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 |
范文 | 唐雪梅 [摘要]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组织中,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是企业面临的现实课题。文章从资本市场、人才市场等角度提出了降低代理成本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并且指出在当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还必须主要求助于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 代理成本;市场;激励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8-0015-03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委托——代理企业是现实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一方面拥有专业化生产、规模经济、分散风险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代理成本增大的趋势。如何对代理人进行激励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是每个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对此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是通过企业外部的竞争力提供激励;另一个途径是在公司内部建立对代理人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文拟对外部激励约束机制进行研究,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管理人才市场、债权等方面来探讨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途径。 一、市场机制对代理人形成的激励约束 “由于企业家没有持有企业的全部股份,使得他的努力带来的企业盈利增加不能全部为自己获得,但要承担这些努力的全部成本;或者,企业家花钱的成本由全体股东承担,但花钱的好处企业家自己独享,即存在收益的外部性和成本的外部性。”[1] 在此情况下,如何激励约束代理人——管理者,减少委托人——股东的利益损失,是一个关键问题。市场机制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和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形成激励和约束。 (一)劳动力市场对管理者施加的激励约束 外部管理者劳动市场对企业施加的压力来自于发展着的企业总是在市场上寻找更优秀的管理者,以其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对现有的管理者的代理行为形成激励约束。同时内部管理者之间也存在着自然的监督过程,因为外部劳动力市场是借助于企业已有的绩效来确定每个管理者的外部机会工资。“每个管理者的上下级的绩效都会影响到这个管理者,因而他对上下两方面都有所监督。”第三,外部董事的监督会降低最高管理者在取得董事会的控制后合谋骗取和剥夺证券所有者财富的动机和行为,因为在高度发达的外部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外部董事的价格依照他们的工作绩效而被确定。以上三种约束手段要求管理者劳动市场是有效性的。当管理者劳动市场是无效时,因为管理者不是企业唯一的证券持有者,在市场缺少某些解决偏离契约问题的事后清算手段的情况下,成本的外部性导致管理者会积极谋取个人私利,如在职消费;如外部董事可能缺乏对管理者监督的动力。理性的管理者劳动市场应该是对事后偏离契约的估计在事先达成的契约内加以反映,例如调整管理者的工资。 (二)资本市场提供的间接信号 一个证券持有者在购买证券时往往保有这样的信念:他支付的价格反映了他正承受的风险,将来证券的作价也将使他获得与他承受的风险相适应的回报(或惩罚)。因而,尽管一个证券持有者尽管没有浓厚的兴趣去监督特定企业的管理者,但他对能有效的给企业证券定价的资本市场保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有效的资本市场提供的有关企业证券价值的信号对管理者劳动市场评估企业管理者是重要的”。[2] 以上两种市场对管理者的有效激励约束依赖于对管理者事后偏离契约在事先达成的契约内加以反映,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预见的困难,企业和管理者签订完全契约的成本非常高,这表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者的才能和他对职业消费的口味很难被确切了解,并且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因而必须诉诸管理者劳动市场,至少是部分地求助于管理者现时和过去绩效的信息;(2)管理者劳动市场能够适当地使用当前和以往的信息来调整未来的工资,并能知道工资调整过程中发生的实施力量;(3)工资调整过程具有足以解决管理激励方面的所有潜在问题,甚至暗含着事后结算并不一定涉及管理者当前所在的企业,很可能影响以后就业企业的工资高低。如果管理者市场是事前调整工资,管理者事先就为在职消费按平均数支付了代价,由于事后财务结算的不完备,管理者会被诱惑产生败德行为,例如获取比他想要的更多的职业消费。 二、负债——权益契约结构对代理成本的约束 法马(1983)对美国1977年~1983年美国公司的支付流量调查发现: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有关的契约中固定清偿契约占绝大部分,约占支付总额的90%左右,固定清偿费用包括支付给供应商、劳动者的各项成本费用、支付给借款人的利息,而流向权益的现金流量不超过10%。