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泳初学者的心理障碍成因研究

    蔡琦皎

    摘要:游泳作为近年来越发受欢迎的一项运动,社会上越来越多地出现儿童速成游泳培训班。基于大多数初学者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障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儿童游泳初学者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克服手段,帮助儿童学习游泳,达到教学目的,为幼儿游泳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儿童;游泳;初学者;心理障碍;克服手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很多家庭让孩子在4-5岁开始尝试启蒙游泳,但学习效果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普遍情况下,幼儿在学习游泳前有较大的好奇心,但一旦参与到课堂中就会产生恐惧。在查阅文献后发现,目前关于幼儿游泳的心理障碍主要单一集中在恐水,且很少给出实际有效的改进意见。本文从幼儿本身、家庭及教员的三个方面,不局限于恐水,对幼儿游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2.幼儿心理障碍成因

    2.1 幼儿本身因素

    部分家长认为,由于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未完全、心智发育不够等原因,幼儿天生怕水、无法进行游泳运动,这样的想法非常局限。只要方法得当,幼儿接触启蒙游泳是完全可行且科学的。

    2.1.1 学习环境特殊性

    第一,在胎儿时期,由于母体内的羊水环境,幼儿天生具备憋气能力。出生后对水环境接触少,4-5年后由于对水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了本能的抵触。第二,在游泳時,运动体位由在陆地上生活的站立位、向前后运动变为了俯卧位或仰卧位、沿头顶方向运动。游泳时没有固定支点保持平衡和重心,使得幼儿本能缺乏安全感。第三,水中呼吸方式由陆地上的口鼻自由呼吸改变为“张嘴吸气、鼻子吐气”,幼儿在水中出现呛水、鼻子吸到水等情况,导致了生理上的不适应,继而条件反射地恐学。

    2.1.2 社交能力局限性

    幼儿社交能力的局限导致在陌生教练员的指导陪同的环境下,产生了本能的防备,且游泳课堂中父母不在视线范围内使得幼儿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愿意交流,不利于游泳教学的推进,并使得幼儿产生了抵触这样的学习环境的心理。

    2.1.3 运动心理的不当利用

    好胜心作为一种本能的运动心理被广泛利用。在幼儿游泳的教学过程中,教练员常常会使用“比赛”的方式来激励幼儿练习,竞赛结束后对优胜者进行表扬,而对落后的幼儿进行责问。此时,不当的好胜心理就会使学习进度相对落后的幼儿产生自我否定或自卑的情绪。

    2.1.4 幼儿身体发育不成熟

    目前游泳培训班接收的初学者年龄约从五岁起。在此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能力局限于模仿。而游泳的手腿配合等组合技术对协调素质有较高要求,幼儿在脑中的表象建立过程慢,印象浅,模仿有误差,学习进度慢,遭到教练或家长的批评后产生了一定的恐惧、逆反、厌学心理。

    2.2 家庭因素

    2.2.1 学习风气不佳

    如今的游泳培训班每一期的学习周期大约在10-15天不等,且在宣传时就带有“包教会”的广告语,培训追求速成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学习过程、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幼儿相较于体验小时候“玩水”的乐趣,更担心“表现不好、学不会就会被爸爸妈妈批评”,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在完成课时后也很少有自主进行后续学习的动力。

    2.2.2 家长语言的影响

    在家长的言语影响下,许多幼儿甚至在更小的时候就接收到了“玩水是错误的”、“水把手指泡皱了手会腐烂”、“游的不好爸爸妈妈就自己回去了你自己一个人留在这里吧”等恐吓语言,产生了对学习过程的恐惧,出现一到泳池就开始沉默、小声哭泣、不敢倾诉等表现。

    2.3 教练教学因素

    2.3.1 职业素养差

    游泳教员现今作为一种短期、速成、高收入的职业,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门槛低,导致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教员只具备应试所需要的技能,如教学流程的理论知识、游泳技能的初步具备,缺少游泳运动专业方面的素养,只能机械化进行动作教学,解决实际教学产生的问题的能力差。且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一些幼儿学习能力弱,教员使用不当的教学方法呵斥甚至打骂孩子,使幼儿对陌生教员在防备之余更产生恐惧的心理。

    2.3.2 教学质量低

    教学追求速成,教学质量不可避免降低。游泳培训的商业化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培训机构、教员及家长都更注重技能目标,忽视了幼儿本身的差异和需求,对每个幼儿都给出相同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的、负责的教员相对较少,致使幼儿由于防备心等因素,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

    3.克服手段

    在提出幼儿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心理障碍后,本部分主要提出结论与建议,以期在社会游泳培训中,给出理论性的教学参考。

    3.1 家庭在课后的帮助

    在游泳课堂中,一般将父母的干预减到最低,以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自立、自理的能力。在出现心理障碍后,家长应在课后进行积极干预。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后可以在幼儿感到有安全感的场所(如自己的床上)适当安排陆上的动作练习,以与在水中一致的体位进行练习,以此帮助建立动作表象,形成肌肉记忆,熟悉技术动作,帮助后期学习,如果第二天的学习能够有所进步,本身就会产生激励学习的动力;对于心理意志较为薄弱的学生,家长不应溺爱,更不应打压,可以鼓励幼儿倾诉,培养交流能力,重拾信心,家长在交流过程中应注重聆听,给予尊重,引导幼儿自主思考走出困境的方法,及时发现并调节幼儿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2 教员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练不应只重视技能学习目标,也应重视幼儿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授人以渔,合理利用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之处,同时应该尊重幼儿的情绪和内心想法,对幼儿的学习更加负责。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对于学习能力强、能够提早完成课时目标的幼儿,可以利用同龄人的优势,带动弱生练习;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幼儿,可作为教学重点,鼓励提醒其他学生练习、巩固难点动作;对于心理意志薄弱的幼儿,应多采用激励式教学,对其进行积极为主的引导,避免以不当言行破坏其本就薄弱的心理建设,使教学效果更不理想。

    4.结语

    在游泳教学中,幼儿的心理障碍不仅仅局限于恐水,而心理障碍的成因同样复杂且多方面,在其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发展初期,教练员和家庭应该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以做到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恐惧及其他情绪障碍,多方面共同努力,在课前、课堂、课后培养健康且有利于人格塑造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提高游泳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