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精彩 享受学习

    杨新艳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课堂教学有声语言的艺术性是一条有效途径。笔者就课堂有声教学语言艺术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和体会,以供同行学习请教。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声语言;拓展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0039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一首动听的歌,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通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是语言,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取决于他的业务水平、教学经验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工具——课堂教学有声语言。课堂教学有声语言是教師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时运用的特定的教学用语。教师的课堂有声语言是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信鸽。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一、言之有准,注重规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实践也表明,尽管语言表达技能强的教师教学效果未必好,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然语言表达技能强。科学课中科学概念、科学用语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义、定律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课堂有声语言无比清楚准确和规范,要有字斟句酌的细工。下面是几个不符合科学性的常见现象。

    1. 用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代替教学用语。如把“加热”说成“烧一烧”,加热符号“△”读成“三角包”这样的方言。将“集气瓶”说成“玻璃瓶”。把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加”,“=”读作“等于”“CaCO3”说成英语发音CACO3。

    2. 科学术语的模糊性运用于课堂教学,忽视某些物质或反应的特殊性。如“碘遇淀粉变蓝”,实际上是碘与淀粉相互作用形成的结合物而显示特殊的蓝色。并不是碘变蓝,如果讲述不清,往往会使学生弄不清究竟是谁变蓝,搞得模糊不清,不知所措。由于初中学生所学范围有限,更准确的说法应是:淀粉和碘作用呈蓝色。教师只要补充一句:“淀粉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两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学习。”这样既达到知识语言的准确,又利于学生的学习。

    此外,直接从句子成分分析功是能的转化量度时也可以从句式结构来启发。主语是“功”,谓语是“是”,宾语是“量度”的简单句式,可使学生避免“功就是能”的错误认识。

    二、言之有韵,提高效率

    如果把科学课堂比作一首诗,绘声绘色的语音就是音韵。生动的教学语言能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的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讲,造成语速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听课感到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学习知识也容易“夹生”。而语速过慢也会影响智力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及时调节自己的语速,以求适度。通过教学中语速的调节,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如:滚摆的运动演示实验课堂教学,学生观察的同时配合语言讲解并观察顺序。

    1. 滚摆的侧面扇形变化情况;

    2. 滚摆的运动速度的变化;

    3. 滚摆的位置变化如何;

    4. 牵拉滚摆的绳子的变化;

    5. 滚摆离桌面的变化情况。

    语言的速度应恰当,语速同样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教师得力的助手之一。语速的恰当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前面的几个问题,语速是重要的,不能连续说,要一个一个解决,只有解决了前一个才有能力和兴趣解释下一个问题。

    讲课声调太高,语言刺激太强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讲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语言应该放慢,语气应适当加重。讲到疑点之处,声调可以提高,尾音适当拖长。

    课堂教学语言尽量不要使用复句。如讲“溶解度”,就要扣住四个单句,(1)条件——某温度下;(2)溶剂——100克水;(3)状态——饱和溶液;(4)数值及单位——该温度下溶解溶质的质量多少克。还有学习化合价利用口诀特征来记忆。

    三、言之有趣,营造意境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比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1. 比喻形象。教学中比喻虽然运用得最经常、最广泛,有些知识甚至是没有比喻学生就无法理解和想象。但是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情趣,关键在于运用的比喻要新奇巧妙,不落俗套。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不能讲功就是能,能就是功。实际上,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功是能转化的量度。就好像雨和水是两个不同的名词,天上的是雨,地上的是水,不能把雨讲成水,水讲成雨。否则就成了“天上下水,地上流雨”。实际上下雨的过程,就是天上的水蒸气转化成地上的水的过程,下了多少雨就有多少水蒸气转化成水。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不但确切地说明功和能的关系和区别,同时还从一句“天上下水,地上流雨”的荒唐可笑的话中,说明了功就是能,能就是功是极其错误的。例如讲解惯性时可以讲一讲刹车时车上人的动作。假如没有惯性,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大力士为什么可以拉开几个弓,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欲。

    2. 幽默有趣。幽默诙谐的语言不只是愉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还蕴含着对美的向往。教师运用幽默要真实而自然亲切。例如:学生学习去除杂质提纯物质时往往会出现引入新杂质,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幽默地描述为“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迎新弃旧”,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文学语句的妙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死海不死》一文中描述到“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屡淹(下转第70页)(上接第39页)不死。”这会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探索欲望,从而会更加认真学习自然科学。“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讲的参照物。“入问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文学诗句的引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气氛,而且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更能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也能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言之有启,拓展学习

    课堂学习知识是有限的,课外学习能力是无限的。课堂点拨教会思考方法,这只需教师一两句的提醒。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感兴趣的自然科学资料,丰富学识。

    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请问同学们知道洋葱和金鱼之间的共同点吗?洋葱和金鱼以及它们与其他所有的生物之间又有什么共同点呢?为什么生物具有共同的生命活动特征?”通过三个递进的问题把学生从宏观带到微观的细胞学习中。

    以上所谈,仅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肤浅体会,用于和同行交流学习。当然,学无止境,教师课堂语言的应用亦无止境。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定会使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朱清时.初中《科学》教科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3] 教育部.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洲泉中学 ? 3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