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途径创新研究

    钟振中 吴邓凤

    关键词 体育强国 农村体育 公共服务 创新途径

    作者简介:钟振中,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吴邓凤,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D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23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体育公共需求为目的提供有形或无形的体育产品或服务的总称。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等方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目标建设要求全面覆盖的体育场地设施,普及体育文化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掌握,不断地由里到外地提高居民的体育需求水平。在群众体育产业供求各个方面达到或超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包括在群众体育领域中政府的资金投入、群众地人均体育场所占地面积比、专业体育指导人员数量、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把控能力。一、体育强国战略下制约农村公共体育发展的因素

    (一)资金投入失衡、场地建设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公共体育发展的核心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是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体育彩票公益金,难以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导致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与群众的期盼不相适应。受历史、人文、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农村落后地区的体育资源配置非常不合理,体育器材短缺,体育场馆匮乏,所占比例小,不利于农村公共体育的发展。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兴建农村体育设施主要以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简单运动器械为主,种类单一且体育场地设施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学校与农村居委会附近,不在农村居民的日常活动适用范围内,通常使得这些体育设施闲置,农村体育场地施设呈现供给针对性不强,有效供给不足,导致配置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形同虚设,难以吸引农民反复使用简单的运动器材。

    (二)居住分散、体育健身意识不强是制约农村公共体育发展的根本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相对较少,主要以村、寨、屯、庄、户等小聚居的散居形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村生活的常态,农村居民居住分散,除了春节期间会举办一些篮球赛、排球赛、拔河赛等体育赛事进行联谊,其他时间几乎没有体育赛事活动,村与村之间缺乏体育交流。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体育习惯、体育价值观念意识不强,村民除了日常的劳作外,空余时间在家看电视、打牌、玩手机等都不会主动出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农村居民对于体育对人体健康、人体日常劳动损伤的预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对于体育的功能认解不够全面,长期以来单纯地认为日常的田间劳作可以代替体育运动,工作劳累辛苦,不明白生产劳作单一的动作会造成运动损伤,认为没有必要再利用闲余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不少农村居民认为日常的体力劳动就是体育锻炼,没有认识到体力劳动与科学体育健身之间在功能价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体育活动是不同于体力劳动的一种自觉、快乐、愉悦心情、给人带来健康的社会文化活动。农村居民对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诉求不强,体育健身思想观念落后。有关部门偶尔举行的乡村体育活动,也很难动员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缺乏专业体育指导人员是制约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关键

    由于农村的人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农村居民的体育健康意识不够重视,政府对于农村体育的建设、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够全面,优秀的专业体育人员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前往农村工作。在无专业社会体育指导的人员领导、农村居民的体育知识欠缺的情况下,制约了农村居民体育活动正常开展。从体育活动的前期策划、宣传、活动氛围的制造、组织人员的安排、比赛规则的讲解、赛程时间的控制、结束的活动颁奖仪式等,专业体育人才在体育活动各个环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体育活动有序开展的组织者。居民对体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开展体育活动项目单一,没有足够的体育管理、体育健身、体育应用知识作为支撑,加之对于一些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掌握不熟悉、日常的体育健身指导欠缺、开展体育活动遇到疑问无人解答,体育健身意识逐渐被磨灭,长往已久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难以长期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及形成行之有效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農村公共体育管理部门不健全是制约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重点

    当前我国体育行政系统采用的是“国家-省-市-县”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划分职责不清,各个部门权力分割、缺乏沟通与协调,严重制约了体育工作向乡镇的延伸,以及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部门严重缺失,民意诉求无法上传。《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体育促进全民健康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不规范,体育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全社会兴办体育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等,不能满足人群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国家兴建体育场地、体育文化设施建设,然而政府正在农村体育建设中不明民意、大包大揽、形式主义表面化。农村公共体育管理部门缺乏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这使得农村往往难以建立真正执行有效的体育管理机构,通常是其他部门人员兼任,职权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确,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指导不够专业科学,让体育活动很难有效地进行。

    二、建设体育强国战略下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突破途径

    (一)“政商协作”配置化

    筹备全民体育健身场地的建设是助力我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核心战略任务。为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到2035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超过92%。政府的职能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提供社会的各种公共服务,政府资源配置要满足新时期农村居民的自身利益需求,收集民意积极合理的构建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附近学校体育资源使用权限,使体育公共场地设施达到利用率的最大化。企业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公信力、知名度、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经常自发的举办慈善捐赠活动,极发展体育餐饮、体育服装、体育器材等于体育相关产业的商业广告慈善捐助行为,提高其企业自身的公众形象达到双赢。社会组织、个人、个体经商户、体育积极分子为主体捐赠行为,包括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持,积极拥护推动农村体育建设发展等的社会自愿配置行为,从政府、商业广告慈善捐助、社会自愿捐赠等方面资金资源的配置,有效缓解农村体育资金不足、场地建设不完善等一方面的困境,并有效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通过政府、社会自愿捐赠行为、商业广告慈善捐助活动的体育资源配置,有效地促进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

    (二)“对症下药”需求目的导向化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要“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首先要不断地普及体育文化知识,以农民群众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日常长时间做动作单一的生产劳动,导致农村居民不想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活动,然而重复单一动作容易产生劳动性损伤。寻求农村居民的现实角度和需要出发,编排牵拉操应用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牵拉运动作为一种低强度的运动形式,牵拉运动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不受场地限制、无需额外器材设施、操作简便易学、能量消耗较低和受伤风险较低等特点,融入广场舞中开展,加入音乐节奏,多式多样的动作结构,力度与柔度的相互结合,呈现出精彩的牵拉运动操,可以为后面其他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积极的基础,从而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道路上迈进一大步。

    (三)“校农融合”师资输出指导化

    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战略任务。农村公共体育指导人员是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居民身心发展、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丰富其精神文化层面的中流砥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应致力于实现人民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三者的统一,为人民主体性全方位的实现创造主客观条件。从体育产业不断的大众化、普及化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再到要力争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伟大转变,与农村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联系紧密。面向社会招募体育爱好积极分子,积极调动附近学校的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积极利用寒暑假大学生下乡志愿服务的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型人才支教活动等志愿者服务人员充当体育指导人员,建立和不断扩大体育指导人员队伍,这一类人员具有体育保健知识,对于农村地区体育运动的传播与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同时个人志愿支教的行为也有助于弥补当前农村体育才人缺乏的问题。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定时定点地举行各种体育特色活动,促进居民团结,逐步体育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

    (四)“开门政策”广集民智管理化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战略任务。挖掘农村精英、体育积极分子,发挥其体育特长,指导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体育与健康活动,成立微有偿的体育管理机制。实行“开门政策”在组织活动中自下而上地交流,广泛听取和接纳意见信息,全面掌握农民居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特征,通过组建农民体育团体活动、开设农民体育会议、设立地方体育先进等方式来获取农民的实际体育需求,切实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健身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表达机制和反馈渠道,共同制定体育工作决策,进行民意体育需求调查,畅通民意需求表达渠道,普及体育文化知识,为农村公共体育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资源配置问题积极建立并完善农村体育需求表达机制,使农民成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驱动者。

    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树立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普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运动兴趣和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村委公共体育管理部门应大力开展体育文化科普知识,营造全民健身,大众健身的体育氛围;政府政策的市场主导化、民意需求目的化,不断的扩大深化改革,带动农村地区公共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伟大转变。

    参考文献:

    [1]郭修金,冉强辉,陈德旭,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战略使命[J].体育科学,2016.

    [2]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S].2019.

    [3]邱珍,李红霞.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人民主体性[J].南京体育学院报,2019-0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