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式教育的反思与审视

    丁虹 茹宗志

    摘 要:标准答案式教育指教师教学的标准化、学生学习的标准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两者之间思维的同质化,具有权威性、复制性和普适性三个特征。标准答案式教育的出现是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诱导、社会用人机制的偏差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教育理念滞后、知识标准量化,培养模式封闭、实践能力弱,以及教育评价单一、价值取向异化等问题。改革标准答案式教育,要从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以及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标准答案;标准;八股文;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5-0012-05

    2009年,为回应“钱学森之问”,国家相关部门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珠峰计划”1.0),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即“珠峰计划”2.0),开启了新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局面。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1]总括这些文件的精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考试都有标准答案,每一道考试题都有标准答案。按标准答案就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吗?本文就来谈谈标准答案式教育的问题。

    一、标准答案式教育的特征及表现

    标准答案式教育指教师教学的标准化、学生学习的标准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两者之间思维的同质化。标准答案式教育以标准答案为核心,“标准答案霸权的盛行与猖獗是西方哲学几千年来追求整体、结构、中心、本源的必然结果,是理性主义知识观的产物。”[2]标准答案式教育表现为以“教师—学生—社会”为主线、循环往复运作的一条生态链条。

    (一)标准答案式教育的特征

    标准答案式教育作为以标准答案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具有权威性、复制性、普适性等特征。

    1.权威性

    从答案的来源看,标准答案式教育指向的标准答案,是依据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求,由该学科领域的专家结合专业学科知识以及自身经验制定的。在相关权威专家对知识的一致解读下,该标准答案被赋予合法性,具有很强的效度和信度,是教师教学的唯一参考标准,也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参考标准,具有绝对的权威。

    2.复制性

    标准答案式教育看似考察的是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转述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点和教师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实则考察的是教师与学生两者对知识的复制转移能力。学生复制越准确完整,得分便越高。这种复制性追求的是对知识的机械再现,而不是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解读。

    3.普适性

    标准答案式教育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社会选拔人才的需要。与此相对应,标准答案所设定的系列解题思路、答题模板等考试技巧便会被教师根据官方标准答案和高分学生的答卷总结出来面向全体学生推广应用,学生便会将此种标准答案反复诵读直至完全记忆,以提高自身步入社会的竞争力。

    (二)标准答案式教育的表现

    在标准答案式教育下,教师以教材知识为标准,预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过程,运用系列教学策略将以标准答案为指向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目的、意志传递给学生。“将教育视为一种运筹于帷幄之中的、还原的、被决定的‘展开式活动,存在于远离本真、远离自然、远离生活并将自我绝对化、虚幻化的定式中,其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被精确地设计与规划。”[3]即教师内化外在的“客观标准答案”知识并教授学生,进而统一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学生则以教师讲授的知识为基础,以接受学习为遵循,将知识视为定论,大脑的建构和加工信息及解释的过程被“机械记忆”的无意义学习所取代,最终在标准答案式教育下获得文凭,走向社会。按照标准答案式教育从事工作,由此形成了以标准答案为核心、“教师—学生—社会”为主线的一条生态链条,循环往复,不断强化,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标准答案式教育人才。在此循环下,虽然能培养出大批具有高学历证书的人才,但他们往往缺乏创新思维与能力,发展潜力较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偏离了社会的发展趋势。钱理群指出:“我们北大学生有机会听很多讲座,若仔细听,就会发现,有人虽然滔滔不绝,说的却不是自己的话,他其实是二道贩子,贩卖别人的思想和言辞。”[4]在标准答案式教育影响下,教师依据标准答案评价学生,学生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完善自身,社会以标准答案指向的分数为参考再次对学生进行筛选。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便是对已有知识的再次“复读”,而不是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创造性解读,对教师、学生的思维发展都是一种禁锢。

    二、标准答案式教育产生的缘由

    标准答案式教育受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产生原因是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诱导、社会用人机制的偏差以及优质資源的供需矛盾等。

    (一)观念滞后: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诱导

    “学而优则仕”作为进入仕途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中的官本位思想一直影响至今。该思想虽然对社会阶层的流动以及促进社会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读书的目的直接指向做官,明显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诱导下,学校升学率成为社会大众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的教学业绩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只关注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学生更多将注意力集中到能够提高成绩的理论考试科目中,关注短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长远发展,违背了身心发展规律。

