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福利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提升对策研究

    熊先兰 易靖雯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工作满意度 提升对策

    作者简介:熊先兰,湘潭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管理研究;易靖雯,湘潭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D6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22一、引言

    工作满意度被定义为工作中的愉悦感和情感上获得的满足,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有助于延长任职时间,增加工作投入进而增加产出,利于员工职位晋升实现人生理想。大多数学者研究以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情况为主,其中关于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占据比例较小。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随国家保障制度有所提高,但工作满意度仍然处于不高的位置,他们在城市就业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基于积极福利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双重作用,本文旨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提升的制约因素,从积极福利视角下寻求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和对策。二、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 具有农业户籍, 在城镇从事非农职业, 在基层和市场第一线工作的人群。[1]新生代农民工通常在城市接受教育,所以几乎很少经历农村农活的学习和体验,虽然不如上一代农民有经验地进行务农工作,但受教育程度更高,掌握知识更多,他们留城意愿更强烈,极度渴望融入城市。

    然则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并不顺遂心意,尽管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但在经济收入、居住条件、消费水平等方面都较低。岳光荣(2015)经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层面与城市居民接触、交往困难,而且遭遇了权益保障障碍、资金障碍、身份障碍等问题,工作能力也没能满足城市较高待遇和岗位的职业要求[2];温德志(2017)经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技能、住房、婚姻、保障等方面遭遇困境,未能适应城市生活,也没能被城市完全接受。[3]虽然在城市里的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也有一部分接受了高中以上阶段的教育,但在职业技能方面有所欠缺,缺乏实践,实际上城市给农民工提供的更多都是技术工种或者劳动力强度比较大的工种,而他们专业技能的欠缺则严重影响到就业。[4]我国农民工群体的工作时间和劳动条件在社会中处于较低水平,过劳问题突出,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赶工期不顾农民工的生命健康,使其长期从事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5]。总而言之,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只能居住在棚屋房或工地,没有条件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他们大多从事建筑业、市政工程等行业,但收入不高,基本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没有基本保险,如果在工地工作还会每天与噪音、粉尘接触,容易得职业病,一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耗费了极多的体力也就没有闲暇娱乐,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很少对所属的企业公司有所关注,对企业没有多少忠诚感,由此频繁更换工作,如果工作不包括食宿便不会选择,又缺乏熟练的工作技能,在一个企业保持稳定工作万分艰难。

    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整体水平逐年下降,薪资满意度却没有明显变化,而工作条件满意度表现为随时间显著上升特征。[6]据在成都地区开展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所得,报酬待遇对工作满意度影响下降,而劳动时间安排、工作环境对工作满意度解释能力上升。[7]结合调查所得,一方面说明国家的保障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工的报酬待遇都有所上升,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有待提升,薪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因素的调整都可改善工作满意度。在积极福利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工作满意度不仅需要改变环境也要调整他们自身的心态,不局限于出身,而是将目光放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提升技术能力方面,为承担社会责任、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奋斗,政府和社会力量也应不遗余力地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工作满意度,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前进的力量,他们工作满意度的提升不仅有益于实现人生理想、稳定生活、提升企业效益,而且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提升的制约因素

    工作满意度是生活满意度的一部分,为了建设和谐小康,美丽中国,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制约因素有助于从农民工困境着手,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形成清晰客观的认识,以便于在积极福利视角下尽量满足农民工的尊重与情感的需要,提升工作满意度。纵观新生代农民工处境,本文认为有以下因素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效果。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政策在工作方面本应践行公平原则,然而在确切实施过程中却没能解决公平问题。在绝大部分的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没有被纳入就业扶持计划和保障体系里,背负“外来人员”的标签,没有与他人一样的就业机会,很难享受到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的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和政策咨询等政策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中容易遭遇同工不同酬和同工不同权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虽然比以往高,但出身和教育程度的限制,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还是从事更累更苦的工作, 而且尽管付出了同样的劳动,得到的回报却截然不同,譬如意外伤亡的人因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赔偿金相差巨大。農村人员赔偿基数是人均纯收入,而城市人口赔偿基数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和其他人是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工作强度、工作效率,却遭遇就业合同签订率低,工资发放、福利发放、就连享受基本保险的权利也被限制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待遇方面没有政策保障,而且文化所限,也不知道如何维权,因此常常爆发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的劳资冲突。所以工作满意度无法提升,城市政策的落后对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有消极影响。

