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分析

    沈旭红

    摘要:有机化学知识“多”“繁”“杂”,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让学生体验有机化学学习过程、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整理归纳等方式,促使学生学好有机化学。

    关键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有机化学知识“多”“繁”“杂”,很多高中学生在有机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反映,知识记不住、知识应用困难,特别是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推断以及有机合成等题型缺乏思路和方法。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让学生体验有机化学学习的过程

    教师职业价值的最大体现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方法,而在于教给学生如何得到这些知识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总结和运用的过程,比问题解决的本身还要重要。

    (一)重视探究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让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也有效提高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例如,在学习苯酚的物理性质时,让学生亲自看一看、闻一闻,并亲手做一下苯酚在水、乙醇中的溶解实验,学生对苯酚的物理性质就会产生深刻印象。在讲到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的检验时,让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通过矛盾冲突、反思改进、实验验证,讨论总结,得出最佳方法,这比老师直接把答案提供给学生的效果好得多。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既运用到了所学知识,也会遇到矛盾冲突,通过对问题的再思考,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二)注重思路教学

    教学中如果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学生接受的知识都是无序的知识,就无法形成知识体系,更谈不上能力的形成。思路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一本书有一本书的编写思路,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设置也同样有它的思路,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的编写思路,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要求学生去体验和回顾知识呈现的思路,在体验中使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案例1:在“烯烃”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烯烃入手,通过结构上的相似性理解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通过结构上的递变性了解某些物理性质的变化,从而将乙烯的性质迁移到烯烃上来。学完卤代烃的各种化学反应以后,老师应及时提出“是否所有卤代烃都能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这一问题,让学生根据反应机理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卤代烃各种反应的本质,从而顺利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迁移。

    案例2:在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时,可按下列思路进行:①(提问)乙醇、苯酚中都有“—OH”,其性质是否相同? ②进行探究实验,说明苯酚有(弱)酸性,从而说明不同的烃基与羟基相连,可以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③类比烷烃、甲苯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时现象不同的原因,加深对上述知识的理解。④(提问)在苯酚分子中,苯基对羟基的活性有影响,那羟基对苯环的活性是否影响?⑤通过苯酚稀溶液和饱和溴水反应的实验并对比苯与溴的反应,从而说明酚羟基对苯环产生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⑥类比苯和苯的同系物与硝酸反应的不同,加深对上述知识的理解。

    上述授课思路能使学生意识到“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把这种方法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

    二、广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意义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和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感知化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爱。例如,可联系传统外科消毒引出苯酚的教学,联系“在激烈的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受到轻伤、软组织挫伤或者拉伤时,用氯乙烷向伤口喷射,运动员马上就可以奔跑了”引出卤代烃的教学,等等。

    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与苯、卤代烃、甲醛、苯酚有关的环保问题,与石油、煤、天然气有关的能源问题,各种新型材料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问题等大多与有机化学知识有关,因此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或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选择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适度探究。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让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生长,使实用性知识实践化,还可以使学生的社交、动手、合作、研究、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要引导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有机化学零碎知识多,如果只是靠记忆,那么知识的堆积一定是杂乱无章的,也无法快速提取和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联想、对比和总结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体系,让有机化学知识“从繁到简”,从而有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后续知识要及时与前面相关知识联系,使学习内容系统化

    比如有机氧化反应,从烷烃的燃烧开始,每接触到一种新的氧化反应,都应及时归入前面的系统。类似的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机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等等。

    (二)要注重對比,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问题

    比如水、醇、酚、碳酸电离氢的能力大小如何,怎样设计实验证明;烯烃、苯、醛、酮都能加成,有何不同;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烯烃与卤素单质、卤化氢的加成产物有什么不同;苯、甲苯、苯酚中的苯环在性质上有什么异同;醇与氧气的催化氧化、醛与氧气的催化氧化有什么不同;等等。

    (三)注意知识网络的构建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要让三条变化主线(一元衍生链、二元衍生链、芳香衍生链)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网络图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步形成并留下深刻印象。对于这种网络图的构建,教师不能包办,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教师可以做一些示范,引导学生讨论以补充完善,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有序性、系统性,从而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有机推断和合成题是高考考查学生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题型。要引导学生研究考纲与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研究高考题与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和考题中设置的具体考点,研究怎么考,再以历年高考题为例,引导学生从特殊条件、特征现象、特征产物、定量关系和转化关系等方面找突破口,从而确定反应类型、官能团类型、物质的结构,最后综合分析,结合要求进行解答。

    总之,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只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方法,并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