    (二)体制僵化:社会用人机制的偏差

    顾明远先生认为:“社会用人制度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5]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体制下,文凭被视为社会人才选拔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因而也成为学生热衷于追求的目标,导致了文凭质量的下降甚至是贬值。据统计,2019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比上年增加660.62万人,增长2.40%。[6]教师讲授的内容紧紧围绕着标准答案式的知识而展开,学生则以吸收标准答案式的知识为遵循。出于升学或谋求工作的考虑,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标准答案式知识的掌握,而忽略自身道德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资源短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

    据统计,201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1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04%。[7]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虽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教育教学资源的短缺以及分配不公的问题一直存在。一般情况下,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往往具有更多优质师资以及教育经费支持,更受社会关注,进而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赞助与声望。但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是有限的,为实现教育公平,考试成绩就成为衡量学生一项重要指标。因而,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考试成绩为指向的标准答案,部分家长不惜花费巨资购买所谓的“教辅资料”,甚至是请“名师”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培训,学生完全被视为学习的机器,忽视了教育的育人本质。

    三、标准答案式教育存在的问题

    标准答案式教育以标准答案为核心,产生于社会高效率运动中。作为一种评判标准,它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选拔学生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标准答案式教育是一种“固化”的教育模式,存在知识标准量化、培养体系固化、实践能力弱化、价值取向异化、教育评价单一化等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知识标准量化

    在当前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的背景下,“个性化”“主体性”“创造性”等教育理念仅停留在形式化的宣传与口号上,并没有被完全内化并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同时,我国教育长期将知识的获取放在核心位置,相比于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甚至素养结构而言,更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的教员、学生实在太迷信书本了。他们以为书本可以耕田、织布、治国、平天下。”[8]在标准答案式教育下,知识源于教科书,教师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开展,学生自主将知识的掌握作为整个教育和学习过程的核心,即“教材怎么定,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成为知识加工的工厂,学生成为接收知识的容器。就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往往采取形式简单、内容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即“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强化知识点训练,实行题海战术,重视试卷操练,形成了知识的“刺激—反应”联结。学生学习侧重对知识点的机械记忆,仅停留在知识学习的表层,能力与素质的养成往往被忽略。即使教师采用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目的也是向标准答案靠拢。杜威指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9]在这种以掌握知识的数量为目的、考试为指向的标准答案式教育下,学生的学习仅仅以知识量的积累为遵循,甚至机械的总结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忽视了教育育人的本质特征。

    (二)培养模式固化,实践能力弱化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10]。其中,高等学校培养模式的封閉性也是阻碍杰出人才涌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学校内部环境来看,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壁垒。在严格的学科门类划分背景下,部分高校虽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设置了通识课程,但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仍较为明确,都有一套完整、独立的课程体系,规定了专业学科知识的修习内容与修习时间。在这种割裂式的专业学科学习之下,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学科视野狭窄,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以及跨学科活动的开展较少,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从学校外部环境来看,主要表现为学校与社会、国际之间的联系不密切。学校培养的人才是直接服务于社会,但社会相关企业并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与社会之间信息交流不同步,培养出的标准答案式教育人才过于呆板、缺乏变通,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此外,与国际教育的发展缺乏良性互动,标准答案式教育无法融入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中,甚至与国际教育的发展相脱节,学生被禁锢在标准答案式教育的框架中,无法真正适应国际教育的发展。

    (三)价值取向异化,教育评价单一化,

    标准答案式教育的评价主要表现为评价主体的单极化、评价内容的片面化以及评价过程缺乏动态性。首先,教师成为教育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成为被动受评的对象,削弱了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忽视学校管理者、家长等主体的参与。其次,评价内容以知识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以标准性答案为评判标准,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照。最后,教育评价多以重结果、轻过程的终结性评价为主,注重结果的呈现,忽视对学生学习的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价,不能真正有效地将教育评价的结果反馈到教育教学中。该种教育评价制度以分数为指向,甄别与选拔学生为目的,最终直接关系学生的升学与就业。在学历本位的就业制度和唯分数的升学制度影响下,以标准答案为指向的分数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社会评价学生进而选拔学生的一项重要参考,即学生自身升学、就业的一项参考指标。在该种评价制度下,学生将教育评价结果——分数看作自身晋升的阶梯,过度追求书面化的量化分数,知识本身被蒙上了一层功利性指标。更有部分学生,为在考试中取得高分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最终导致学生价值取向异化。

    四、改革标准答案式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标准答案式教育的唯一存在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极大障碍,对人才培养的阻碍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改革标准答案式教育要从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知识观,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破除唯分数标准等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知识观