由此可见企业的契约结构主要以固定清偿契约为主,权益契约为辅。这样就产生了在债务——权益契约结构中存在的一个著名的代理问题:“资产替代效应”[3]。对此问题的研究包括法马和詹森(1972)、斯蒂格里茨(1972)、詹森和梅克林(1976)以及达尔蒙德(1984,1989),张维迎(2005)。产生资产替代效益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债权人最多只能得到本金和事前约定的利息,而股东则可以得到全部偿债后的剩余,但是当企业遭遇失败时,股东因受有限责任的保护,仅以出资额为限来承担风险,所以股东希望选择那些高回报的项目,而高回报一般伴随高风险。在高风险情况下,债权人也要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而不能享有从承担风险中得到更多的回报,因而债权人希望企业投资项目低风险。那么,债权人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设计来对股东的代理成本进行监控和约束呢?固定清偿契约能不能低成本的执行呢? (一)调整契约的优先权与期限结构将会降低监督成本 设计偿债的先后次序:劳动力和其他物品和劳务的供应商具有首要的优先权,其次是无抵押的贷款和债券,最后是股东的权益。这就导致无抵押贷款的贷款人要比供应商和劳动者承担更大的违约风险,从而使这些贷款人有更强烈的动机监控股东的违约风险。贷款人将违约风险的可靠信号传递给较高优先权的供应商和劳动者,从而降低了债务——权益契约结构的契约成本。“组织的债务结构也有显性和隐性的期限结构。”提供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代理人其固定清偿契约通常是短期的,但这些代理人与违约风险之间却有长期的利益关系,借款人与企业之间的债务期限也存在同样的显性短期化和隐性长期化的特点。因此当企业违约的风险增大时,这些债权人可以调整可展期的短期契约的截至时间来降低银行、其他债权人和代理人的预期损失;相反当企业的违约风险很低时,这些债权人可以续期签订新的短期契约。 (二)违约风险的集中监控可以降低监督成本 在无抵押贷款的情况下,银行在监控企业的违约风险中比其他的债权人具有更多的优势,因为他们经常与作为存款人的借款人有着长期的关系,熟知对方的财务状况,在发放和续展贷款,尤其是给那些不提供公开报告的小型组织贷款时,银行通常要求获得不公开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转移给其他代理人的价格将是昂贵的。同时银行经常协商组织决策过程中的代表权,如董事会席位,以便控制决策对违约风险的影响。“银行贷款肯定的续期信号意味着,具有续期更大优先权的其他代理人没有必要进行相似而又昂贵的对违约风险的评估。”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如保险公司,也是控制违约风险的专家,它们关于违约风险的信号也是可信的。因此将违约风险的监督集中于银行、保险公司等专家机构,只要监控活动的信息可以可靠地传递给其他代理人,那么监督成本的重复是可以避免的,从而实现代理成本的降低。在有抵押贷款的情况下,长期的私人放款通常是有抵押品的。当出现违约时,抵押贷款对抵押品具有优先权。这一方面使贷款方的控制成本降低,从而降低了银行等机构监督企业违约风险的兴趣;同时导致了来自银行等机构的信息信号降低,导致其他代理人的监督成本增加。因此通过集中控制专用贷款的专用性资产,抵押贷款就可以避免控制成本的重复。”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集中监控企业的违约风险是可以减少监督的重复成本。而且,一般而言金融中介机构收集的信息并不是直接向公众宣布,而是通过发放、停止或收回贷款;或者通过制定贷款利率来表明企业存在的违约风险的。 (三)其他降低违约风险的信息披露方式 当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公开交易的证券时,权益持有者将提供或购买集中的信息和监控服务,从而可以避免重复债券持有者的监控成本。主要的信息披露方式有以下几种:(1)当私人组织(几乎大都是大型的股份公开公司)持有公开交易的证券时,它们常常雇用受托人(如银行)来代表债券持有者控制债券的违约风险。受托人的声誉价值将激励其努力的控制违约风险,这样受托人发布的信息就是可信的了。(2)企业可通过等级评估机构取得债券的等级评估,债券等级代表了企业的违约风险和资产管理的总体信息,而评估机构没有提供错误信息的动机,这样评估机构提供的信息对于同被评估企业生存有利益关系的代理人就是有效的、可靠的信号。(3)企业制定一系列的财务公开报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为了提高公开报表的可信度,企业可通过外界专家如会计师事务所对报表进行审计,如果企业欲公布被审计人认为虚假或误导的信息时,其外界专家声誉的价值足以防止其与组织代理人串通。(4)债券在公开市场的价格变化也体现了违约风险的集中信息。当公开交易债券价格下降到不能用同类公开市场的价格来进行比较时,就表明该企业的固定清偿契约的违约风险增大了。同理,公开交易的股票价格形成的市场信号也意味着企业固定清偿契约违约风险的好(坏)消息,也是与企业生存有利益关系的所有代理人密切相关的。 三、我国外部激励约束机制现状的思考 目前国内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非常重视对代理成本控制的研究,迫切希望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的激励约束,实现对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然而,由于国内企业在以下方面的环境不同导致以上外部激励约束机制的使用受到限制: (1)资本市场不能提供有效的间接信号。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政策市”的特征,股市市值的波动中很大因素不是企业的业绩、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而是政府行为为主导,因此资本市场的关于证券价值的信号并不能形成对企业管理者的有效评价;同时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上市的企业还相对较少,因此依赖于资本市场对企业管理者形成评价还不具有普遍性。