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运动训练学课程实训组织过程研究 |
范文 | 杨秋梅 朱立新 摘 要:为了较好地联系实践,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运动训练学课程实施中,观摩、参与等实训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由于实训在课程的计划中所占比例有限,因此大多数实训活动准备不足,只是到运动场馆简单走一遭,并无法实现活动设置的初衷。将实训活动的过程进行组织分类,系统地分析整理了不同组织过程的特点、应用范围、各自的注意事项,以利于指导实训活动,并取得应有的效果,为运动训练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实训活动;竞训观摩;训练参与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運动训练规律及行为的科学,是目前体育学科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并成为许多专业核心课程,这门学科突出特点是实践性与综合性。 对实践成果及观念表达势必需要整理归纳与总结才能不断充斥到学科知识体系中,而获取第一手材料至关重要,合理利用体育学科教学实训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办法。 不同学科实训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尤其不同细节操作可能会直接影响实训效果。学科实训对象主要针对课程实践素材来源所决定,本门课程主要内容一为竞赛,另为竞赛的准备—训练,而不同背景、目标等条件下,实训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操作的结果,因此在实训发生前做好准备,并对通常采用的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效果,并为学科的建设提供具有价值的素材。 1 依据兴趣目标所采用的实训组织形式 以兴趣目标去完成实训活动可以说动机满满,因为目标明确,其一为从事研究需要,另一为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而单纯以欣赏为目的。 1.1 以科研为目标的实训形式 为了获取训练或是比赛过程中相关信息而采取实训活动,因此获取信息与数据要结合研究内容进行,而具体可感又能参与其中的主要集中于竞技能力发展中技战术、体能训练或竞技表达,以科研为目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研究获取资料;另一种是运动队科技服务,此形式主动参与时机较少,材料要整理分析,为训练队提供只是客观资料,只需详实。 1.1.1 技术环节实训 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一个完整的动作可以看成是一个链条,而每条链又是由若干环节构成,环节之间不同的顺序链接表达了动作的顺序,构成了不同形式的链,因此技术也就千差万别。 (1)对于动作要素的关注。观察动作姿态,动作姿态是完成动作时身体保持的姿势或空间的位置,关注发力前的准备姿,态是否稳定,是否平衡,是否有利于加速用力等方面。 观察动作轨迹,观察完成动作的角度、方向,动作完成的起止点,动作的快慢、节拍、与音乐的配合,组合动作衔接是否流畅、自然等。 (2)主体影响因素的处理。主体因素中重点观察运动员的身体结构、协调性、动作技能储存、运动素质等方面;运动员结构特征可以直观考察,尤其不同运动员的结构特征对于完成统一技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感知觉能力、协调性反应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在完成动作时动作幅度、伸展性、美感、应变能力及动作的节奏感等;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直接影响动作的效果,尤其开放性技术完成时,会应激性地改变动作的结构以适应外界的环境;运动素质发展水平决定动作质量的高低,是完成动作的物质保障,体能类项目更是直接的决定因素。 (3)客体因素重点考察内容。竞赛规则是完成动作的客观规定性,只有符合规则动作才允许被使用,蕴含项目表现的合理的价值判断,是经过多年总结最终形成的,也就是说动作的完成是在规则范围内追求效果的最大化;技术环境包含了一些社会学因素,如国家、地区、种族等因素,充分考察完成动作人的天然相关的基础因素;场地器材为技术完成提供直接物质保障,直接影响技术表现,甚至于不同场地、器材下运动员选择地采用不同完成方式。 1.1.2 战术环节实训 战术原本出自于战争行为中,被引入体育中通常是在竞赛或训练中为战胜对手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计谋或行动。 完整的战术系统构成要素繁杂,观摩中直观可感的要素主要包括指导思想(表现为战术执行的彻底性)、战术意识(表现为队员的执行力)、战术形式(表现为应对能力、暂停后的变化)、战术行为(表现为运动员的自组织能力)。 (1)战术指导思想体现战术运用原则。坚持自己的打法,一贯执行计划是关键,思路是否明确,为锻炼新人是否能忽略场上比分,为获取小组赛后对阵情况能否不计较个别场次,另外战术执行与战略布局上能否服从大局,针对场上形势能否及时更换队员、改变打法等。 (2)战术形式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战术行动贯彻方式,方案如何制定,赛前布置是否有针对性,战术行为是通过及时反馈还是暂停换人方式传达。另一方面是阵容配备体现打法,人盯人还是联防,全攻全守还是防守反击,边跟进还是心跟进等阵型采用与变化。 (3)战术意识是通过比赛中运动员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也是平时训练的反应,如队员场上跑位、策应、位置感、应变力、配合熟练性与默契度。此外暂停或换人后对新打法理解与快速应变,关键技术与关键动作表现、关键环节处理,对队员了解及观察对手意图等表现。 (4)战术行为指比赛或训练中运动员战术能力外在表现。对技术动作运用时机,集体项目中的位置感,如跑位方向、掩护时机、造越位协同,尤其比赛环境变化时能否抓住时机,如何顺应比赛节奏,集中反应了运动员自组织能力,这是战术行动最重要的表现。 