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舒城茶文化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徐晓东

    摘要:舒城茶文化是舒城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学校的特色发展,应立足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优化教育资源。舒城茶文化对舒城的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根”的价值,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开发 ?茶文化课程 ?培养 ?核心素养

    一、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各地各校纷纷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视野可以更广阔,利用乡土文化的教育滋养功能,将乡土资源课程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新世纪以来,茶文化教育发展迅速。国内有多所大中专学校开设茶文化专业,中小学层面的茶文化教育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笔者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关于研究学校茶文化教育的学术著作或者专业论文较少,而依托地方名茶,围绕茶园基地,挖掘乡土茶文化资源,开发茶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则更少。

    舒城县茶叶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作为贡品上献朝堂。1958年,毛主席视察舒茶人民公社,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此后舒茶人民公社开辟了“九一六茶园”。近年来,舒城积极推进茶谷建设,融合茶产业发展与旅游扶贫开发,促进了舒城茶产业的发展。

    舒城茶文化资源丰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从目前所收集的相关材料来看,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对舒城“小兰花”茶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从而开发出校本教材,在省内外还处于空白。对于如何将舒城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化,有效地进行茶课程教学,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强化学生对舒城“小兰花”茶的认同感,少有学者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搜集整理舒城茶文化乡土资源,有效利用其教育教学价值,开发有关舒城茶文化的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二、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目标

    舒城茶文化是以兰花茶为代表的舒城绿茶在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兰花茶的性状、生长、培植、制作、功用、发展历史以及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为了充分发挥舒城小兰花的乡土资源优势,让舒城茶文化走进课堂,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乡土意识和对舒城茶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意义

    (一)夯实文化基础,增强文化自信

    1.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夯实文化基础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丰富文化底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原动力。课题组开发的课例《我的前世今生》讲述了舒城名茶小兰花的由来、产地、功效,课堂上老师精心准备的茶艺表演让学生深刻体悟到茶文化的巨大魅力。课例《当诗遇到了茶》以优美的舒城兰花小调导入,介绍舒城兰花茶悠久的历史,分析舒城籍诗人有关舒城兰花茶的作品,引领学生走进舒城茶文化。最后强调舒城小兰花茶在省内外巨大的品牌魅力,引导学生明白茶文化对品牌的影响。课例《舒城茶文化的红色基因》利用声像资料再现毛主席视察舒茶人民公社的历史,回顾舒茶人民建设“九一六茶园”的艰难岁月,带领学生分析探讨“红色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舒城茶文化的红色基因”,总结舒城茶文化蕴含的几种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以及舍小家为大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学生在交流中回望历史,习得知识;在探究中涵养精神,弘扬文化。课例《生态发展 科技助力》由毛主席女儿李讷题写“茶源”景观石导入课题,引导学生饮茶思源,弘扬奋斗精神。

    2.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课例《一片茶叶的神奇之旅》主要从舒城小兰花茶的历史发展与制作过程、传统手工制茶与现代机械制茶的比较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舒城小兰花茶制作的全过程,明白采摘、分级、摊凉、杀青、做型、初烘、足烘、包装等一道道工序,认识手工制作带来的温情、意蕴,机械制作带来的效率和标准,感受一片茶叶的来之不易。传统技艺的传承和现代科技的运用让舒城小兰花茶芬芳四野,历久弥香。课例《舒城小兰花茶的选种、培育》以科研小组开展科研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分为几支“科研团队”,探究“如何为朱湾村选种培育兰花茶,带领朱湾村民组的村民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活动课上学生们崇尚真知,尊重事实,相互质疑,积极探究,以谨严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理性,逻辑清晰。

    (二)提升学习素养,促进自主发展

    1.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让学生学会学习

    以乡土文化为载体的“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加强对“舒城茶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丰富学生对舒城茶文化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课题研究更富实效。课题组组织高一、高二部分学生前往舒城“九一六茶园”和茶叶制作车间实地参观,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亲手采摘茶叶,亲自体验手工炒茶,了解茶叶制作工艺,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项目式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题组开发的课例《舒城小兰花茶的选种、培育》,以科研小组的“科研活动”为课堂情境开展项目式教学。老师把学生分为几支“科研团队”,探究“如何为朱湾村选种培育兰花茶,带领朱湾村民組的村民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任务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学习资源和对问题的研究兴趣,加强合作交流,提升思维品质,主动建构知识,真正学会学习,形成学习素养,为未来的可持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让学生健康生活

    课例《我的前世今生》是一节充满茶香味的活动课。课堂上老师通过茶艺表演带领学生认识洗茶、冲茶、淋罐、洒茶等茶道,了解茶的功效,感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在品茗中明白饮茶让人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养心润德、静心静神,茶叶中诸多成分有保健之功效,生活中喝茶既能够养心育德,又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体悟到喝茶喝的是静心,是健康。

    (三)激励社会参与,激发家国情怀

    1.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和传承意识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习舒城茶文化知识,传承舒城茶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是我们家乡学子的责任。研讨课《生态发展 科技助力》由毛主席女儿李讷题写“茶源”景观石导入课题,引导学生饮茶思源,弘扬奋斗精神;认识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家乡发展。开发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能增强学生对舒城茶文化的责任担当及传承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尊重自然、发展家乡的情怀。

    2.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舒城茶文化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茶文化的深厚内涵,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课例《舒城茶文化的红色基因》讲述当年舒茶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辟茶山的艰辛故事和如今舒城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学生在回顾历史中增强了劳动意识,明白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采摘、炒茶等实践体验活动更是让学生感受到采茶的艰辛和茶叶制作的不易,增强了尊重劳动的意识,培养了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课例《舒城小兰花茶的选种、培育》以科研小组为龙骨村朱湾组研究脱贫致富方案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现实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根据龙骨村朱湾组的实际情况,利用舒城兰花茶的独特优势,探究出较为合理的扶贫解决方案。课例《生态发展?科技助力》引导学生认识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关爱家乡发展,为建设美好茶乡献言献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居群丹,潘一兵.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以常熟为例[J].江苏教育,2018(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