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融合视阈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许存勇 苏维骥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背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和内涵,然而,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还存在教材与教法滞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脱节、孤立处理教材中的中西方文化元素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过滤能力、拓展和丰富教材和教法等策略来探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

    关键词: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教学 ?文化融合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依附于文化,不同语言背后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象和文化内涵。拘囿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在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往往只着力于英语语言工具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缺乏探讨和挖掘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元素,从而导致在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脱节、中西方文化脱节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文化教学的地位不断凸显,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设置有专门的文化板块,语言与文化二元融合在教学中逐步被重视起来。但是,在文化板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着力点还是文本中的词汇与语法,针对文本中的文化部分要么是绕过,要么只解释涉猎到的文化表象,并且多半是英语国家一元文化单向解读,缺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手法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中西方文化互融在高中英語教学中显得更为不足。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融合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深入到政治、经济、教育、生活、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彼此互相依存更为紧密,已成为命运的共同体。文化融合是指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以其自身传统文化为基础,根据需要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要想使大家庭每个成员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就必须首先具备正确健康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开放的胸怀、批判的眼光接纳异域文化, 同时还要学会尊重本土文化,最后达成超越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以更宽阔的视野和胸怀欣赏、运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产的目标。”每一种文化都承载着其自身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与他者文化相比,既有其独特性,彼此间又有相通性。“世界的多样性赋予人类社会生活以丰富性,同时也造成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或疆界,而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是国与国之间以及地区冲突最为主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因此,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有效搭建异族文化间的对话平台,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栖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文化意识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学生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西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言学习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神体现,培养学生既坚定文化自信的中国情怀,又树立人类多元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国际视野,增进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往往会创造假性的英语语言环境,将课堂置于西方文化背景之下,进行师生与生生交流、互动。这种长期的假性英语语言课堂,会造成学生对自身民族和文化身份意识的模糊。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信息的涉猎与获取更加便捷,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信息发布者为了自身某些利益,对西方文化的大肆宣扬,涉世不深的中学生很容易对自我文化认同的迷失,造成西方文化至上的错觉。英语学习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学生在文化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文化,还要养成明辨是非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对西方文化去伪存真,更需要通过中西方文化比较来进一步明确自身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融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教材与教法的滞后。普通高中英语课标的撰写和教材的选编整合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一套教材一经使用,使用时间一般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随着信息化的突飞猛进发展,教材中的许多选材早已过时,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多样性,与时俱进的文化元素无法在教材中及时得到体现。教师受制于课时、教学资源、自身的认知等因素,不能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整合与时俱进的文本材料来拓展教学。因为教材、师资和学段特点,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侧重于对词汇的学习与记忆、词汇练习与巩固以及对语言层面的理解,教学重点还是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表象化处理,从文化层面进行的主题探究活动展开较少。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与探究,也忽视了借助自我文化辅助学习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更忽视了中西方二元文化的比较与融合。

    第二,语言与文化脱离,文化教学身份的缺失。文化部分的教与学身份缺失,在高中教学中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由于高中学段的特殊性,在高中英语常规教学中,教师一般仍充当着教学中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从属地位。英语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还是对语言工具性层面知识的探究,缺乏对语言人文性一面的发掘与解读,教学中很难做到对英语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从语言层面把握学习内容,多半会采用英语和汉语二者语言层面的融合,帮助学生理解长句、难句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这种语言层面的融合帮助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英语与汉语语言层面的融合还是局限于语言的工具性的一面。

    第三,在文化教学中,中西文化分离脱节明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部分的权重不断增加,但是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处理文化部分时多半避重就轻,很少发掘文本中的更多文化元素,教师一般都是简要呈现和介绍教材中文化部分的浅显内容,缺乏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很难做到针对某一文化元素。很多教师也不曾通过中西文化平行比较和影响比较的方法,进行中西方文化互读、互译、融合与共栖。语言与语言融合、文化与语言融合、文化与文化融合都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以及学生参与和体验,缺乏文化融合和文化交际的课堂教学绝对不是完整的课堂教学。

    四、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策略

    第一,“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提升对语言的认知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形式的背后都会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一直以来,语言与文化一直被当作两个孤立的平行元素来处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二者始终是脱节的,其实语言层面上的语法、单词、短语、语块、句群、篇章等其背后都可以发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本中的词汇、短语、文本材料以及语法的同时,应注重发掘和诠释语言与语法背后的文化内涵,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语言背后的异域文化及风土人情,同时引导学生比较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象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语言-文化”一体化,“中西文化”互融化的策略,使语言与文化、中西方文化是相交的而非平行的。进一步促进学生自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二,培養学生的文化过滤能力,即文化迁移和文化移情。所谓文化迁移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扩散,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这个过程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文化要在起源地之外的地方存在和发展,一方面必须能够适应该地社会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必须与该地的传统文化融合。”文化迁移分为文化正迁移和文化负迁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在中西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文化正迁移的方向。同时,培养学生在立足自我文化基础之上,能够超越自身文化的规约,尊重他者语言与文化习惯,在本族文化与西方文化间搭建顺畅交流的桥梁,不同文化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即文化移情。

    第三,有效使用互联网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高中英语教材文化部分的内容相对匮乏,教师往往受限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无法开展系统有效的文化教学,中西文化二元互融的跨文化教学更是无法实现。随着全球化发展,了解他者文化、熟悉自我文化、他者文化与自我文化的融合与共栖,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走向。伴着互联网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唯一来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补充、完善、整合教材中的文化部分教学。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导学案或翻转课堂等,课前把相关的文化话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话题,借助网络查阅相关文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绝对教学主体地位,充当教学中的主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有关文化话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中西方文化比较,去伪存真,汲取精华。同时,通过学生课堂中的问题探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文化教学中嵌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又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是一项由学校通过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材料选择,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等途径进行的关于个人世界观、价值观、身份认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

    五、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融合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文化融合教学的有效达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会通过利用中西比较和融合方法来探究中西文化的异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文化比较与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应对全球化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玲,杨艳.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策略 [J].学理论,2014.

    [2]王守仁.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