1.1.3 体能环节实训 体能指人体的运动能力,其外在表现为身体素质,其提高途径主要是通过技能改善得以实现的。运动中主要表达方式为速度、力量、耐力,无论哪种表达形式,训练中方法与手段的采用、负荷的安排是最重要的环节。 (1)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方法指完成动作的途径与办法,手段是指为完成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途径与办法是训练指导思路,大同小异,所以提示观摩者对方法研究需要时间,短时间没有区别。身体练习采用要看能否支撑训练方法,能否产生适应性变化,能否有利于运动员正常健康发展需要,并且能否及时改变,便于多角度地刺激机体以适应训练需要。 (2)负荷的安排。负荷安排首先理解负荷构成,即负荷量、强度以及间歇。训练中结合训练任务观察量与强度及间歇是否合适,间歇时间采用最好的观摩方式是深入现场,查看运动员练习前后脉搏,观察运动员练习后身体反应、脉搏恢复情况,记录练习组数、次数。同时要连续观摩以分析负荷安排的合理性以及负荷后效的表现。 1.2 依照兴趣为目标的实训形式 按兴趣观摩通常没有明确的任务,观摩后的感悟或产生了新的见解也都是预先无设计的,将完整的過程作为观察的内容,对于细节的捕捉也是偶发的。 1.2.1 技术实训 运动员技术的规范性、动作的节奏感,对场上观众气氛的适应性、对裁判判罚尺度的适应情况,对抗类项目技术运用的能力、选择的类型与时机,不利的场上局面下的转换能力,打法风格的表现等方面是技术观摩的重点。 1.2.2 战术实训 同场竞技项目战术也是看点,体能类项目不要太多关注战术运用。比如同伴间配合意识、场上的大局观,应用犯规战术的时机,同时也可以观察教练员的战术布置,如阵型的改变、换人的时机,如何应对突然的全场紧逼、如何突破联防,运动员免跳的高度、时机,教练员暂停的时机等。 1.2.3 社会学信息的获取 另外在竞技观摩中,也会体会与发现一些社会学因素,比如运动员的比赛作风、态度、胜负观、职业素养、道德风范,对于不公正判罚或者被违体侵犯的反应等,也包括裁判员的一些行为与判罚尺度的掌握。 2 依照场景情境的呈现方式所采用的实训形式 实训过程中,由于目的以及客观条件等方面因素,经常会在不同的场景与情境下发生,由于针对对象不同所采取的组织形式与实施过程有所区别。 2.1 现场实训 这种形式无论是有研究任务或是欣赏比赛一定要做好观摩的准备与现场的注意事项。 2.1.1 实施前准备 观摩时,首先按时间到达位置,最好有一些提前量,以妥善安排接下来的行动,以免影响其他观众或正在训练的运动员与教练员。如果不是大型的商业比赛,还可以提前找合适的位置,比如遮光、背风、容易观察、角度清晰等方面。 2.1.2 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文明、理性观赛,遵守赛场的纪律、规章、礼仪,如果训练观摩建议连续,掌握训练系统性,可纵向比较运动员体能变化、战术熟练程度、技术发挥稳定性,及全队整体变化等。观察方式最好采用集体形式,这样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获得观察目标,提高观摩效应。 2.1.3 实施结果处理 参与实训中,尽量对运动员提出观察到细节,也就是他们反复出现而自己浑然不知的表现,或者偶尔出现的动作或者是行为,最合适的做法是向主管教练陈述详情,与运动员一起会诊,决定下一步的活动,对整体表现只需整理,做好详实的记录再反馈给教练员与运动员,无论哪种形式自己做好记录作为课程的总结,同时也为自己将来从事相关职业做好铺垫。 2.2 影像资料实训 影像资料的实训主要是采用观摩。很显然不是在训练或比赛现场发生的,不是直接现场状态的反应。 2.2.1 形式特点 这种情况只能看到画面以内的情景,对整体的气氛以及画面外的情况无法了解。但是影像资料却体现了它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某个场面定格,以利于更好地满足观摩的需要。 2.2.2 资料来源 资料的来源无外乎两种途径:一种是他人录制编排的;另一种是自己现场录制的。 现成影像通常制成专题片,配有讲解,有利于观看。简单欣赏,要选取画面清晰、讲解与评论专业影像,以免引起误导。这类片子技术研究较好,因为拍摄位置、角度、包括器材设备很专业,讲解人会聘有经历、经验丰富专家学者,讲解中会融入自己见解。 自己拍摄的资料通常是有目的行为,因此拍摄过程更重要。首先要选择好地点,能清晰地看到动作的过程,另一方面不能影响运动员、裁判员以及观众。与专业影像比较可能不够清晰,但是自制的影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象,现成的资料通常都是高水平的比赛与高水平运动员,与这类背景相比较自制的更接近研究的层次,研究中更有亲近感,更接地气。 3 结语 实训是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径。按研究中常见的需求对实训形式进行分类,再对每一种形式进行相应梳理,是应用者在实施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实施中避免一些不合适的操作,能在有限的实训时段中顺利地完成任务,有效地获得预想的效果与必要的信息。因此在实训应用中,尤其运动训练学这类课程中掌握各种形式有利于课程的学习,同时事先作好了充足的准备,实训有利于知识的广泛融合与拓展,对于学科的发展以及理论指导起到充分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宏亮.基于逻辑范畴视角下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学的逻辑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7):103-104.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1-133. [3]方关军.论观摩课的价值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9):3-5.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15-20. [5]吕宪军,王延玲.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J].教学理论实践,2014,34(26):47-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