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苏速写
朱学元
1
在高速路口接到晓苏老师,我猛然觉得梦想与现实零距离的惊喜与欣慰。
2
读晓苏老师的小说很久了,仰慕之中,我曾想过:思念一个著名的作家怕永远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遥想吧。
有一次,和校长刘立志先生谈及晓苏老师,我再也忍禁不了一种愈久愈烈的神往,于是乎,我向一位素不相识的大教授索要书籍,真有幸,几天的忐忑就在随后的阅读里成为一种快乐的享受。
虽然油菜坡和她的主人一样未曾晤面,但晓苏老师笔下的油菜坡不仅使我嗅到花的香,更让我在乡村的音容笑貌里体味到了乡村的喜怒哀乐。
油菜坡是成长晓苏老师身心的土地,几十年来、千里之外,那根营养生命的脐带始终系在晓苏老师的情感里,血脉或者是精神,逾久弥浓,逾久弥旺。
在阅读晓苏的日子里,虽然信服文章是天成的,但我却无数次梦幻为我描绘风景的妙手。想不到,就这样一个突然而来的上午,我和晓苏老师徜徉于兴山的绿水青山间,初夏的山径,在淡淡的芳香里蜿蜒伸展。
3
晓苏老师这次来兴山讲学,更让我敬佩他的随和与谦逊。起初,我想,大教授,小县城,这怕是有相当的距离耶!结果,他的爽快似清风拂去我因为冒昧的燥热。
晓苏老师来兴山讲座的消息,着实让这个群山之中的小城有了一种雀跃的状态,人们了解晓苏、人们阅读晓苏、人们期待晓苏,暗流的涌动,每分每秒的企盼都是如饥似渴的煎熬。
六月九日,如嗅着花香而来的春潮,四面八方的人们穿越芒种里的艳阳,偌大的教室早已盛不了那一个端午的激情。整个一个丰满的上午,掌声是感动仲夏无边的蝉鸣,痴迷沉醉是忘我的聆听。
梦回千年的晋朝,虎丘的石头曾为竺道生法师而感动。千年之后的这一个上午,几百颗文心的开悟,沐浴的春风何止十里?
大家都说,这场讲座是前所未有的,师生间的互动是心灵交融的。愚以为,教授讲座,无外乎高屋建瓴的理论、抑或头头是道的说教。晓苏老师却选择了一个与听众相同的层面,避开华丽,让大家于平淡中仰望高妙:摒弃派头,使大家于融洽里远眺辽阔。
幽默,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文化的幽默,更难。晓苏老师之于自我的写实,坦诚的况味中更多的却是人生的潇洒;如果就文学讲文学,我们可能沉溺于曲调的节奏与旋律:然而,晓苏老师砥砺奋进和道德追求的人生经历,给我们更多的却是伦理的觉醒与精神的沉醉。
最大的文学是人生,晓苏老师这一课,是诗意包裹人生的一课。
4
我是一个写作多年散文的文学爱好者,我曾经为了文學招惹了许多迷茫和苦闷。听了晓苏老师的课,我突然觉得自己曾经的华丽和堆砌,是否故作高深?是否放不下语言的架子?想到自我许多的故作高明,汗颜之中似有所悟。
初读晓苏的小说,仿佛平淡;一经回味,便渐入佳景。初见晓苏老师,并无奇险:相处相知,便觉浩渺。
刘立志校长多次告诉我说,晓苏老师为子孝,为兄悌,为友信,为夫忠,为父慈……
刘立志校长还对我讲了许多晓苏老师敦亲睦族、慎终追远的场面和故事,这也使我油然想起晓苏老师之于乡村更替、伦理式微的悲悯与考问,也使我更加仰视晓苏老师道德学问的无限光芒。
与晓苏老师握手话别,棒子岭上苍茫的暮色竟然暗暗贲张了一些配颜。
晓苏老师对我说“你再不回去,下次我就不来了!”
本应该把晓苏老师送到宜昌东站的,殊不知,他想到我的工作,他想到我的家庭,他还想到我这两天引以为荣的一点儿劳累,他的态度让我无力自拔。
于是,我回家了。
夜色里山峦的起伏亦如我内心的逶迤,虽然有“恭敬不如从命”的古训,但我坚信没有送老师去车站是一种错误,我自始至终有一种过失的伤痛。
5
回味这几天的相处,对于晓苏老师,虽然只是印象的写意,我的文字纵然勾勒不了晓苏老师的神采,但晓苏老师的真诚与仁爱,已经深深镌刻在兴山人的记忆里。晓苏老师的讲座已经是一个星期前的影像了,但这座小城的亢奋仍然犹如刚刚唱响的长调,节奏和旋律仍然定格在那个诗意的上午。
不过,好多人这次才知道呢,晓苏老师就是保康人,保康和兴山骨肉相连、兴山和保康血脉相通。当然,保康是出玉石的地方,钟灵毓秀,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晓苏老师皆得玉之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