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点线面”,构建智慧课堂
◆摘? 要:利用“点、线、面”思维,构建“三导三学”智慧课堂;教师用“点、线、面”思维处理教材;利用表格,培养学生“点、线、面”思维;以线串点扩面,从长时段探究赋税制度。
◆关键词:“点、线、面”思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智慧课堂
高一使用的新教材即《中外历史纲要》按照時序编排,以专题方式呈现,总体容量偏大,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密度大,叙述过于浓缩,有的主干知识缺乏历史逻辑关联,这就加大授课难度。高一历史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实现学业质量达标,课时紧,任务重,怎么办?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为例,以思维导图为载体, 探讨利用“点、线、面”思维,构建“三导三学”智慧课堂。
一、教师用“点、线、面”思维处理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的编写体例是点—线—面(目—课—单元)。“点”是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面”是关照相对较长时段的历史,构建知识框架,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必须探索高中教材的学科体系,注意教材建设的学科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逻辑性 ,用“点、线、面”思维处理教材,抓点、连线、扩面,从长时段角度看待历史。
教师要钻研和把握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教师要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这个核心,设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安排课堂活动。据此确定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学习目标:
1、知道隋唐选官制度、中枢机构的变化与创新,掌握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对隋唐盛世出现的意义。
2、知道魏晋到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变化,理解古代中国财税制度发生变化的基本趋势。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制度创新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树立创新意识。
重点探究“变”在何处?“新”在何方?变化中有哪些传承的因素?
二、利用表格式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点、线、面”思维
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要靠学生在探究历史、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过程中发展起来。所以教师要转变“怎样教”的固有思路,思考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梳理课文内容。我采用导学案,提出阅读理解的任务要求,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预先编写并向学生提供解疑解难的信息。
如第一子目选官制度,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化简表》,从选拔方式、选拔标准、选官权等角度对西周至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探索新知识。
屏显【幻灯片1】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选拔方式、标准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5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
接着,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选取两则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的理解。
随后,再次利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化简表》,要求学生结合表格,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从选官标准、选官方式、选官权力等角度概括。
还可以利用数轴式思维导图(即时间轴),引导学生从千年视角看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总结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时序思维。
三、以线串点扩面,从长时段探究赋税制度
由于《中外历史纲要》没有对秦汉的赋税制度的有关叙述,只有15页里耶秦简户籍簿图片及简短文字说明,而初中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只在第10.11课,用39个字叙述秦汉赋税制度,非常简单。所以必须用幻灯片补充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相关内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我在导学案中设计《秦至唐赋税简表》从征税依据、税收种类、征税时间等角度,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接着,屏显【幻灯片1】 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示意图(略),设问:根据上图,与魏晋的租调制和北魏的均田制相比,唐初的租庸调制有何创新之处?产生什么影响?
【幻灯片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找出两税法的创新之处,小组交流。(提示:从税收的时间、原则、标准、内容进行分析)
再利用《秦至唐赋税简表》,要求找出秦至唐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趋势,引导学生从长时段看待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框架式思维导图,总结升华
【课堂小结】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隋唐前期的制度创新,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防范旧体制弊端,满足现实需要做出积极的调整,推动隋唐盛世局面的产生;隋唐前期的制度创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已有基础。
总之,教师应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人自主性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师生智慧高效地运用“点、线、面”思维处理教材、扩展教材,注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共同发展智慧的课堂。
作者简介
吴新枚(1971—),女,汉族,福建龙岩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注:本文系校级课题《抓住“点线面”,构建“三导三学”智慧课堂》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