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尹德龙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中随时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能力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同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

    一、在读题中提高审题能力,动手操作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题,通过读然后再认真审题,在大脑中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如线段图、列表、优化等模式,让学生明确已知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中的一道题:小明有一些糖果,第一天吃了总数的一半,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8颗,求一共有多少颗糖?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题目中能找到的数学信息只有一个8,大多数学生会忽略信息中的“一半”,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学会融入题目中的场景,亲自动手操作观察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引入一些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这样课堂才有生命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起探究问题,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提高,学习效率才会上去。

    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中解决实际问题时,学校要粉刷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 m、宽是6 m、高是3 m,扣除门窗和黑板的面积是20 m2。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12元的涂料费,粉刷这间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像这一类计算教室、游泳池要粉刷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观察教室的哪几个面要粉刷,找出这些面是什么乘什么,然后找这些面上的那些面积要除掉,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计算出要求的量。像计算游泳池和通风管的面积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场景,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类似的模型,然后再计算。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的数学生活化,还会让学生对这几个类型的问题记忆特别深刻。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主渠道,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在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增加了很大的篇幅。一线教师应及时地掌握新教材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一些做法的学习,并不断地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积极地对他们的提问做出评价。对于问得不好的同学,千万不要批评,也决不允许班上其他同学取笑,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注意保护这些学生“问”的积极性,他们才会为了得出好的问题,而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去尝试探索,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估算的内在价值。单纯地用算式进行一种机械的估算训练,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算并不是离精确值越近就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时要把其中一个数估大或估小比较合理。如,“有240位同学要去文化艺术中心参观书画展,有6辆车,每辆车45个座位,估一估,够坐吗?”把45看成40,这时6辆车一共可以坐240人,就算把数字估小,240人仍能坐,那么每辆车45座肯定够坐了。再如,“老师带了500元钱去买篮球,每个篮球89元,买5个够吗?”把89看成100,5个篮球500元够了,而89没有100大,所以500元够了。第二,把两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妈妈带了300元钱去超市买电磁炉和电饭煲,电磁炉185元一台,电饭煲96元一个,185接近200,96接近100,200加100总共300,而185、96都被估大,所以够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灵活的估算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与作用。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估算欲望,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得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显现估算的内在价值。

    总之,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从生活中不断发现数学,又把数学融入现实生活中去,只有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