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杨晓刚
摘要:历史学科作为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基础学科,其所承载和表现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所积累沉淀的人文素养知识,其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和历史资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资源力量。因此,本文基于新课标背景,从历史教学现状着手,分析历史教学渗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其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价值,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養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63
历史学科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要途径,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其所积累沉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基础。新课标背景下,对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索,对学生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和价值
从宏观层面来看,人文素养所代表的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人的精神价值的体现,不仅包括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包括人的科学精神、艺术精神等诸多内容。从微观层面来看,人文素养可以是人的一种行为、习惯或品质。对于学生来说,人文素养是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受到人类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一种人格、气质和修养。
1.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素材
历史是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学科内容纷繁复杂,涵盖范围广阔,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艺术文学,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这些历史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资源,如朝代的更换、社会的变迁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警示作用,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看待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变化。除此之外,通过分析探索历史人物的功过,能够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历史学科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
从古至今,历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从某种角度来看,历史课程具有载体功能,因历史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直观地将历史知识、价值观念等内容传递给学生,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创设环境,奠定基础。
3.是顺应时代发展,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历史教学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历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历史学科所独有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借鉴已有经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自身人格。
二、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新课标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大多数教师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但却因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等而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角度来看,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当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仍过于传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新和发展,使得教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历史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忽略了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和价值。因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以及认识中存在的不足,导致学生在中学这一重要阶段,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制约,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2.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应试教育所留下来的“残骸”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灌输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目前,历史教学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不仅无法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还无法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高效地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较低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是非问题的辨别过程中,因人文素养的缺失,无法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对相关事物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处理,往往出现错误辨别和认知的现象。再加上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眼花缭乱、真真假假的信息使得学生面临更大的诱惑和挑战,人文素养的缺失使得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和思想,正确认识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从某种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和提高的前提。高中历史教学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需要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来实现。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其认知的深度和广度要能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就目前来看,历史教师需要从应试教育理念和思想中走出来,在借鉴和吸收应试教育中顺应时代发展的理念的基础上,转变教育理念和思想,向素质教育理念前进,并深度领悟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诸多要求,用更高的标准去提升自己,正确认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其次,教师要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学习和掌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提高人文素养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教学理念,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活动,逐步改善历史教学缺乏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2.深度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素养资源和内容
历史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阔,包含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哲学等众多内容,其所内含的丰富的历史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历史、看待历史,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教育和启发。但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忽略了历史知识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正确的认识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需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养资源和内容将其进行有效的提炼后,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素材,奠定基础。在对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内容进行挖掘时,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既要将历史发展存在的一般性规律体现出来,又要紧跟时代发展突出时代、民族精神。如,在对“鸦片战争”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战争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人文精神。除此之外,历史教材中有诸多典型的历史人物,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发展等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探索,引导学生代入式地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进而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目的。
3.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创设良好环境
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心感受,只有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并进而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如,在对秦始皇这一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基于教学内容,拟定学习主题,指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学习内容,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全面的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促进及阻碍作用,利用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内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并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教学组织方式进行创新和丰富,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學习知识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生动具体的体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并利用影片、动画等形式创设教学氛围,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其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是开展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教师不仅需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还需要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素养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和组织行为,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庄佳.试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6.
[2]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40-41.
[3]翟国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09):90.
[4]张秀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堂教学,2020(03):66-67.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甘肃 秦安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