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媒体的区域话语权构建研究
李宏 葛蓓蓓
【摘要】和谐公正的国际舆论应是真实的、公开的、正义的和多边的国际话语态势体现,而西方社会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已有的强大媒体宣传优势恶意造谣、抹黑诋毁“一带一路”倡议,以达到混淆视听、扭曲舆论,阻碍中国及区域内国家的发展权利。中俄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内的大国,两国媒体有必要构建起区域话语权来捍卫自身发展的权利及向世界各国发出真实可靠、公平正义的“声音”。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媒体;区域话语权
2013年,习近平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后,首访大国俄罗斯,足以证明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根据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围绕推进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作出了历史性重大决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44亿,经济总量23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经过去七个年头了,硕果累累、文化繁荣、经济亮眼,这么大的一个合作区域,向世界展示其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延展性。“一带一路”巨大的经济发展成果及潜力、区域内国家的深入交流合作、国际事务的高度认同及相互协作等凸显出的优势,让西方社会感受到以中俄为首的区域发展的力量而惴惴不安,因此,西方媒体以唱衰“一带一路”为宣传任务来阻碍中国崛起及区域内国家的发展,开始了“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全方位的打压。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参与大国,必须构建起强大的中俄媒体区域话语权,发出真实客观、公开透明、公平正义的国际话语声音。
一、中俄媒体区域话语权构建的逻辑基础
(一)国际话语格局新愿景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旨在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其倡导下的国际话语格局是多元化、平等、非霸权、互动性的。不将自己的话语内涵强加在别的话语主体身上,各话语主体之间是独立平等的,彼此之间不存在附属关系,国际话语格局呈现出不同声音,才能向着结构合理、舆论格局平衡的方向发展。
(二)国际话语格局概况
新愿景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进行的理想化阐述,但是现实的国际话语格局形势十分严峻。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将中俄两大国视为“威胁”,通过强大的话语联盟推行自我的“普世价值”主导国际话语权以符合自身的意识形态。不可否认,目前整个世界的话语格局依旧处于西方媒介的长期霸权之下,所以,在西方的媒体报道中也經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唱衰、歪曲甚至抹黑“一带一路”的不公正报道,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区域内国家的情感和利益,中俄媒体构建区域话语权就是要改变这种失衡的国际话语格局,为“一带一路”倡议“正名”,反击西方媒体的污名化报道,改变不利的舆论环境。
(三)中俄媒体基于“一带一路”合作构建区域话语权
在“一带一路”倡议遭遇质疑的时候,俄罗斯主动回应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国家,中俄关系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核心关系,两国休戚与共,基于历史和现实需要结成命运共同体。由图1可以看出,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总体来说贸易总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合作潜力很大。
首先,基于中俄两国发展理念构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而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旨在推动亚欧地区的发展,两者出发点相同,中俄合作致力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达到合作共赢。其次,基于国际环境和现实需要为基础构建。中俄两国是亚欧地区中的两个大国,一直以来,西方社会把中俄两国视为潜在的威胁,从国际事务到经贸合作都被西方社会围堵和抵制,压缩其发展空间。两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于2019年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基于以上中俄两国“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中俄媒体在‘一带一盟的对接合作中,担负着传播信息、释疑解惑、沟通交流的重要责任”。
二、中俄媒体区域话语权构建的特征
当前全球传播的总体格局已有所变化,西方舆论一边倒的局势开始扭转,以中俄媒体为代表的“一带一路”舆论渐行渐近于国际话语中心。从微观层面看,中俄媒体区域话语权的构建需要中俄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共同参与,掌握不同场域的话语权,实现不同场域传播力的共振效果。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社交媒体的出现,争取网络话语空间更是成为各大媒体提升话语权的关键,甚至成为大国争夺的第五空间。从宏观层面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媒体构建的国际话语权是有效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收到“引领视听”的效果,能在国际话语格局中得到其他国家媒体的认可,而不是自说自话、自我标榜。
(一)中俄媒体区域话语权现状
中俄媒体加强了传统官方主流媒体合作以提升区域话语权,相继举办了中俄媒体交流年、中俄媒体论坛、中俄“新媒体”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两国媒体交流合作的平台,互学互鉴,分享彼此在话语传播领域的经验,共同开拓两国在媒体市场上新的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区域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在国际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分别是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RT(今日俄罗斯),但是相对来说,RT的国际影响力更大,受众覆盖范围更广泛。虽然目前中俄媒体构建的区域话语权无法完全扭转以美国CNN、英国BBC为主的西方媒介霸权局面,但是已经传达出中俄媒体的响亮“声音”,反对恶意抹黑“一带一路”的言论以正视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今日俄罗斯”作为官方主流媒体进行媒体融合产生了“中俄头条”双语客户端,这个媒介产品是两国媒体深度合作的见证。但是中俄媒体合作多是由政府层面推动,官方媒体合作是主流,民间媒体参与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上热下冷”的局面。
