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VR应用的思考
李鑫
摘 要: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对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博物馆的兴趣也与日俱增。而目前诸多因素对博物馆传统的陈列设计有着一定的限制与影响,因此观众在博物馆内难以获取更加丰富的视觉和学习体验。这就要求将更佳的展陈方式引进博物馆内,既不会对文物保存和平时管理造成破坏,又可以进一步加深观观众的观感体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其中,VR技术的出现使达到这一陈列目的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将其应用于博物馆内能够产生极高的价值,促使博物馆不仅拥有对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保管研究的作用,同时也具备更丰富的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知识、教育和欣赏、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重点对VR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VR技术;博物馆;应用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049
博物馆的互动化使其不再是一座静态的知识仓库,网络信息整合及应用使其成为个性化和开放性的地方。为了使观众产生“浸入式”体验,要求博物馆的空间和形式非常的丰富,这就促使博物馆陈列方式和展出内容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
1 对于博物馆藏品陈列现状和存在不足的分析
1.1 展览现状
在传统博物馆运行期间,文物藏品主要是以实体展示形式为主,一般是将文物放置于特定的空间中,标注文字说明。这种展示方式优势极高,可以体现出藏品自身的真实性,简单方便。不过从实际情况看,该项展示方式也有着较多的局限性。在博物馆藏品摆放过程中,需要遵循有关流程、藏品的类型以及藏品保存状态等诸多因素选择性展示。该展示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受空间、展馆条件、保存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诸多珍贵的藏品无法被全面展示出来。严格的文物保护措施,虽然保证了藏品的安全性,但是却产生了“束之高阁”的距离感。无法让观众更加系统直观的接触藏品,品味藏品的独特魅力。
1.2 存在的不足
博物馆是一个代表当地历史文化风味的所在。提供给人的不仅是物化的汇聚与并置,也是一种精神性的聚集。不同的收藏理念和展品来源会赋予博物馆不同的风貌。博物馆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座城市的文化厚度。不过通过分析可见,在博物馆领域内,还有着较多的不完善性,具体如下所示:
1.2.1 没有加大展示内容的浸入式体验
博物馆是保留历史文化,更好的保存和展示文物的场所。博物馆展示内容的重视程度和完善性等决定了博物馆的水平高低。一方面,博物馆陈列设计期间,一般是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阐述,少量附以场景和声光电效果诠释,趣味性和观赏性并不十分突出,此种现象削弱了人们研究展品的兴致,即便是少部分群众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也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藏品展示期间,受灯光、颜色和文字等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产生的补充和渲染具有一定范围性、特定性,观众缺少切实体会藏品所体现出来的含义的途径。
1.2.2 展示出来的产品内容新颖性缺失
在博物馆发展期间,因为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缺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博物馆内包含的产品内容缺失新颖性,进而约束了博物馆的发展。对于博物馆来讲,无论是采取实物、文字以及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还是利用网络模式呈现出来,均存在着展示内容不够新颖的现象。即便是不断更新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也依旧难以突破展示方式。无法调动观众更多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多媒体目前也是博物馆内容更新期间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资金所限导,博物馆不断引进诸多新型设备并不现实,博物馆陈列在这一现状下无法总是推陈出新。
2 博物館使用VR的特点和意义
戴上一副眼镜或者“头盔”,连接数码设备,手持虚拟现实手柄,你就能进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这种类似科幻电影《头号玩家》里的场景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而让这一切想象成为可能的技术就是最近大火的“虚拟现实”,也就是许多人口中的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有助于启发构思。所以说,沉浸-交互-想象性,是VR环境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虚拟技术的核心是建模与仿真。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VR技术使得人们从被动转为主动接受事物,人们从定性和定量两者集成的环境中,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动探寻信息,深化概念并进而产生认知上的新意和构想。
2.1 特点
在当前阶段,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中的一些设计也逐渐的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将VR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可以给观众带来崭新的参观体验。并且,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博物馆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身的交互性、沉浸性、体验性。
其一,VR技术的交互性。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就是自身的交互性。就人类自身而言,无时无刻都在不同的场景进行交流互动,通过交互感知周围的环境。然而,传统的交互方式仅仅依靠人为进行设备操作。比如我们熟悉的按钮、操纵杆以及触屏设备等等。随着时间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而此时,人们的交互方式也逐渐的丰富,并且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交互方式。在当今时期,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它是由开发者设计出来的应用软件,它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反映了设计者的思想,比如当在盖一座博物馆之前,你首先要做的事是对这座博物馆的结构做细致的构思,为了使之定量化,你还需设计许多图纸,当然这些图纸只能内行人读懂。正如这些图纸反映的是设计者的构思,虚拟现实同样反映的是某个设计者的思想,只不过它的功能远比那些呆板的图纸生动,强大的多。所以国外有些学者称VR为放大人们心灵的工具,或人工现实(artifical reality)。这是VR所具有的交互性。
VR属于一种现代化的技术,在博物馆陈列中应用VR技术具有极好的灵活性,参观人员可以按照自身情况以及意愿选取相关的功能,不同参观人员的体验感受不同,差别明显。从参观者反馈出来的信息中能够发现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哪些方面则是得到参观者的好评等,进一步创新和改进,从而和参观者的学习需求相符合。除此之外,对VR装置进行创新可以储存更加完备的资料信息,参观人员利用VR技术学习藏品文化,满足参观和学习的需求。其次,博物馆内的藏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不方便移动,也无法随意触碰,这就使许多研究历史文化的爱好者缺少近距离全面观察文物的机会。VR技术是依照文物资料等构建虚拟环境的,将博物馆的真实环境呈现出来,把藏品融合到环境内,参观人员不需要受到真实环境内各项保护措施的限制,可以近距离多角度的观察藏品,即满足用户需求又不破坏藏品的保护原则。VR技术有利于拓展藏品信息,引导观众了解藏品的价值,加深社会教育的效果。
4.3 增强博物馆教育机能
虚拟现实应用于教育是发揚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个飞跃。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之为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虚拟现实技术以其自身强大的教学优势和潜力,将会逐渐发挥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其中做好面向青少年儿童的设计展项,对学生兴趣进行重点培养,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在构建虚拟场景的基础上满足儿童视觉感受,最终在文博领域广泛应用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5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促使博物馆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物品为主的展览方式外,加入更加新式的科技力量,完善观众自身观展的体验。VR技术和之前展示方式相比较来看优势明显。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领域内的应用,原本博物馆存在的局限被彻底解决,为博物馆注入的新的活力。人们虚拟场景内能够得到真实的体验,也可以加深对物品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以及认知。VR技术不仅带来展示方式的变化,也促使文化得到更加全面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张辉.VR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过程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06):151+153.
[2]陈枫,王峰.VR/AR技术在虚拟博物馆游览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大众文艺,2020(04):61-62.
[3]倪立,宋军,林灿.浅谈虚拟现实(VR)技术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20,12(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