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京津冀次级城市群建设重点分析 |
范文 | 摘 要:京津冀城市群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城市规模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未来应充分认识京津冀地区“梯度发展”模式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因此,应遵循城市群发育的阶段性规律,逐步培育完善京津廊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冀东城市群、保定—雄安都市区、沧州—黄骅都市区五大次级城市群。 关键词:次级城市群;建设重点;京津冀 中图分类号:F127?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5-0021-0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否破局,主要看三方能否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首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河北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协同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优化城市规模结构,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为突破口,明确京津冀区域产业定位和方向。在发展势头足、城市分布密集的地区,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的城镇体系框架,着力提升小城镇功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及推动作用,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承载能力。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培育大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形成集中式的城市体系模式,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实现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京津廊城市群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首先,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跨省区行政管理协同机制。京津廊区域涉及两个直辖市和一个省,尤其是在北京市范围内还有众多中央机构,实际上是“三地四方”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高规格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区域间的合作及一体化发展很难得到实质性推进。建议未来在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的实体推进机构,负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工作,协调三方政府的具体行动计划。其次,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腾退空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一项涉及政府、产业、人口、公共服务等多方利益主体的综合性任务,存在“产权主体多、利益关系复杂”等问题。北京作为首都,聚集了大量的优质公共资源,长期以来,不仅没有带动河北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河北形成了“空吸”效应。因此,深化改革是未来促进非首都功能再分配的重要前提,减少户籍制度与公共服务资源失衡所造成的梯度差距。实行集中承接与分散承接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载地。近期,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承载区域不应过于分散,而应聚焦重点。要在雄安新区加快建设的同时,沿北京与河北间的重要交通路线、枢纽,选择发展基础较好的重点市、县、镇等,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布局非首都功能重点承接节点,并尽快形成典型示范。最后,明确区域产业定位与方向,基于区位、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未来,京津冀地区应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把强化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和发展。扩大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完善消费性服务业,培育和拓展知识性服务。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业。在保障粮食生产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和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冀中南城市群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后,采取的城镇化战略并不是均衡发展,而是一种不均衡的集中式城镇化模式。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集中了大量的城市人口。未来冀中南城市群应高度重视城镇化的非均衡集中发展,走以大中型城市为主体的集中型城镇化道路。河北省对石家庄市的功能定位为京津冀发展的第三极。虽然石家庄市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但与周边省会城市仍有较大差距,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河北境内的核心城市作用。促进河北省中南部城市群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省会石家庄市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构建以石家庄市为核心的区域增长极。提高石家庄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科技、人才、金融、资本的集聚效应。依靠综合交通优势,如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集成石家庄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的资源,构建组团型的城市功能空间。南部邯郸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矿产资源优势,整合峰峰矿区、磁县、永年县、邯郸县、肥乡等区域资源,形成辐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冀南新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接壤的区域中心城市。邢台市要充分发挥交通资源优势,整合沙河、南和、任县、内丘、邢台县等资源,建设邢台新区,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成为冀中南重要增长点。衡水市要充分发挥交通、农业和生态资源优势,整合中心城市和冀州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三、冀东城市群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在不同层次上推进冀东城镇化进程。冀东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县市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不同的区县应采取不同的城镇化发展策略。通过分类指导,确定城镇化重点区域和控制区,促进城镇化非均衡发展。二是高度重视城镇化对工业的带动作用。在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是培育支持城镇化的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否则,没有经济基础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虚假城镇化,可能成为城市贫困的根源。最后,择优推进重点城镇转型升级。在广大农村要充分发挥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依靠民营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通过政策引导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遵循区位优势和市场原则,合理选择条件适宜的重点城镇进行培育。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提高小城镇的品位,改变小城镇建设过于分散、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 四、保定—雄安都市区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未来保定—雄安都市区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尽快融入首都圈,加快雄安新区建设。突出“国际化”的城市定位,与廊坊合作建设首都经济圈的“西翼”;“以轴串珠”形成能够辐射市域的经济核心都市区,突出“京保”中部隆起带,打破主城区单点辐射的弱势格局,构建“一轴两翼”的整体空间架构。保定是“首都经济圈”空间格局中实力和潜力相对较弱的“一翼”,承接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保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未来,保定市不应局限于自身市域范围内寻求出路,而应在首都辐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互利合作秩序,避免区域内的恶性竞争。雄安新区既要加强与京津的错位发展,又要促进与通州副中心發展的差异化和互补性。根据北京新一轮城市规划,通州副中心被定位为发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和文化旅游等;而雄安新区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吸引创新要素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由此可见,雄安新区不仅承担着一定的行政功能,而且在未来还将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通过推动北京、天津及雄安新区的错位分工,加快城市群城市功能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城市群整体功能大于单个城市功能之和,加快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雄安新区在建设初期,不仅要依靠自身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来提升城市的功能定位,更要依靠北京的功能转移。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高雄安新区的社会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改善雄安的承载环境。只有这样,北京非首都功能才能分散出去,企业愿意走,人才愿意留,真正解决北京功能过多的问题。 五、沧州—黄骅都市区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首先,优化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着力打造沧州都市区。促进陆海统筹发展,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港口、产业集群、新城、腹地协同并进。其次,精准对接京津,构建京津重要的功能承接地。产业承接方面,加快石化产业、制造业、能源产业从京津向沧州转移,实现京津冀地区跨区域资源的均衡配置,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基地、国家能源和原材料支撑基地。依托黄骅港的发展,将区域性物流业从北京、天津吸引到沧州,建设重要的环渤海现代物流基地。最后,严格落实京津冀区域空间管制,构建生态环境共同体。未来沧州—黄骅都市区应严格落实京津冀区域空间管制规划,严格控制生态用地红线,协同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跨流域、跨区域治理水平,实施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联防联控,与京津及其他地市协同完善环境监管能力、应急能力、保护能力等。推动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及石化、钢铁、煤炭、电力等重点传统行业规划环评,推进产业入园进区,加强污染集中处理水平。开展农田面源污染的专项整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扩张。严格落实海洋生态功能区划,保障渔业生产活动的必要空间,有效保护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及生态脆弱区。 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来看,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未来京津冀将形成“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点在于河北,由于城镇体系“断层”现象,许多科技创新资源很难在河北、天津产业化,延缓河北省作为制造业基地和世界城市建设支撑地区的建设进程。未来,应该加快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城镇体系的失衡问题,把培育2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作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推动城市体系向多中心结构发展,加快京津双城联动向“京津石保唐”等多城联动转变。同时,将保定、邯郸、沧州等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尽快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德利.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载地建设重点[J].中国集体经济,2018,(26):1-2. [2]? 王德利.京津冀協同发展新思路[J].开放导报,2018,(3):109-112. [3]? 张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再思考[J].城市,2016,(8):26-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