债券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2)管理者劳动市场对管理者还不能形成有效约束。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最高管理者通常由政府指定,而不是通过劳动市场的筛选,因此对最高管理者行为形成约束的是政府的各项要求、指标;管理绩效即使在市场评价中很低,但是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大环境中,企业管理者在偏离了契约问题的事后清算手段缺乏;独立董事不能形成对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监督和行为指导;管理者劳动市场本身还不成熟,参与者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基础上是长期雇用。基于以上原因外部管理者劳动市场对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形成有效压力。 (3)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违约风险监督存在一些机制上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国外负债——权益契约结构的代理成本控制中银行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对自身经营业绩承担全部责任,而在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市场构成为国有银行,而国有银行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的借款、贷款、利率高低、经营业务种类、审批程序等等往往具有统一标准,各银行的行为决策更多的不是受自身经营管理实力的约束,而是政策的约束和导向。因而即使银行有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业绩、状况的信息,由于不能准确、快速地通过债券的期限结构等途径传递给其他代理人,从而制约了金融机构的约束能力。 (4)中介机构披露的信息常常不可靠。在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如债券的等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一方面由于企业披露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中介机构利益受制于企业,而且市场缺乏对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事后制约手段,因而中介机构对企业经营业绩不能提供可靠的评价依据。 (5)其他机制的缺乏。例如工会制度,在国外是劳动者维护权益监督管理者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工会更多的处于一种政府管理、指挥的状况,民营企业很多没有工会组织。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而言,还行不成通过外部市场对管理者行为形成有效激励约束的市场机制,因而必须求助于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这也是和我国当前的现状相吻合的,很多企业趋向于给予管理者更多的现金补偿、股票、在职权力等内部补偿机制使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趋同,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产权 激励与公司治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42. [2]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143. [3]普特曼,等.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3. Influence of External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on Enterprise Agent Costs Tang Xuem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Panzhihua Collage, Panzhihua 617000,China) Abstract: It is a practical problem to reduce the agency costs to enterprises where the ownership and operating rights are separated.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ways to reduce agency costs from the capital market, the human resources market, and points out domestic enterprises must depend on the internal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to resolve present agency costs under the imperfect market. Key words: agency costs; marketing;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责任编辑:张积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