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产业转移的空间特征、制约因素与大国区间雁阵模式构架
范文

    欧阳秋珍 张敏

    摘 要: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合理利用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分析了我國产业转移的空间特征,接着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了构架大国区间雁阵模式促进中国区域间产业合理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空间特征;制约因素;雁阵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5.004

    中国产业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极度东倾”,产业集聚过度造成了产业同构、过度竞争等问题。于是在政府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以及市场机制的驱动下,我国出现了产业转移,形成了新的产业集聚地。那么。我国产业转移的空间特征是什么?存在哪些制约因素?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中国产业转移的空间特征分析

    1.1 中国产业转移方向与空间模式分析

    本文用31个省份的工业总产值相对数来测度相对产业转移(胡安俊和孙久文,2014),从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来看,2017年与2000年相比,东部下降了6.2%,中、西部与东北地区分别上升5.3%、2.3%与1.6%。由此可见,我国产业主要是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在产业转移的空间模式上,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转移呈现出“点上集中与面上扩散”空间布局的特征(胡安俊和孙久文,2014)。制造业向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等发达城市群边缘的主要城市显著集中转移,同时有些产业又向中西部地区进行大幅扩散。

    1.2 大部分产业仍聚集在东部地区

    在1999年-2019年间,在我国东部地区有很多工业产业占比有所下降,但大部分产业仍然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根据全国工商联的数据,2019年,中国民企500强上榜企业有78%分布在东部地区。在1999年时,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以及有色金属占比低于全国的50%之外,其他工业产值在东部地区的占比都超过了50%。到2018年,东部地区只有饮料制造业工业产值低于50%。

    1.3 技术型产业在东部所占比例上升,资源型产业在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上升

    高新技术行业在东部所占比例在上升,比重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之所以能够在东部地区发展强大,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产业在东部地区的技术跟研发都已经达到成熟状态。而且通过实践积累,我国东部地区对于这些技术型密集型产业拥有更多的技术创新与新颖的管理模式。

    2000年到2018年,矿产开采业、农副产品与造纸及纸制品等产业在中、西部地区的比重有所增加。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也占全国较大比重。资源分布为主体的产业一直是中部和西部的主要发展产业。再加上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加快了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2 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

    2.1 市场机制不健全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再加上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如目前我国存在着垄断现象、市场分割现象、法治不健全等问题,阻碍了地区间产业转移。

    2.2 基础设施不完善

    转出产业进行区位选择会考虑节约运输货物、劳动力等成本,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中西部地区运输主要依靠的是公路和铁路。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跨度大,资源运输距离较远,公路运输是十分不便的,铁路运输成了长距离运输的首选。中部地区由于地形崎岖不平,铁路运输还是较为不便。而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铁路干线相对较少,铁路造价高、建设周期长,西部地形道路修建困难,短时间内很难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中西部其他基础设施方面也与东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劣势。由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园区少,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文化教育与卫生事业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对东部地区企业吸引力不足。

    2.3 人力资本制约

    近年来,东部的产业呈现出了高技术化、重型化趋势,于是东部企业转出时对承接地的人力资本要求提高了,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区域将能吸引更多产业转移。然而,中西部地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数量相较于东部地区较少。一方面,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东部低,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对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在中西部地区的人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纷纷走向了东部地区的大城市。

    2.4 技术条件的制约

    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是制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我国技术资金的投入、技术人才的引进、技术研发结构等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各种专利也主要是东部地区申请的。技术的缺乏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很难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2.5 对外开放度制约

    我国产业向东部聚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对外开放度高。由于历史、政策、地理等原因,东部的对外开放度远远高于西部。在中西部地区,市场规模较小而且存在市场分割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东部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进行转移。

    3 构架大国区间雁阵模式促进中国区域间产业合理转移的建议

    中国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是,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国难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大国难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高度智慧的“大国发展模式”。雁阵模式的产业转移产生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呈现大小和方向相互继起的“大国雁阵模式(蔡昉等,2009)”,可通过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循环来推进雁阵模式实现产业升级,还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唐根年等,2015)。本文构架中国大国内部追赶接力雁阵发展模式,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转移。这是一种超越行政区划、强化区域协作性和整体化的制度设计。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我有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不同,东部地区可以发挥“领头雁”,利用技术与人才优势研发或引进高技术产业或者新产品,中西部地区来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和中西联动发展,前后呈现“雁阵模式”。

    第二,地区间合理分工,利用雁阵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如,东部地区继续利用人力资本、技术与对外开放度高等优势,发展高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中西部地区完善市场机制与运输条件等,利用其比较优势承接转移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东部吸纳得劳动力规模稳定下来,新增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留在中西部地区,这也是中西部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中央与地方政府考虑承接地的制约因素,科学选择扶持和调控模式,还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第四,建立统一商品市场。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还有利于商品流通,最终利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安俊,孙久文.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机制、次序与空间模式[J].经济学(季刊),2014,(4):1533-1556.

    [2]蔡昉,王德文,曲玥.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2009,(9):4-14.

    [3]唐根年,许紫岳,张杰.产业转移、空间效率改进与中国异质性大国区间“雁阵模式”[J].经济学家,2015,(7):97-104.

    [4]纪玉俊,冯阔,孙彪.大国效应下中国的雁阵模式产业升级研究——一个基于制造业的理论分析框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