    (二)企业资源配置不平衡

    在薪资福利待遇上,新生代农民工屡屡碰壁,不仅遭受工资歧视,年终奖发放、假期休息、培训升职也十分困难。最新数据表明除管理者及办事员职业以外,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等职业中新生代农民工都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工资歧视,且比老一代农民工更为严重。且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强,基本保险也没能得到落实,尽管近年来参保率有所提升,但只有工伤保险参保率较高,其他四种基本保险参保率与城镇职工相比相差两倍。因为基本保险大多需要长时间稳定缴纳,流动率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频繁更换工作地点,企业不愿为他们缴纳保险金,也不愿意给短期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殊不知此为恶性循环,企业不看重农民工,农民工只能浅层接触企业,一个工程完成只要另一企业工资更高便会转移阵地,从而企业认为农民工迟早跳槽,愈加轻视。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受教育层次较上代高,但也只在乎当下,对职业的选择和未来的发展缺乏重视与关注。企业也不愿意为农民工花钱培训,尽管知晓给予培训会为企业带来效率与效益,但他们拒绝给“注定要走”的农民工资源,普遍认为雇佣有经验的职工获得的利益远比培训得到的职工多。企业不愿耗费时间、精力、金钱来管理和教育农民工,农民工仅仅视企业为吃住和赚钱的暂时性庇护所,没有归宿感与认同感,他们的交集如同陌生人擦肩而过,无关无感。

    (三)工作环境差

    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工作状态,企业的发展需要凝聚力,凝聚力的前提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农民工渴望交流,对家人的爱、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融入城市的渴望,支持着他们辛勤工作,但心理压力的存在可能会极大地压迫他们的神经,产生对工作的厌倦和与人相处的烦躁,就算还能维持工作,满意度也会持续降低。而且农民工经常超时工作,拿建筑业举例,晚上的睡眠时间也会加入工作时间,但缺乏休息时间也会造成心理压力,尽管实现了效率,但企业公司之名在人们心中也不留痕迹地消失了。

    (四)自身能力意識不足

    尽管学习了更为高深的知识,学历层次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时代里并不占优势,往往在递交简历时被拒绝,更多的甚至不考虑简历。新生代农民工在技能上也遭遇抵制,拥有的技能众人都有,不擅长的领域有能力的人比比皆是,所以也经常因技能实力不足无法追求更高层次的职位。受学历层次、知识、技术、能力和家庭观念的局限,比起在乎技能提升,愿意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他们大多数更愿意把心思放在当下,琢磨着如何省吃俭用,更有“月光”农民工,一个月的工资都用于购置较贵的非必需品满足现在的享乐。农民工频频跳槽,企业没有安全感,但技术水平相当的人也不少,企业、农民工双方都看不到各自的诚意,自然无法提升工作满意度。四、积极福利视角下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积极的社会福利认为,社会福利在保障个人基本生存的同时,注重个人的发展,促进福利对象自我技能的提升,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从积极福利视角看 ,尽管外物环境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有一定影响,但归根到底,他们迫切需求的是心态的转变,矛盾的心理和被歧视造成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影响他们的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同样是社会的肌体,对城市的建设也有不朽的贡献,在企业的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对留住企业人才、提升企业效益,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在此,针对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提出以下的对策和方法。

    (一)政策支持农民工就业

    应对各种难题,政府政策的支持无疑是一颗定心丸,国家力量的强大注定了万事以国家为先,但出台政策不是强制执行,只是在有限的经济实力支持下,改善农民工就业状况。国家力量的支持能鼓舞新生代农民工投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政策的出台能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提供方便与保障,同时也能提高社会群体的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政策出台要既能表现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接纳,又能促使企业公平对待每位员工,尽量减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问题。政府要鼓励企业聘用新生代农民工,对聘用农民工的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譬如优先发展、减免税收、发放社会福利或补偿金等系列优惠政策。以发放补偿金为例,可从发放补偿金时间、数额、对象、职位等方面作出规定。以发放一个月的补偿金为宜,数额应按照企业职位平均工资结算,限定发放补偿金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让企业和农民工实现双赢的局面。这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可以起强力的推动作用。

