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探析

    穆振华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增多,同时教学理念也在持续更新。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应用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既能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通过在学生开展数学讨论与数学思考时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与数学运用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初中数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69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主要以初中教材知识为载体,而初中数学课程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基础性数学知识学习而言,整体的数学呈现出抽象性强,知识点多且复杂的特点,而学生在开展初中数学学习时,面对与个体形象化思维存在一定差距的初中数学知识,学生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保障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开展只片面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于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组织设计过程中主动推进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数学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动意识的增强来保障数学学习效果。

    一、科学划分小组

    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合作教学模式时可以了解该种模式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意义,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由于经验的不足、理论内涵的把握不清,当前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仍然表现出质量不佳,效果有限的教学问题,为了促进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质量的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立足于当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应用過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案来保障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主要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学生组成小组的模式来开展数学探究以及数学思考活动。而在该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小组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特长,教师在划分之前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明确其当前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思维能力。

    小组之间成员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能够深入思考与探究,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也能锻炼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了保障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要意识到合作学习模式构建背景下学生的核心地位,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也要强调知识互补、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使学习有特长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作为教师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多方面因素,保障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个体的优势,同时也要通过与他人之间合作学习方式的构架来弥补个体开展学习活动时的不足。

    二、有效设计问题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往往是对于某一具体的问题开展深入的探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既要关注合作的形式,同时也要关注合作的质量,虽然当前初中数学在不断地开展教学改革,但部分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只片面地掌握了合作的形式而忽视了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导致了学生在开展合作时既不能对于已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同时整体合作效果也难以把握,造成了课堂秩序混乱的教学问题。

    为了更加有效的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教育价值与探究价值,教师要尽可能避免合作学习模式构建流于形式的现状,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主动的以教材为核心,通过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在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切入点。教师在合作探究式课堂上设计的数学问题首先要具有广泛性,也就是所设计的数学问题面向班里所有学生,其次也要具备针对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们设计一些值得思考和练习的题目。对于整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而言,既有合适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知识点,同时也有不适合应用各种方式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师,在保障良好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效果背景下要明确教学内容中哪些适用于合作学习,而在选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问题时,既要把握好讨论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合作学习形式来保障良好的问题交流讨论效果。

    以正数和负数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进行探究与归纳,而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既能更好的归纳生活中的正数负数现象,同时也能对于正数负数的基本特征进行学习与理解。

    三、提高合作意识

    现代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也是合作学习的应用对象。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课程教学时,应当秉持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基本教育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强调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进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述平面几何相关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并且让同学们在小组之间对平行线相关定理的性质与含义进行讨论和交流,并且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最后每一位小组派出代表表达自己所在小组的观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聆听者与引导者,在学生表达讨论的结果时为学生提出相关的建议,并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在初中合作课堂中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教师在开展合作模式的数学课堂中,首先要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也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自己先进的教学思想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初中合作式的学习课堂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为学生们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创设合作的教学情境,能够带领学生们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这样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总结合作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保障良好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而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有着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对于单个问题开展理解往往只能构建在已有的知识学习水平之上,而分析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可以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多的将讨论的重点以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个体观点的阐述以及他人观点的理解上,而在该种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可以对于个体的思维进行拓展,但学生在个体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难以从宏观角度进行学习脉络的把握。

    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构建时,既要强调从小组的划分问题的设计角度出发来保障良好的学生参与效果,同时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模式之后也要通过归纳总结反思工作的开展,使得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好的通过合作学习的参与来提高个体的知识学习质量。

    在传统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背景下,教师在学生参与完课堂问题的交流讨论之后往往忽视了对于整个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简单评价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树立起探究的欲望以及学习的自信心。而为了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参与背景下得到一定的收獲,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活动来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剖析与梳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个体的思维优势的同时也会暴露出一定的不足,而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既要从优势的角度出发,通过赞赏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同时也要通过指出不足之处以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来引导学生以更加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中去,强化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保障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背景下,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也能获得教育能力的锻炼,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过程中要主动通过小组的划分、问题的设计以及总结归纳等不同的环节来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仙.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3(08):109-110.

    [2]陈晨.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21):91-92.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城关初级中学,甘肃 静宁7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