    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理念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是现代教育的不懈追求。明确教育育人的本质特征,不以掌握知识的数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树立正确的知识观。首先,知识具有不确定性。杜威指出:“不确定性知识广泛存在,它意味着,当前经验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些经验本来就是障碍重重,未来充满危险。”[11]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随人们实践的深入不断升华,即知识具有不确定性。在该种观念的引导下,要运用辩证思维对待知识的客观存在,不固守标准答案,树立不以知识为确定性真理的正确价值观。其次,知识具有时代性。“我们所有的知识,不管现在看来多么合理、完整,事实上都会转瞬即逝,因为它与彼时彼刻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12]知识作为一种文化,其产生与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以及科技等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对当时当地的一种反映,带有时代的烙印。知识或许在一个或几个时代中同时存在,但不可避免要在更新时代的浪潮下被取代,没有永恒的知识,也就没有以知识为基础的标准答案。最后,知识具有个体性。波兰尼指出:“所有的科学知识以至所有的人类知识,根本上都是个体精神活动的产物。”[13]知识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是个人精神活动的产物。在对知识客观性认识的基础上,个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拓思维,积极建构自身对知识的多元认识。

    (二)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提高创新能力

    钱学森原本是航空系的研究生,但教师鼓励他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14]。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首先,打破学科知识壁垒,鼓励跨专业学习。在遵循学校院系与专业设置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跨院系流动、跨学科学习,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交叉融合,使不同课程内容自然交融互相关联,实现跨院系的资源利用与共享。同时,定期举行跨专业、跨学科之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多元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着眼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开设无明显学科背景的专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该类专业的设置着眼于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探索、勇于实践,逐步提高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而达到创新的可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国外合作交流办学,积极引进国外学校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定期派学生到国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将国内优质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推向国际。同时,学校应主动建立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评价等过程打破标准答案,提升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教育比例。鼓励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宣讲、学生进企业实践学习,使学生的发展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三)变革考试招生制度,破除唯分数标准

    2020年10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15]为此,变革考试招生制度,破除唯分数标准是改革标准答案式教育的重要举措。首先,要改变单一的选拔模式,提升选拔的多元性。学校考试招生的录取不应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而要结合各个学段的综合成绩以及各类社会实践经历。同时,突出面试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察。此外,除可量化的智育表现外,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在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表现。其次,国家应放宽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判录取的情况下,对没有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线但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学校应有权放宽相应的政策,给予破格录取。最后,考试命题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合理设置试题结构,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高探究性、综合性试题比例应是未来命题的改革方向。考试题目具灵活性、开放性,考试答案具非标准式、开放式,既注重学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发展。

    改革标准答案式教育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也是对国家实施“珠峰计划”等一系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强有力回应。标准答案式教育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模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培养的人才往往潜质较小且缺乏创造性,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缺乏国际竞争力。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综合国力以至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2]王金娜.论标准答案霸权—基于知识观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4(02):79-83.

    [3]刘旭东.预设与建构—教育价值观演进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1):3-7.

    [4]钱理群.我的精神自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3.

    [5]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5-20)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2020-10-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3040/202011/t20201103_497961.html.

    [8]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54.

    [9]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6.

    [10]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与身边工作人员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J].理论参考,2010(05):43-45.

    [11]约翰·杜威.确定性的寻求[M].傅统先,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5.

    [12]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知识的不确定性[M].王,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46.

    [13]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2):36-45.

    [14]陈明,王春春.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斯芬克斯之谜”的四大谜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4):16-1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Rethinking and Examining Standard Answer Education

    Ru Zong-zhi, Ding Hong

    (School of Education,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nxi 721013)

    Abstract:Standard answer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acher teach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and the homogeneity of thinking between the two formed in the process. It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authority, duplication and universality. The emergence of standard answer educ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factors such as the induction of utilitarian values, the deviation of social employment mechanism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re are lagg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quantification of knowledge standards, closed training models, weakened practical capabilities, and educationIssues such as single evaluation and alienation of value orientation.The reform of standard answer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updat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creating an ope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reforming the examination enrollment system.

    Keywords:standard answer; standard; eight-part essay; innovative ability

    基金項目:2020年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U—T—S共同体模式探索”;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百万扩招背景下陕西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2020Z048);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五批校级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新时期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关系‘异化问题研究”(YJ20JGZD05);宝鸡文理学院2020年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我国高校本科学位等级制度的创新研究”(YJSCX20YB23).

    作者简介:1.丁虹,女,宝鸡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2.茹宗志,男,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陕西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