    (二)树立积极的职业观

    随着时代发展,职业观的重要性一再提升,积极的职业观能为成功人生导航。单纯追求优厚薪酬的职业观固然可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获利,但积极的职业观可支撑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发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进步,不断收获成功,提升工作满意度。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应该树立积极的职业观,摒弃得过且过与自怨自艾,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为晋升和承担更大责任主动学习,提升自我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必须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与崇高的职业素养,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接受何种工作,都应爱岗敬业,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中的压力视为领导的信任和肯定,变压力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这样工作起来才更有积极性主动性;树立积极的职业观还需改变职业认知,转变思想观念与从业心态,新生代农民工应主动敞开心扉,融入组织,主动地和工作同事协作交流,成功的职业生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攀登,而是齐心协力的相互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只要主动地改善自身条件和周围环境,工作满意度就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为职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除了积极的职业观,新生代农民工还应进行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组织以实现成员职业目标为目的,制定职业发展道理,实现对企业员工潜能的发掘,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能力培训则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员工是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凝聚力的形成和忠诚度的培养,有助于企业发展。但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的文化素质不比其他员工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不多,对职业很少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不了解职业,单单从现阶段分配的任务和承担的责任判断职位所属地位,所以工作满意度难以提升,如此便需要企业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他们普遍具有通过网络获取需要信息的能力,这使得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提高其人力资本成为可能。但因为网络信息繁多杂乱,有效性也备受质疑,新生代农民工获取有效信息也较为困难,所以企业应该为新生代农民工指导工作方向,提供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建议。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培训人员应与他们一起讨论,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和其他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分享,通过交流和学习使大家得到共同进步。技术指导能确切地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认识职业确定方向,有助于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四)完善就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能够明确告诉可做与不可做之事,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严格落实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法制外控和道德内控相结合原则。尽管法律之下人人平等,但新生代农民工还是遭遇不公。诚然,没有什么制度是十全十美的,既然已经发现问题那就得拿出应对措施。新生代农民工遭遇的同工不同酬、不同权现象虽然可以以补偿金形式避免,但还是缺少有效的保障手段,而法律就是最堅强的防御武器。只有对因户口所在地而区别对待的企业有所限制,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遭遇不公时能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有了法律法规的限制,企业不会知法犯法;有了权力保障,付出就能得到相应回报。新生代农民工在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下,才能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工作满意度自然就提升了。

    (五)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将相互尊重人文关怀融入企业文化,并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职工是成功企业提高凝聚力的有效手段。环境宽松、和谐协调就是创造出一种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机制。蓬勃宽松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即增强员工亲密程度。员工之间摈弃偏见,为实现共同目标相互理解支持帮助,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既是认同又是尊重。Jaewon等研究表明:雇员的组织支持感会显著影响其情感承诺、留职意愿和组织公民行为。而农民工对企业的认同也代表着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组织价值观、制度行为和企业标识三方入手,从相互尊重的价值观、点头问好到假日福利小礼品等等多个方式都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一瞬间一个微小举动就能融化新生代农民工心中的芥蒂,潜移默化的文化持久地维持这一瞬间,无数个令人感动的瞬间便在农民工心中汇聚成温暖的海洋,实现工作满意度的显著提升。五、结语

    纵观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现就职政策、资源分配、工作环境和自身认知的缺乏都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提升的制约因素,且从根本上是心态的问题。在积极福利视角下,选择以政策支持、改善职业认知、能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和完善法律法规的方法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员工和企业的态度,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对于其本身能促进积极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对于社会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国家是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希望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改善就业环境,培养积极工作的态度,增长工作的满意度,实现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姚植夫,张译文.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北四省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2(8):46-55+78.

    [2]岳光荣.愿做新市民 融入却很难——云南省曲靖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分析[J].工会信息,2016(18):23-24.

    [3]温德志.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4]王永.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5):213-214.

    [5]孟续铎,李付俊.劳动者的工作生活质量与过劳问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31(3):6-10.

    [6]李超,吴宇恒,覃飙.中国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变迁:2003-2013年[J].经济体制改革,2016,196(1):79-86.

    [7]何淑明,张金燕.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6):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