中俄主流媒体通过彼此合作提升区域话语权,自媒体发展后劲十足,中国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国际版社交产品Tik Tok风靡全球。Tik Tok覆盖全球各个发展中国家,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很高的下载量。这是中国首个成功的国际化社交媒体,使得中俄媒体在国际话语格局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利用社交媒体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自媒体人可以在Tik Tok上真实地展现“一带一路”合作中各种小切口的场景,从小的叙事角度出发展现真实立体的“一带一路”故事。争取网络空间话语权,关键要发挥KOL(Key Opinion Leader,简称KOL)关键意见领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赵立坚在社交平台Twitter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多次利用社交媒体发声,有力地反击了西方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诋毁。
(二)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共建区域话语权
中俄主流媒体秉持公开透明、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使命,如实准确地报道着“一带一路”的重要新闻和活动,其构建的话语权兼顾责任和权利,是正义的、客观的、公正的,致力于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今日俄罗斯(RT)的一则视频报道引发国际舆论哗然,主持人用诙谐尖锐的语言揭露了西方媒体“公正客观”的假象。主持人说:“还记得只有中国一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吗?那时候西方可是鼓足了劲儿批评中国应对危机的方法。如今,他们却又开始纷纷效仿中国。”俄罗斯媒体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积极回应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诋毁和攻击,声援中国媒体并为中国发声。然而,在西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出于人道主义和职业道德,中俄媒体并没有像西方媒体那样落井下石,对其进行抹黑和污名化报道。
自媒体构建的话语权是多元化、丰富的,自由性和包容性强。内容涉及娱乐、影视、音乐等多个领域,文化属性突出,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发挥软传播在对外传播中的建设性作用。中国歌曲《一剪梅》在Tik Tok上意外走红,西方网友对《一剪梅》的仿效与创作热情不断,引发了一场对中国文化进行“全民狂欢”的行为艺术,可谓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新典范。Tik Tok作为国际性的社交软件,在海外各个国家都有很高的下载量,平台上可以听到各个国家的声音,话语多元化,内容包容度大。2020年,发生在美国的Tik Tok事件,美国破坏了多元社交媒体环境,主要是针对中国媒介产品的打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有关“一带一路”话语的传播。
虽然目前中俄媒体构建的区域话语权影响力有限,但是积极地在国际话语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传播力,扭转了西方舆论一边倒的局面。并且,CGTN、RT、Tik Tok等主流媒体和自媒体话语平台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中俄媒体话语传播的影响力,也打破了西方媒体垄断世界话语舆论的主导地位。
(三)区域媒体联盟构建有效话语权
“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良好的中俄媒体区域话语权构建契机。中俄围绕这个倡议开展了“元首外交”“地缘政治”,与区域内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媒体合作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但是在现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声音力量的大小也很重要。有更多国家媒体支持,合力发声,形成共振效应,话语内容才能起到“掷地有声”的效果,在面对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时会有更强的底气。有“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媒体的支持,中俄媒体在国际话语舞台上才会信心更足,进而可以向世界传达更加洪亮的“声音”。2019年4月23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在人民日报社成功召开,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中东和欧亚地区98个国家的208家媒体加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2020年11月26日,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位记者参加了网络“一带一路”记者论坛。“一带一路”倡议下不仅区域内各国家媒体大力支持,域外国家媒体也积极参与报道,在国际话语舆论中占据更大的话语分量,有利于展现“一带一路”话语影响力,向世界传递出真实和谐的“声音”。中俄媒体构建的“一带一路”区域话语是区域内国家认同的和谐的话语,不是自说自话的存在,而是真真切切地得到区域内各国家媒体的认可,话语联盟也将会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话语权更加强大。
三、中俄媒体区域话语权构建的意义
(一)构建舆论性话语权消解西方话语霸权
