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外阅读视角下小学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与评价实践研究

    马丽 张利明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互联网+课外阅读”模式的逐渐兴起,课外阅读方式随之发生明显的改变,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被这种新颖的阅读方式所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络阅读中来。因为这种阅读模式的形式多样,能为学生提供和以往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让阅读变得更方便和快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得到激发,同时也便于及时交流阅读心得。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互联网+课外阅读”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课外阅读?指导与评价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智能手机、电子书、触摸媒体等高科技产品不断出现,一种新的阅读形式——网络阅读进入大众的视野,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生利用网络参与阅读、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的时间和机会也越来越多。时代的发展给我们语文老师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让阅读插上科技的翅膀,建立“互联网+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新阅读模式,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丰富了课外阅读的形式,也让课外阅读更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多渠道地参与阅读。

    一、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搜索功能,指导学生选读好书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海量阅读实践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倡学生多读一些书,而且要读好书,读整本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专家研究证明:语文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仅靠一本语文书,必须达到语文课本阅读量的4—5倍。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的阅读提供空间和平台,指导他们阅读大量的书,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提升其阅读能力。

    我们课题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附录的阅读推荐书目,结合统编版教材的课外阅读拓展系列,以及荣获各类儿童文学奖项的优秀作品。又听取了部分家长、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意见,我们课题组拟定出适合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目共62部,内容涵盖文学、科学、哲学、历史、动物、推理、百科等优秀的古今中外儿童读物,并通过互联网向广大家长、同学、教师推介。

    指导学生参与网上阅读,把一些优秀的网络阅读学习资源向学生和家长推介。例如,唐诗宋词网、中华少儿网、少儿文学网等,指导学生在网站上选择好书,通过看图书的简介、看阅读者的评论等方法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书。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下阅读感言,给其他读者选读好书提供帮助。

    凭借互联网这个平台,不仅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读实时更新的书,还为自由选择喜欢的读物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和家长再也不用为四处买书而困扰,不仅减少金钱的投入,一定程度上还大大节省了家长和学生的时间、精力,这种互联网阅读模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功能,构建了互联网平台下课外阅读指导新方法

    心理学显示儿童喜欢形象思维,喜欢直观的学习形式,“互联网+课外阅读”下的课外阅读将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受学生喜欢。导读课的设计,让一本本儿童作品变得生动有趣、立体鲜活,老师娓娓动听、循循善诱的推荐,让学生对作品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网络阅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引导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阅读活动中逐渐习得良好的阅读方法。一系列导读课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动机,同时在导读课中又渗透了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例如,用阅读记录卡记录自己每天阅读的时间是多少,阅读的持续性如何。在线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快速默读、跳读、回读等阅读方式,检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运用如预测、想象、有目的阅读等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阅读时是否有意识地留下思考的痕迹,如在主要情节、故事高潮发展之处,语言表现力强的地方,或者引发自己联想给自己带来启示的地方,是否进行圈点勾画做批注。借助网络及时互动的优势,教师可以有效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阅读过程中,并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给出有效评价建议。提高学生网络阅读的实效性。

    三、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听书功能,引导学生听书促读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平台上,逐渐兴起网络“有声阅读”方式,很多人都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叶圣陶先生一直认为听别人朗读也是阅读方式的一种,只不过读者读的是有声的书而已,这同样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对语感的形成也是有益的。鉴于此,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首先,对学生来说,绘声绘色的有声读物,不仅能让学生容易进入情境,更能扫清阅读障碍。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下载优秀的有声读物,如《七色花》《海的女儿》《小王子》……推荐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在有声阅读中触摸语言,体会经典的魅力,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其次,对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来说,可以指导他们选择听书。针对班里少数几个不爱看书的学生,就推荐他们听《绿野仙踪》《汤姆索亚历险记》《宝葫芦的秘密》等有声读物,学生在娓娓动听的声音中浮现出书中描绘的画面,从中熟悉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个性,对这些优秀作品的认识先是从“听”开始,进而转变为主动地找书去“读”,以听书来促阅读,带动了阅读习惯的养成。

    现在很多家长只有晚上才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我们就指导家长晚上睡觉前给孩子听一些“有声读物”,让书中精彩的内容进入脑海,让孩子伴著动人的故事进入梦乡。科学研究表明,声音进入脑海的记忆比眼睛看到的要快,印象更深刻,人们对声音的记忆时间更为持久。另外,从保护孩子的视力角度考虑,听书比读书更保护视力。对孩子们来说,既能缓解视力疲劳,又能提升阅读素养,这种阅读形式值得推荐。

    四、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展示功能,引导学生持续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做到的,它是一个长期阅读经验积累的结果。“互联网+课外阅读”虽然得到学生的认可,但由于整本书篇幅较长,随着学生的新鲜感消失,又加上缺乏引导与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互联网+课外阅读”很可能会逐渐形式化,成效越来越低。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和评价,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

    老师认真制定阅读计划。每个月带领学生读一本好书,利用趣味盎然的导读课推荐阅读此书,随后发布阅读计划及系列导读单。例如,教师利用阅读QQ群,播放高尔基的《童年》导读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接着在群里发布每日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认真阅读,填写阅读记录单,或者是导读单,学生提交作业后,会获得相应的积分。阅读一段时间之后,在群里开展阅读交流课活动,学生可以提交和上传自己的读后感,阅读思维导图,填写相应的阅读检测题,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检测学生对于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培养形成解释的能力,创意阅读、联结生活等阅读能力。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面对面地展开交流。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线上线下的阅读兴趣,有效推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最后在群里发布后期阅读计划,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草房子》《爱的教育》等一系列以“童年”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持续阅读下去。

    为了引导学生持续阅读,主动养成阅读习惯,必须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持续注意的时间较短,为了能够让学生每天坚持一定的阅读时间,我们课题组老师利用互联网平台中的“阅读打卡”功能,有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例如,通过钉钉群定期发布阅读任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时写下的阅读心得打卡上报,教師进入“家校本”就能查看班级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及时进行批阅和指导。同时,这样做可以督促阅读较慢的学生。在长期的激励和评价中,学生会形成个人成长阅读档案,积累阅读心得,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自觉地持续开展阅读活动。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线上定期开展阅读指导课,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在活动过程中设置“阅读之星”的评选奖项,通过奖励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阅读动力。与此同时,还积极联系家长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指导家长及时对孩子的阅读进行评价和激励,教师和家长携起手,共同关心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这种模式已经彰显了传统课外阅读无法相比的优势,它为学生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作为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要调整好教学观念,因势利导,优化课外阅读模式,为课外阅读开辟新的天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学生的阅读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田园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

    [2]李碧青.“互联网+”阅读——让课外阅读熠熠生辉[J].语文课内外,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