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政策对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影响探讨

    刘彩霞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政策的实施,以推动实体经济进步和发展,促进金融市场创新,缩减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因此,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在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和贯彻至关重要。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落实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成为银行必要而又迫切解决的难题。

    一、引言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将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等作为管理的基本思想,在开展各项投融资决策活动时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将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以及成本等要素纳入到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以促进绿色生产和生活。普惠金融是指为小微企业、低保户、农民、特殊群体等小微经济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使某些弱势群体享有与其他群体平等的金融服务机会,这两个政策显著地提升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意识,培养人们“共享、绿色”的发展理念,改变银行业务经营模式,是我国银行改革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银行在日常业务经营中实行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过程中,普遍存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较为单一、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人才缺乏、未成立专门的部门和工作小组、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基础信息薄弱等问题,银行应当积极大力响应和贯彻落实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的精神和要求,走出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的“绿色普惠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之路。

    二、银行在日常业务经营中实行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较为单一

    我国银行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业务体系尚未健全,比如针对绿色金融的业务全都属于绿色信贷业务,而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绿色金融银行业务标准,没有相应的绿色债权、绿色理财、绿色融资租赁等绿色金融业务。普惠金融是联合国早期提出的金融发展概念,它在过去十年内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政策支持和实质性发展,同时在我国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所谓普惠金融,指的是,特定区域内的金融产业,在某种可负担的成本下,为有金融服务或产品需求的社會个体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这种金融服务是有效性和适宜性兼具的,以确保为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可靠的金融服务。而当前我国的普惠金融虽然各类银行均有其相应的专业服务,但是也存在作较大的区别,业务形态还是相对单一的,仍然没有跳出传统风险控制——抵押或担保——融资等基本模式,给普惠金融的发展形成了障碍。

    (二)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人才缺乏,未成立专门的部门和工作小组

    一方面,当前我国银行的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人才缺乏,影响了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绿色金融业务和普惠金融业务皆属于复合型的金融业务,需要金融人员掌握健全和系统的银行运营管理知识和技能,需要金融人员掌握环境保护、环境风险管理、民生、社会保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对金融人才的要求比较严苛。

    另一方面,很多银行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部门及工作小组,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往往是归集进普通的银行业务中,因此负责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的工作人员欠缺专业的指导,欠缺风险管控意识和实操经验,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三)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基础信息薄弱

    有些银行的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基础信息薄弱,信息获取、传递和利用程度低,信息共享对象较为单一,市场信息数据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因此难以防范风险,容易给银行日常业务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某些银行欠缺准确和实时的环境信息数据,难以评价与业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对日常运营的影响,银行的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加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对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标准体系,构建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全面和统一的银行行业标准体系可以引导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也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还可以有效保证绿色金融和普惠在监督管理和配套扶持政策方面的协同一致性。因此,银行应该统一标准体系,构建和完善符合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要求的监督管理体系,涵盖主体资格认定标准办法、理财产品设计标准办法、信息披露制度等,以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缩减服务成本费用。久而久之,在绿色金融管理制度中,在“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项目中,在普惠金融管理制度中,在绿色项目行业准则中,逐步完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逐步达到监督管理和配套扶持政策的“双协同”。

    同时,可构建专门的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监督管理小组,监督银行日常的经营活动是不是属于绿色经营和普惠经营,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和业务分配不公平的现象,监督绿色金融业务和普惠金融业务,保障具体开展的业务满足绿色和普惠的要求。监督管理小组还需要指导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根据自身的特点,科学有效地规划绿色发展战略和普惠战略,将其切实运用在日常的业务经营当中,拟定出贴合银行实际状况的绿色金融业务流程和普惠金融业务流程。

    (二)引进和培养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人才,构建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

    银行可将绿色金融业务和普惠金融业务从一般的银行业务中抽离出来,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和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可下设普惠信用借贷部、普惠基金部、普惠证券部、普惠风险管控部、普惠咨询部等。同时,相应的事业部应该配备专业的人才,比如绿色金融事业部应该配备集环保和金融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银行可开设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和政策方面的培训,邀请外部专家进行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知识的讲座。

    为了吸引人才和留得住人才,银行还需要构建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以及有吸引力、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从业务考核的角度来看,银行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可加入绿色和惠普的绩效指标。比如针对绿色信贷,如果信贷人员发放的绿色信贷数量越多,代表着绿色绩效也会越高,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估分数也就越高。从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银行应大力推行绿色运营和普惠经营的理念,一个季度考核一次,如果这个季度的绿色运营程度或者普惠经营程度比上一个季度高,那么相应的员工可以得到相应的绿色补贴和普惠补贴。需要注意的是,绿色运营程度和普惠经营程度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比如绿色运营程度可以通过水消耗量、电能消耗量、纸张消耗量等内容来衡量。比如普惠经营程度通过农业经营主体受理量、小微企业受理量、个体工商户受理量、特殊人群业务受理量等来衡量,给予相应的抵押、担保和信用红利,比如评级加分、提高信贷额度等。

    (三)建立共享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业务创新和管理

    1.银行可遵循“互联网+金融”的理念,建立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大力运用网络数字技术,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闪付等线上支付工具,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保证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加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在用户类型识别、理财项目认证、风险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和研发,促进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协同进步和发展。比如银行可适当开发一些生态化的应用场景,使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提升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信息系统包括了投资、融资、银行征信、税务缴纳、环保监管等模块,可共享相应的信息数据,并且扩大信息数据共享的范围,包括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的信息共享,常见的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包括气象局、林业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环保局、农业局等,以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经营能力,使银行的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有较为夯实的信息技术基础。

    2.银行在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時,应当注意加强业务创新和管理,推动绿色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改造,积极寻求融资渠道,拓宽抵质押方式,使贷款产品更加多样化,比如涵盖土地使用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等,以及涵盖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

    3. 实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具备各自的优势和特性,为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二者可以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持,从而确保小微企业为社会发展、经济稳定运行做贡献。因此,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相结合是很有必要性的,其具体体现主要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是广泛存在的。这是由于普惠金融对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多种类型企业提供相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客户群体具备充分的广泛性,甚至把银行机构以外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纳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体当中,因而二者能够充分的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继而推动小微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具备不同于普惠金融的公益性和创新性,与普惠金融优势互补。就其公益性而言,就是指,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形式与类别较为多样,同时针对于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较为全面,包括可持续和不可持续两种金融服务模式,而普惠金融倡导的是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模式,因而这补足了普惠金融的范围性缺失,加之科学完善的信用评估报告,小微企业也能够获得基于互联网的优质金融服务。就其创新性而言,是指互联网金融在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同时,不仅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为广大金融产品的需求者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使得客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比如,蚂蚁金服提供的蚂蚁花呗服务,创新性的发展了线上互联网金融信用产品,这些都是值得传统银行参考的重要创新。

    四、结语

    自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部委颁布实施《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有一定年份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对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包括设立试验区,给予执行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效果良好的银行相应的利率优惠。在国家政策和银行管理层的正确和积极引导下,银行应该主动统一标准体系,构建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引进和培养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人才,构建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建立共享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业务创新和管理,在不断摸索中谋求长远的发展,并且共同促进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