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下的江苏省港口发展路径

    【摘 要】 为贯彻落实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切实推动江苏省从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转变,分析江苏省港口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对标国际强港,提出在新形势下基于枢纽功能强、资源配置佳、开放程度高、安全生态优、服务发展好的发展思路和分阶段目标,提出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体系、构建便捷高效多式联运体系、打造现代化航运物流体系、推动科技创新绿色智能体系等发展路径。

    【关键词】 江苏省;交通强国;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

    1 江苏省港口发展基础

    江苏省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长江经济带龙头地带、长三角北翼,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港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服务性、基础性行业,在支撑国家战略實施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对外贸易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交通大省、港口大省,完全具备建成强省的基础条件。

    (1)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港口总规模和能力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共有沿江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13个,是全国唯一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的省份,其中7个为国家规划主要港口;拥有沿海岸线 km、沿江岸线 km,内河航道总里程约2.43万km;拥有生产性泊位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09个,综合通过能力21.1亿t。2019年江苏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8.3亿t,占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的20%,其中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21.0亿t,占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的72%;亿吨大港数达到7个。为更好地统筹全省港口资源、推进港口一体化发展,2017年5月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完成沿江6市市级港口资产与3家省属航运企业的资产整合。2019年江苏省港口集团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2亿t。

    (2)港口贡献明显,支撑国家战略和经济产业发展能力突出。以重大工程为引领,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日益加强。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成通航;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航、二期加快建设,沿海最大码头靠泊能力达到30万吨级;中哈物流基地于2014年7月正式运营。依托港口,沿江、沿海地区集聚了80%以上的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了全省90%以上冶金和石化企业、60%以上电力企业、70%以上水泥和造纸企业;沿江港口承担了全省69%的对外贸易货物吞吐量,承接了中西部地区60%以上转运物资,其中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型企业所需的70%以上海进江煤炭、90%外贸原油、70%外贸铁矿石、20%集装箱通过江苏省沿江港口中转;内河港口承担了近60%的沿河城镇开发建设所需的黄砂、石料等矿建材料的调入量。

    (3)开放格局扩大,外贸大省特征和国际辐射带动功能明显。2019年8月2日,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实施范围119.97 km2,涵盖南京、苏州和连云港3个片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推动江苏省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全省沿江沿海10个港口均为一类开放口岸,对外开放码头254个,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直接贸易往来;2019年外贸货物吞吐量达5.2亿t,承担了全省9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国际干线运输稳步拓展,国际航线集装箱运送量15.9万TEU,“连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形成至土耳其等黑海沿线国家和至俄罗斯、波兰、德国等沿线国家一主一辅两条通道,“苏满欧”、“宁新欧”等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并稳定运行。

    (4)发展理念转变,绿色智慧发展成为基本导向。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江苏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编制实施《江苏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按照部、省要求部署,开展“263”、沿江非法码头、长江江苏段水上过驳、港口危化品码头、“四个一批”、交通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张家港港、徐州港、江阴港、大丰港等4个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审核;统筹推进码头油气回收、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污水接收转运处置,岸电系统已覆盖沿江、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南京港智慧港口项目列入国家智慧港口示范工程;连云港港绿色智能港口建设与运营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连云港建成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物流信息中心并深入推进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互联网+多式联运”港口物流平台。

    2 存在的差距

    江苏省港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能力和货物吞吐量上,但通过分析欧洲的鹿特丹港、汉堡港,美国的纽约-新泽西港,亚洲的新加坡港、香港港、上海港等世界公认强港,以及日本、浙江等强国强省港口案例可以发现,世界强港在先进技术应用、国际规则话语权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等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基础设施、技术进步、运营管理、服务效能等各关键指标上拥有类似的特征。[1] 基础设施完善主要采用通过能力、经济适应度、集疏运覆盖度等3个指标来评价,装备技术进步主要由智能化应用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2个指标来体现;现代化运营管理由法规完善度、绿色治理能力、安全生产水平等3个指标来评价;服务效能由服务水平、水运比重、多式联运量、作业效率、口岸服务效率、企业竞争力等6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2]

    总体上看,江苏省港口与欧盟、美国、亚洲的强港在基础设施总体规模、能力适应性上基本相当,总体处于先进水平,但在集疏运体系、服务效率、口岸服务水平、绿色治理、安全生产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江苏省港口枢纽竞争优势还未形成,码头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效联运服务能力尚不足,现代化运营管理能力还不强,综合影响力(话语权)尚显不足。

    3 发展思路和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江苏省港口需要按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开放为驱动,牢牢把握江苏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发挥好江苏省江海河联动的特色优势,统筹推进港口枢纽功能强化、设施设备优化、服务效能提升、治理能力强化,构建“枢纽功能强、资源配置佳、开放程度高、安全生态优、服务发展好”的港口体系,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江苏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枢纽功能强。依托港口枢纽,实现经济结构、产业集聚、港产协同转型升级;港口与综合运输体系衔接更加充分,成为经济高效的货物集散中心;以港口为中心的贸易、物流、航运、口岸等信息服务实现深入融合,成为供应链服务的集成中枢;实施“港口+”战略,推动发展枢纽经济,成为重要的枢纽经济中心。

    (2)资源配置佳。进一步优化集装箱、大宗干散货、液体散货的航运服务,完善四大运输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岸线、航线、集疏运体系、锚地等各项资源配置,形成布局“江海联动、错位协同、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现代化港口群。

