、行为习惯养成、优良品质形成等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亲子共学的内容与形式
亲子共学中的“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改变行为或激发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这种学习不是单一的、固定的,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丰富多样的。
亲子共学发生在非正式学习的家庭环境中,其形式不仅限于静态知识的学习和传递,不仅限于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和写作业,而是从动态的、活动的、互动的、娱乐的、感性的、知性的活动中,提升亲子关系质量,形成家庭的和谐氛围,促进孩子身、心、智的发展。
亲子共学中,学习不仅可以在学习书本、教材过程中发生,还可以在亲子共同阅读、亲子共同做家务、亲子共同参与体育锻炼、亲子共同欣赏音乐、亲子共同赏析电影、亲子共同观赏展览等过程中发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本身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融合,要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这样才能转化为个体内在素养。
亲子共学可以全方位促进孩子成长与发展。例如,親子共同阅读给父母们创造了与孩子情感沟通交流和分享彼此感动的机会,给父母打开了一扇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窗口。亲子共同参与家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能力、责任承担等。亲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坚持、坚强、毅力等品质。亲子共同欣赏音乐、电影、展览等,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还可以促进父母同孩子通过艺术审美进行沟通,产生共鸣,借此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亲子共学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中孩子“养”“育”的任务都落在了母亲的肩膀上,父亲们在投入的时间、精力,投入的质量上都是不足的、缺位的。2019中国亲子质量研究报告指出,亲子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仅为3.2小时,而父亲们陪伴的时间则更少[1]。有的父亲虽然是陪着,但陪着并不等于陪伴,例如一边看手机一边陪着,一边玩游戏一边陪着,一边打电话一边陪着,一边休息一边陪着等。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幸福家庭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好爸爸教室全国公益行”项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九成孩子希望父亲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自己[2]。
父亲独有的男性特质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道德行为发展、智力水平发展、社会化和人格完善、学业成就提升等方面都具有促进和提升作用,父亲是力量、权威、智慧、规则等的体现和化身。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父亲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纪律的世界”,父亲在孩子的规则意识、规则行为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研究指出,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父亲有着比母亲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父亲特有的角色示范和行为强化模式使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性别角色行为[3]。李丹、崔丽莹、岑国桢等[4]研究表明,父亲鼓励成就和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父亲还是子女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示范者,父亲的形象和父亲的行为都对子女的道德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5]。
作为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养育者,母亲是爱、温暖、依恋的体现和化身,是孩子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影响者。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受到母亲的影响也越大。亲子依恋是儿童在家庭系统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有研究表明,亲子依恋类型,尤其是母子依恋类型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发展、情绪调控及社会适应。母亲的不安全依恋、亲子不安全依恋风格,是导致儿童出现高焦虑水平的重要潜在因素[6]。母亲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敏感等,还会引发孩子的问题行为,影响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7]。
因此,尤其在疫情特殊时期,作为家庭重要成员,母亲和父亲在亲子共学过程中都不能缺位。父亲要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中。可以将力量型的、创新型的、冒险型的、操作型的陪伴任务交给父亲和孩子共同来完成。例如,父亲们可以更多参与孩子日常行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运动,一起做实验,一起玩创新性的游戏,一起做有风险的事情,一起动手操作,一起阅读等。母亲一方面要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内心,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保持情绪稳定,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安心的心理氛围;另一方面,作为父亲和孩子之间的纽带,创造更舒适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为父亲和孩子创造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共同阅读、共同运动的机会和条件,促进父亲与孩子之间有更多的接触、沟通、交流。
四、親子共学的实施过程
亲子共学的实施,通过亲子共同制定共学计划、亲子共同学习和参与、亲子共同监控学习过程等来具体实现和操作。
第一,亲子共同制定共学计划
家长跟孩子共同制定家庭共学计划,计划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能力和发展特点,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和需求、自己的想法,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和学习需求等。计划采用SMART法来制定计划,设置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执行度高,具有可测量性,具有现实关联和基础,具有时间限制,将一些比较复杂的目标进行分解,分步进行操作和实施。
第二,亲子共同学习和参与
家长跟孩子共同参与学习,共同成长和进步。在共学过程中,父母要注意参与学习的投入度和专注度,注意高质量的陪伴和共学的有效时间。在参与不同的学习内容时,要构建相应的小环境,并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进行内容陪伴、过程陪伴和情感陪伴等。在不同年龄阶段,陪伴会存在差异和侧重。例如,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更多侧重于内容陪伴、过程陪伴;而对于年龄较大、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孩子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是情感陪伴,因此需要视每个家庭的情况和孩子个体情况而定。
第三,亲子共同监控学习过程
家长和孩子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对目标设置、任务难度、策略方法等方面不断做出调整,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亲子共学过程中,父亲、母亲、孩子都不能缺位,要充分考虑到父亲、母亲的不同角色,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发展等,才能更好地实施亲子共学,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飞鹤&艾瑞咨询. 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882430.html.
[2]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幸福家庭系列活动组委会. “好爸爸教室全国公益行”项目.https://edu.qq.com/a/20141020/017001.html.
[3]金春寒.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05(10):18-20.
[4]李丹,崔丽莹,岑国桢,等.6-8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27(4):803-806.
[5]王志英.幼儿家庭中父亲的角色[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6]朱晶晶,张云,李燕,等.母亲依恋风格和幼儿焦虑: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4):763-766
[7]邢晓沛,李苗苗,阴桐桐.母亲负性情绪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家庭嘈杂度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8,41(4):842-848.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