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教学解析

    黄敬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里强调了语文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那么,从“语文素养”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虽然只有“核心”二字差别,但它却是一个从宏观策略到微观策略的演变过程。正如北师大郑国民教授所说:“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学生个体解决语言文学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妙用主旨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文本中一个重要的句子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这个句子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另一方面,这个句子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发展能力。

    比如,在教学宗璞《紫藤萝瀑布》一文时,首先,我让学生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本中的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然后进行积极思考:花遇见了什么是不幸的?人遇见了什么是不幸的?为什么作者会说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其次,先谈理解后进行概括。花遇见的不幸是: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花串也没有了,园中也改种了果树。我曾遗憾地想: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人遇见的不幸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主旨句概括是:“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常会遇到坎坷,就像花一样。紫藤萝启示作者由个体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索,感悟到生命的途径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却是美好和永恒的。”

    二、妙用精美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很多教师都强调了对文本中精美语句的赏析。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不是天生的,它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和教育才能被真正地激发出来。语文知识能陶冶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离不开知识。因此,语文教學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和技能获得的重要途径,它还是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袁宏道《满井游记》一文时,有一个赏析环节:请同学们品读“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一句的妙处。比如修辞美:如写微风吹过水面,漾起鱼鳞般的波纹,清澈的流水闪闪发光,好像清晨刚打开镜匣,反射出镜子的清光一样。用新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显得优美靓丽,形象生动。教师追问:为什么作者会把“初春美丽的湖面”比作“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这里的镜和现代平面镜有什么区别?学生经过深入探究,查阅相关资料后明白:原来在古代美人用的是铜镜,铜镜大多时候被藏在镜匣之内,以免落了灰尘,当使用时首先要打开镜匣,取出铜镜,而打开镜匣的时候,镜面反光,让人眼前一亮,因此用了上面的比喻。

    三、妙用哲理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只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作用还不够全面,必须关注知识技能在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以《老王》一文中的哲理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来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如何理解“愧怍”一词?“愧怍”能否换成“惭愧”?然后,继续追问文本中到底谁是“幸运的人”、“谁又是不幸者”,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教师期望达到的目标是:掌握文本内容知识;训练发散思维能力;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妙用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设计课堂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现有知识经验的理解为基础,并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的互动方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提供娱乐和教育。游戏可以结合语言训练,努力实现与学习的统一。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互动营造愉快的课堂互动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互动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增强记忆力,实现课堂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的互动。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很多。比如,注重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化的积累,提升孩子高尚文化品位……语文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关键。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第二中学(23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