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探讨

    刘艳丽+李助南

    摘要:根据湖北省县级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具体分析了基层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应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畜产品;安全监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2-0031-02

    随着畜牧养殖的迅速蓬勃发展,畜牧业中兽药、饲料生产也随之快速转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也愈加严峻,相关畜产品安全监管的难度势必进一步加大,这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给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目前,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承担,在监管的合理性、科学性、持久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成效。分析基层畜产品安全监管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便成为了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湖北省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不顺,身份不明。2005年,湖北省进行了基层机构深化改革,各乡镇均成立了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属非企业中介服务组织,不具备执法管理职能,只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派驻1~3名防疫监督员承担相关业务的指导、管理、监督执法职能。改革后,原来的干部身份人员众多,这些人要求上班却没有从事监督执法工作的身份和资格,又不能开除或解聘这些人员。

    (2)监管面大、人员不足。以襄阳市南漳县为例,全县有资格持证从事检疫监督执法的33人,承担全县11个镇(区)的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靠执法人员上门入户进行检疫监管,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每个乡镇只有1~3名防疫监督员负责全镇的畜产品检疫监管。以2015年为例,全县猪、牛、羊、禽出栏(笼)分别达到100.5万头、10.3万头、28.43万只、 661.9万羽。负责全县所有养殖场、兽药店、饲料店的监督监管,全县养殖场4 260家,兽药店35个,饲料店50家。全年监管养殖场17 300场次以上、兽药店400场次以上、饲料店460场次以上。全年人均检疫畜禽22.3万头(只、羽),监管企业550家。如此大的工作量,靠现有人员很难完成。

    (3)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设施、体系建设不到位。目前,湖北省畜产品检疫监督的设施设备处于最基本最初级的阶段,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畜产品安全可追溯等县级都无法完成。乡镇只有显微镜等最原始的检疫设备,且这些最原始的器械设施设备都不完备,村级畜产品安全监管无专人负责,处于监管薄弱区域。

    (4)经费有缺口,很难吸引人才。乡镇畜牧工作经费来自“以钱养事”,近年来农户减少,“以钱养事”经费也随之减少,而各类费用却节节攀升,整个乡镇畜牧工作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经费存在较大缺口。基层畜产品监管力量薄弱,尤其是镇、村更加严重,基层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艰苦、工作量大,很难吸引到年轻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致使基层畜产品安全监管队伍难以提升。

    (5)宣传力度不够,百姓畜产品安全意识薄弱。人们对畜产品安全的认识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有的养殖户并不是故意违法,而是源于他们对畜产品安全相关知识的缺乏。如前几年的“瘦肉精”事件,有很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其是有毒有害的物质。

    2 湖北省縣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防控工作建议

    (1)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强镇、村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改革,关键是要加强镇、村执法队伍建设,一方面增加执法人员数量,责任划分清楚,各司其职;另一方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让乡镇承担起责任,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加强指导监管监督。

    (2)加强基层检疫监督设施建设,监督关口下移。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目前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主要依靠省、市两级抽检,检测面和检测量偏小,无法真正起到监管作用。因此加强县、镇级检疫实验室、相关设施设备建设,提升县、镇级畜产品安全检测监管能力,从源头把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将极大地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强化执业兽医队伍建设。执业兽医制度实施几年了,但目前基层执业兽医制度仍停留在启动状态。因此要规范畜产品质量安全,就应该按照国家要求,对饲料店、兽药店、养殖场执业兽医配备情况进行逐步完善,用执业兽医来提升行业素质,同时加强行业的自律。

    (4)实行分类监管。对养殖量达到一定比例的养殖大场(大户),由县级直接进行监管;普通规模养殖场由镇(区)进行监管,散养户由村级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