    (3)开放程度高。打造对内对外、向东向西开放新格局,加快构筑港航运联合、江海河联动、公铁水联运、信息化联网的物流体系,进一步优化开放服务环境,推动口岸开放和通关更加便捷、跨境运输更加便利。

    (4)安全生态优。把“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于港口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全环节,全面推进港口平安发展、绿色发展,建成一批生态环境优、文明程度高、安全体系好的平安绿色港口。

    (5)服务发展好。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对战略实施支撑能力的显著提升;以航运能力和航运服务水平提升为重点,实现港口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以港产城融合发展为路径,实现港口对区域经济引领能力的显著提升;以打造人民群众满意港口为目标,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内,江苏省港口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2020年基本建成“集约高效、开放融合、平安绿色、智慧共享”的港口体系,实现规划布局、枢纽功能、资源利用、航运能力、航运服务、绿色发展的高质量,港口现代服务功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从2021年到21世纪中叶,交通强省建设分两阶段推进:(1)到2035年,建成更开放、更智慧、更高效、更绿色、更平安,以及江海河、公铁水联运特色显著的现代化港口群,综合枢纽形成优势、基础设施更加先进、服务更加高效、国际影响更加深远、运营管理更加优质、治理体系更加科学,港口总体发展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2)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港口强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4 重点举措

    围绕“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目标,重点推进四大港口体系优化。

    4.1 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体系充分发挥港口作为核心枢纽的引领作用,形成以连云港、南京、苏州、南通等港口为枢纽,沿江沿海其他港口为补充,以港口集群化发展为方向的港口枢纽体系。加快连云港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建设,统筹沿海港口资源,发挥陆海联动优势,拓展远洋、加密近洋航线航班,提升中欧班列运行质效,加快构建国际物流体系,加大双向开放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标杆示范。加快南京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统筹宁镇扬港口资源,打造江海转运枢纽,加快推进南京下关长江航运国际物流服务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苏州集装箱干线港建设,以太仓港区为重点,统筹苏南地区港口资源,完善航线航班体系和箱源组织体系,尽快建成内贸枢纽、近洋直达中心和远洋中转基地。加快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加强江海联动发展,打造成为集装箱新出海口。推动沿江沿海其他港口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依托主要港口、重点港区和综合集疏运体系,系统完善和布局特色明显、智慧高效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积极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行动,深化苏沪沿江沿海港航设施、经营和服务一体化合作。

    4.2 构建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

    以集装箱运输为突破口,打造铁公水、江海河等多式联运体系。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国家主要港口、重点港区和产业(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疏港铁路专(支)线、通江达海的疏港航道建设,以及主要内河集装箱作业区疏港高等级公路建设。构建海向国际航运网络体系,巩固日韩等近洋航线,提升东南亚航线和航班密度,在现有地中海、中东、美西等航线基础上稳步开拓远洋航线,逐步实现近洋航线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覆盖,提升近洋、远洋航线和航班密度。大力推进连云港、南京、苏州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提升“连新亚”“连新欧”等国际班列运行质量,国际班列与“宁新亚”“宁新欧”等联动发展,继续推进苏州“苏南地区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打造“苏北―连云港港”“苏北―太仓港(或南京港)”“苏南―太仓港”等3条示范航线,推行定点、定线、定船、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运行模式,大力开行内河集装箱公共驳运支线,形成干支衔接的江海河联运航线体系。

    4.3 打造现代化航运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航运综合服务能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实做大做强江苏省港口集团,加快构建主要货种一体化运营体系;支持江苏远洋、太仓海运等省属航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租赁等方式整合资源,壮大船队规模,优化运力结构,在区域航运市场中形成一定竞争力;鼓励内河航运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加快传统运输企业向加工、配送等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强化现代航运服务,依托南京、太仓等航运物流枢纽,加快集聚航运服务功能性机构,推动完善航运交易中心、电子口岸等功能平台建设,拓展航运信息、船舶交易、货运交易、航运人才、航运金融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务。以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重点,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最大程度地推进贸易便利化,着力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打造全流程贸易服务平台,进一步压缩货物通关时长,提升港口开放服务效能。

    4.4 推动科技创新绿色智能体系

    以数字化、自动化、系统化为手段,以绿色集约发展为导向,构建港口高质量发展绿色智能体系。统筹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开发应用专业化码头生产智能调度系统,推进自动化码头、5G港口基站建设,以及集装箱场桥远程操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港区桥吊、龙门吊等大型装备无线化乃至港区全流程作业数字化。构建智慧港口信息系统,以整合、协同、共享、创新为基本原则,加快整合港口各类信息系统,强化港口与物流、口岸信息平台的数据融合,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效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控总量、优增量、调存量”的原则,建立健全最严格的岸线资源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存量资源整合和增量资源精准配置;大力推进港口船舶节能减排,推广运用港口作业、水路运输等领域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聚焦“治水、治气、治废、护岸、增绿”,统筹推进油气回收、岸电建设、粉尘防治、水污染治理、港容港貌提升等工作。强化安全监管水平,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提升港口生产特别是危化品运输安全监管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我国交通运输对标国际研究》课题组.我国交通运输对标国际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6:187.

    [2] 付志寰,孫永福.交通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9:272-274.

    收稿日期:2020-02-26

    作者简介:李辉(1972―),女,硕士,从事港航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