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经典咏流传》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的艺术魅力

    田甜 李姝

    【摘 要】本文通过对《经典咏流传》节目中诗歌音乐的创新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出各具特色的音乐现象,从而更好地为经典的传承、音乐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诗词文化;诗词音乐;音乐节目;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070-01

    2018年2月16日,一档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推出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段开播。节目以贯彻落实国家十九大报告精神,选取经典的、符合时代精神的诗歌,用“和诗以歌”的方式将传统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在注重节目时代化表达的同时,也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

    一、诗词内涵与传唱人精神的完美结合

    歌曲《亭亭山上松》(第三期第4首作品)是为东汉诗人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创作的一首歌曲,这首诗歌,诗人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歌曲由中国运动健儿、北京奥运会游泳冠军孙杨演绎,在音乐的创编中,鼓乐开头,奠定了整个诗词歌曲激昂奋进的基调,将诗词的语句加入到《男儿当自强》的旋律中段,再配合传唱人的人生经历,使整个音乐作品很直白地表现出诗词精神内涵,旋律、诗词与传唱人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了诗词的意境,更能让大众理解与接受。

    二、音乐创作符合诗词传唱的要求——单纯质朴的旋律与启蒙诗词的完美结合

    歌曲《三字经》(第二期第1首作品)是为宋代词人王应麟的《三字经》创作的一首歌曲,《三字经》是一部经典的中国传统蒙学教材。全篇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朗朗上口。这部启蒙读物内容广泛全面,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至今仍然为世人所公认,是幼儿的经典国学读物。王力宏在创作这首歌曲时,旋律采用一字一腔、模进向上的方式推动音乐的发展,每一句内部的第四小句,又反方向向下进行,带来停顿感,而每一段内部的第三大句都采用开放的和声停在不稳定音上,使音乐具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歌词、旋律创作方面都非常单纯质朴。一字一腔,三字一句,正好符合儿童歌唱的特点,简单纯粹的音乐也更利于《三字经》这套国学启蒙圣经的传播。

    三、艺术歌曲的再创作,扩充诗词意境的表达

    歌曲《定风波》(第二期第4首作品)是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创作的一首歌曲,《定风波》这首词,通过对在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的描写,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诗人旷达超脱的胸襟,深得道家豪放旷达的精髓,寄寓着诗人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歌曲由实力唱将黄琦珊演绎,A段与B段的自然过渡,对比强烈又这么自然,可见曲作者的创作功底,实力唱将黄琦珊宽广的音域、赋予表现力的嗓音,将这首定风波的内动力完美表现出来。A段的创作也很好地与B段——诗歌段进行了一个对比、衬托和推动,将诗歌的意境、内涵张力,进一步展现出来,使诗歌意境更清晰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四、经典诗词与经典旋律的完美融合

    歌曲《望月怀远》(第五期第2首作品)是为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创作的一首歌曲。它与经典流行歌曲《故乡的云》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在音区和旋律写法上形成对比,但是在思乡情怀上进行了统一。歌曲通过间奏将音乐过渡到《故乡的云》的旋律。没有诗句,但是从诗句中提取诗歌内涵,进行了演绎,并通过两首思乡曲巧妙地进行了结合。

    五、民族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登鹳雀楼》(第一期第5首作品)这首音乐最大的特点是融合了多种国内外的乐器以及音乐形式,使鹳雀楼发挥了国际化的影响力。许渊冲的英文翻译,中英文歌词并置,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的童声,蒙古国呼麦唱法以及民族乐器马头琴、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印度小提琴、西班牙吉他弗拉明的运用,每一种民族化的因素都展现了它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并在音乐作品中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共同奏出一首动听的音乐,真正做到了一首古诗词的国际化。

    六、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

    《但愿人长久》(第八期第1首作品)是为宋代词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特点在于将原有的歌曲,用高科技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具体的景象。虚拟歌手与京剧名家结合共唱一首作品,通过现场的舞美打造,把水调歌头的美景用3D全息影像投影的方式呈现给世人,这种真实歌手与虚拟歌手的结合,诗词意境与具象投影的结合,使古典作品带有了科技感,是音乐作品表达的又一种形式。

    七、结语

    《经典咏流传》在文化传递和音乐创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为古诗词谱曲,由来已久,但却是第一次以公众媒体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以民族自信的时代呼声,唱响了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它将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紧密结合,让人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它带给大众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复苏,更是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