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雾霾天气探索我国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及能力建设

摘要:最近几年,雾霾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国对大多数的城市地区,这种恶劣天气的出现给人们的生存处境以及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也能够从种种雾霾天气的产生得出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存在有很大的漏洞。所以说,要想从根源上杜绝此类状况的再次出现,就需要将目光聚焦在国家的社会化及生态能力构建的层面上来,探究出适合我国发展形势的生态治理途径。
关键词:雾霾天气;环境监管体制;社会化形式;生态能力构建;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166-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093
Exploration of socialization and capacity building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based on fog and haze weather
Zhang Yaran
(Bin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Binzhou, Shandong 2566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haze has always plagued our country to most urban areas. The occurrence of such bad weather has brought severe challenges to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and normal production and life.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many loopholes in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from all kinds of haze weather. Therefore, if we want to eliminate the recurrence of such situations from the root causes, we should focus our atten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capabilities of our country and explore ways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Haze weather;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system; Socialization form; Ecological capacity building
伴隨着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而在这其中,雾霾天气的出现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大气污染的问题愈来愈重视,雾霾天气正是反映我国环境监管系统存在缺陷的有力佐证。所以,只有大力促进我国生态社会化发展以及能力体系构建,从而确保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可以发挥出其相应的作用优势。
1 我国当前雾霾现象概况
对于雾霾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什么是雾霾?也就是其从字面分解的意思:雾和霾。这两种物质对人们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是,这两种物质在结构性质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从几年前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雾霾天气现象,且严重程度与日俱增,对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巨大威胁,随之“PM2.5”的概念也慢慢深入人心。PM2.5是环境监管部门用来监测大气中存在直径小于2.5μm的固体悬浮颗粒物数目的总称,因为这个级数的颗粒物质是人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的,而这种细小的颗粒物质特别容易透过人们的鼻腔黏膜进入到呼吸管道甚至于是肺叶内,长期呼入含有这种颗粒物的空气,会导致肺部的异物堆积,造成一系列呼吸道疾病高发的风险。目前为止,PM2.5与雾霾天气的主要产生途径都源自企业工厂废气超标、超量以及汽车尾气的无节制排放,而在一些实际的环境空气监测报告中发现,雾霾天气条件下空气中物体悬浮物有一部分以氮颗粒的形式存在,进而得出我国的空气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复合特性。
2 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现况探讨
2.1 环境监督管理技术的发展不够成熟
仅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讲,我国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仍显现出明显的漏洞,而其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的匮乏就是最为突出的一点。生态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就是相关部门利用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在不同区域内对空气质量水平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之后采用随机取样法对监测到的各区域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抽样式系统分析,完成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综合测评。这种监测方法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其数据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所以说,当监测方法确定之后,那么如果有问题也只可能是相应的监测设备存在问题,在国内,环境监管部门是隶属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局的,也就是说,各个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设备都是通过国家直接获取的,但是出于各种自然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监测设备会出现设备零部件损坏、线路老化以及操作失灵等不可控的情况,当这些问题设备在得不到及时地维修或更换,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就会得出误差较大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进而会影响到政府进行环境治理的力度,使得环境监测管理出现缺口。因此,要想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水平监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就需要有关部门不定期地对相关环境空气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检查。
2.2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较为落后
环境监督管理体系的效能往往都是通过具体的监管方式来展现的。随机取样法是基于一定的数学理论基础,但是在使用这种监测方法的时候需要满足一定的先决条件,就是取样的大体要遵循均匀排布的规律。但在实际监测环境中,企业工厂的分布情况、不同区域环境整治力度的差异化都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的大气质量。所以,随机抽样法在环境监管部门监测的过程中就失去了其科学合理性和普遍适应性。对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全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正所谓一法难求,其正是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滞后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应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的研发工作。
3 生态环境监管社会化趋势以及能力构建的重要性
在我国空气质量监管监测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明确地建立起四级环境质量测试系统,其中含纳了各个级别不同规模的环境监管监测部门,(例如: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等),均隶属于国家环境保护局。而国家环境保护局则实现对下属各个环境监管部门的职能分配,完成对国家环境治理保护的工作。伴随着人们头脑中环保思维意识的强化,对应的环境监管制度也要随之升级换代,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国家环境监督监测工作的实施。
现如今,在相关环境监管部门进行大气质量现状的测试时,会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监测对象较少。无论是由于样品缺失或是监测项目的制定过少,其都会引起整体监测结果失去代表性以及准确性。所以,这就要求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测定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增强测试结果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借此加快社会化环境监管体制的建立以及实现体系整体的透明化。
4 如何加强雾霾天气下国家生态环境监管的相关方法
4.1 加速市场化的环境监管服务体制
为了建设市场标准化的环境监督监测体制,我国首先要做的便是构建相对规范化及合法化的环境监督监测体系。当前为止,已有部分欧美國家初步开始施行这种市场化的监管策略,政府部门所掌握的环境监测数据是通过相关的(环境监测)企业获得,企业帮助监测环境质量,国家对企业进行资助。在某种程度上讲,企业和政府部门间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4.2 加强环境管理监督的系统管理
为了确保环境监督监测部门所得到数据结果的科学代表性、精确性以及权威性,就需要对该监测部门进行审核,确认其是否具备进行环境监测的资质。市场标准化的环境监督监测体制的构建,突破了以往仅由环境保护部门及环境监测站所组建的单一市场结构,加强了对社会环境监督监测组织的资历认证。任何具备相应的环境监测能力的企业、组织及个体都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监测水平的管理建设。
4.3 增进不同地域环境下监管制度的交流
雾霾现象的出现往往是一种跨地域式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所以说,这种恶劣天气条件在产生时往往会涉及其周围的所有地区,当出现这种状况时,强化环境质量的监测手段就不再只是区域性的问题了,而是通过多个城市区域间的交流和协作才能够达成的综合环境空气治理项目。
4.4 提升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感与使命感
对于我国多地区频发的大雾、重霾及酸雨的恶劣天气状况,我国实际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难题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为艰难。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环境保护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且能够顺利地施行,得益于社会公众环境保护认知高度的提升。为了加强全国人民环境保护认识,大力宣扬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及相应的监测效果,利用具有说服力的监测数据来告诉人们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唤醒公众内心深处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环保的热潮中去。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过对我国现存生态环境的监督监测体系进行系统深入地剖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寻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而大力提升我国环境监督监测体制的能力构建及社会化效应。通过施行市场标准化的环境监测体制,加强对环境质量监测的社会透明程度,达成各区域之间环境监测技术手段间的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晓红,隗斌贤.雾霾成因、监管博弈及其机制创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03):63.
[2]李娟.浅谈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新思路[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04):55-56.
[3]刘栋等.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探析[J].民营科技,2015,(05):112.
[4]王立艳.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5,(06):100-102.
收稿日期:2017-11-21
作者简介:张亚冉(1990-),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