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指导

    庞思思 陈玉兰 刘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是记录是表达,读是交流是思考。好的文章百读不厌,往往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使人回味无穷,继而产生倾诉的欲望。

    要写读后感,应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读要深,引要精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是湖北人,著名的学者和民主战士。“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一多先生曾说过的两句话,的确,他做到了。他潜心研究古代典籍,以天下为己任,从文化研究上探求救国的方法。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赫然而出。

    (选自《读有感》)

    “崇敬的心情”“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著名的学者和民主战士”,读是感的来源,在文章开头作者把自己读的感受,读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准确的交代,对人物的认识有明确的定论。“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如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出版,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既没有长篇复述又准确地切合“崇敬”这一情感的来源,从特定的读中引发有针对性的认识。

    【写作心得】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读得深,思路才清晰、准确。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为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把我的情感的由来和文中的内容的联系交代清楚。“引”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感要实,情要真

    在本应充满阳光的青春校园中,学生用的国家免费的桌椅、书本,甚至免费住宿,天天喊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校规班规背得滚瓜烂熟,背地里却从不把学习当回事,吃喝玩乐攀比成风。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成群结队,以打架为乐,甚至将谈恋爱挂在嘴边拿出来炫耀。十五六岁的年纪,本应无忧无虑一心为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收获最纯真的友谊。

    想一想鲁迅先生当初为了中华民族毅然弃医从文的壮举,想一想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他们做着不一样的事,却有同一个理想——中国有一个崭新的明天!为了这个理想他们奉献了自我的一切,将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母亲!

    同学们,同学们!醒醒吧,当我们学习有关革命先烈的文章时,请想一想,我们在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中成长,却这样对待时间,浪费青春。我们和那些梳着长辫看花跳舞的清朝留日学生们又有什么区别?怎么对得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牺牲!

    (选自《读后感》)

    文章联系身边青少年常见的一些不当的言行与文中清国留日学生的言行对比,直接而犀利地进行了批判,表明了青春不应虚度的态度,剖析了青少年读书与爱国之间的紧密关联。情感真挚而热烈,富有时代气息,引发共鸣。

    【写作心得】

    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在写读后感时,要围绕基本观点紧密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三、点要清,理要明

    朱自清的背影并没有用华丽的文字来描述父爱,描述父亲那笨拙的,令人心疼的背影,却让读者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呢?朱自清仅用了朴实的笔触,便写下了这篇令世人赞不绝口的文章,是因为他在文章中描述的平凡而又真挚的父子之情,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个普通人生活的缩影。描述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镜头,是最让读者们看了心疼的地方。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旁边买橘子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点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任何的矫情,有的只是深深的父爱,浓浓的真情。朱自清流下了眼泪,我也不知不觉地渗出泪花。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说明父亲有多关心自己,或者自己有多疼惜父亲,只是将这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投射在朴素的描写中。选取了静态的背影,却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这种感觉还真应了那句话:“情到深处总无言。”只要用心感受,便会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大爱。

    (选自《我读》)

    对父亲艰难而努力地买橘子的细节的引用一笔带过,对父子之爱的表达细细揣摩情感会很好地表达出了,“只要用心感受,便会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大爱”的观点。

    【写作心得】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观点句表述的,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围绕基本观点所摆事實、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