岳圣淞认为:“舆论性话语权指国家在国际场合对特定问题做出评价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也包含为维护自身国际形象而采取解释和辩护的话语权利。”“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区域话语权,必须重视国际舆论对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反对抹黑“一带一路”话语内容、平衡西方媒体诋毁模式的话语体系,改变不利的国际舆论格局,“锚定”公开正义、真实客观的和谐国际话语体系。中俄媒体构建区域话语权的初始目的是多元化国际话语体系,对于区域和国际性事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改变以往的话语“缺位”“失语”的窘境。除此之外,构建舆论性话语权最重要的还是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出正面声音,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内国家的发展权利,不受歪曲虚假的报道引导舆论性话语,从而树立“一带一路”的国际形象。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CGTN、RT等中俄官方主流媒體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让“一带一路”合作的“声音”出现在国际话语格局中心,将蕴含一定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等因素的话语传播到国际社会,并得到其他国家和民众的接受与认同,消解西方的舆论话语误导,使得东方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符合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一直都主导着国际话语格局,西方媒体不仅传播机构庞大,而且舆论性话语根深蒂固于西方民众。所以,中国CGTN、俄罗斯RT专门设置了英语频道,不仅让西方社会能听得懂,也让区域内的国家都明白,我们和西方媒体用一样的语言构建舆论性话语权。
(二)构建制度性话语权主动设置国际议题
制度性话语权指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拥有的确立国际议程,引导和塑造国际标准、规则和机制的权力。中国运用制度性话语权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使舆论性话语权所反映的诉求通过一系列机制性安排,成为国际通行规则,形成制度性话语权”。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维护,为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扫清障碍,建立与经济实力相当的国际话语权。媒体构建的制度性话语权是指在世界传播秩序中,拥有信息的来源,能够参与世界信息规则的制定,合理规划话语权内容,主动地进行国际议程设置,制造新的国际舆论焦点,引导国际舆论态势。构建制度性话语权是话语权构建的更为深层次的形态,也是话语权的内核,中俄两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大国,不仅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也必须具备与之相当的话语权,不仅仅是能发声,更重要的是话语掷地有声。中俄媒体要做好相关报道,揭示“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规则和章程,为其顺利推行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这对中俄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经济合作、互利共赢为宗旨的国际倡导,相适应的国际议题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让世界各国有更多的选择方案。中俄媒体主动关注国际事件,表明自己对于事件的立场,从理性客观的视角出发积极推动国际事件的解决,能够展现中俄媒体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央视《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的真实场景,有力地回击了某些西方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诋毁和污蔑。提高中俄媒体设置国际议题的能力,向世界讲好丝路故事,从而吸引更多国家加入“一带一路”的阵营。中俄媒体积极参与世界信息秩序规则的制定,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传播新秩序,改变现有的不均衡、不合理的信息传播体制,改变曾经受压迫、受牵制的被动局面。同时,帮助那些曾经和中俄两国一样被西方媒体污名化、边缘化的国家构建话语权,通过不同国家媒体加入“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联盟,中俄媒体与其一起构建一个不同于西方媒介霸权的新的区域话语格局。
(三)构建多元化话语体系展现中国倡议的优越性
低门槛,是社交媒体时代一个显著特点。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账户,随时随地为任何事情表达自己的话语,这为更多国家和个人提供了平等发言的机会和平台。“泛众化时代”,个体的传播潜力被无限挖掘。2017年夏天Tik Tok横空出世,在全球范围内上线,以其搞怪的音乐和魔性的视频模板迅速席卷全球,一时间甚至盖过Twitter、Facebook的风头,成为全世界最火热的社交媒体平台,全球拥有约8亿活跃用户,构成了一个全新、庞大的舆论场域,话语主体跨越国别、年龄、职业等差异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使自媒体平台呈现出多元化的话语态势,使得国际话语格局朝着更加均衡、健康的方向发展。Tik Tok作为中国目前最成功的国际性社交媒介产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媒体自然拥有别的国家不可多得的平台优势来构建主体多元化、机会均等化的话语空间,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展现中国道路的优越性,传播“一带一路”倡议下包容互惠的价值理念。曾经被忽视的话语声音被更多人听到,尊重弱势话语主体发言的权利,不同的话语主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可以进行对话和互动,国际话语格局呈现出主体多元、平等对话的态势。话语平等权建立在人类社会和平和谐平等认知的共识中,不管国家大小、人种肤色等,在人类社会多元文化、多主义国家构成的世界里赋予了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国家平等的话语权利。“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应該成为国际传播的共识,突破霸权框架,崇尚多元价值。
四、结语
话语是权力的甲胄,权力是话语的内核,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构建话语权的实质是维护和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也是大国博弈的核心。“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媒体构建区域话语权,致力于稳定国际舆论态势,需要改变传统国际舆论格局中“西强东弱”的局面,破除不合理的传播格局,平衡国际话语权的分配,增强中俄媒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反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抹黑,引导客观、公正的舆论态势,使得话语格局朝着客观化、公开化、透明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掌握话语权才能捍卫发展的权利,中俄媒体构建区域话语权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同时,也能让世界看到中国倡议、中国方案的优越性,使“一带一路”倡议造福更多的国家。从而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