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
范文

    杨坚争等

    摘 要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商务部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偏向于采用第三方平台来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使用第三方平台效果的因子依次为:网络营销因子、国际支付条件因子、电子通关因子、法律规范因子、国际物流。分析结果也显示:我国外贸企业对网络营销的使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电子支付、通关、物流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我国对跨境电子商务还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针对研究结果,文章从外贸企业、政府两个角度分别提出可行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第三方平台; 外贸企业;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演A 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4)06-0058-06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对交易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衡量该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外贸企业想要跟上时代大潮,就必须发展跨境电子商务。2013年以来,在商务部的指导下,上海理工大学连续进行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旨在通过一定数量的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的调查,统计归纳有关实践数据,总结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推动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外贸企业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时,相比于建立自有平台,更倾向于利用第三方平台来进行电子商务。在问卷分析的结果上发现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是外贸企业在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营销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子支付、通关、物流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针对电子商务法律的缺失也束缚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数据分析

    (一)数据来源

    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中,主要采用走访企业和在线问卷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1 500余份,获得有效问卷1 039份,被调查企业涉及我国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各种规模、经济类型及行业的企业。在对全国数据筛选的过程中,发现样本选择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因此把选择第三方平台的企业数据单独筛选出来,一共为733份。

    (二)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用少数几个不相关的公共因子, 去研究多个具有复杂关系原始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从多个原始指标的相关关系入手,找到支配这中相关关系的有限个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并利用这些潜在变量解释原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或协方差关系的方法。因子分析从一组观测值出发,通过分析各原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因素,即公因子,使得这些公因子可以解释原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三、实例分析

    (一)指标体系建立

    为了更清楚地对数据进行说明,对问卷进行删选,建立指标体系如表1。本问卷得分区间为[1,7],7表示“非常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

    (二) 跨境电子商务因子分析

    1. KMO和Bartlet检验

    通过对所选取的五个一级指标变量, 利用spass19.0,对选取的733份外贸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因子分析中,首先对变量进行KMO检验,均大于0.7,同时Sig值小于0.05,通过验证,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如表2,Sig为0.000即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可以考虑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911,说明因子分析结果较好。

    2. 方差

    在通过检验后,利用总方差分解表进行分析,如表3。结果表明,前6个因子变量的特征值均大于1,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3.834%、9.867%、8.653%、7.324%、4.506%、3.960%,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8.145%,说明前6个因子变量综合蕴含了原始数据35个评价指标所能表达的足够信息,因此提取6个公因子,设为F1、F2、F3、F4、F5、F6。

    3. 公因子命名

    旋转后的因子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是按系数从大到小排列的,利用旋转后因子载荷阵可以对确定公因子并进行重新命名,如表4所示。

    第一公因子在a3、a4、a5、a6、a7、a8、a9、a10上载荷比较大,包含国际市场商品情况、国际市场营销情况、国外客户情况,这个因子体现了外贸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时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络营销的情况,因此定义第一公因子为网络营销能力因子,此处主要是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开展电子商务。在该因子上可以看出a3、a4、a5的更为明显,说明外贸企业在进行跨境交易时,对网络营销的应用更多地体现在了解国际市场商品情况,而不是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建立了网络市场的商品销售渠道,全面开展了网络广告宣传,说明在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第三方平台更好地开展贸易的能力还存在着提高。

    第二公因子在a16、a17、a18、a19、a20、a21、a22上载荷比较大,反应了国际电子支付支持条件、电子支付工具、电子信用证情况,我们将其定义为国际支付条件因子。第二因子尤其在a17、a18上载荷更为明显,而a20、a21、a22相关关系较低,可以看出外贸企业在电子支付工具上更倾向于选择电子现金和电子票据,对第三方支付和电子信用证的使用还存在迟疑。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第三方平台虽然具有支付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地位尚缺乏规定,一旦该机构终结破产,消费者的“电子票据”可能会成为破产债权,无法追回。对于电子信用证方式手续复杂,环节较多,不仅费时,而且费用较高,另外信用证作为自足性文件,银行只处理单据,可能存在假单等情况。

    第三公因子在a23、a24、a25、a26、a27、a28上载荷比较大,反映了电子报关、货物查验、税费征收,将其定义为电子通关因子。通关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电子通关可以极大地提高通关效率,方便外贸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高涨,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 贸易便利化已日益成为各国的强烈诉求和共同关注的议题。做好电子通关对我国跨境贸易具有极大帮助。目前我国在“贸易便利与贸易安全平衡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寻求贸易便利与贸易安全的协调发展,推进无纸化贸易是当前重要措施,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取得一系列进展,a24有较大的相关系数,正反应我国无纸化通关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第四公因子在a11、a34、a35、a36、a37上载荷比较大,定义为第三方平台法律规范因子。其方差贡献为7.324%,虽然不如前三个公因子贡献率高,但法律规范可以给跨境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第三方平台健康良性的发展。目前第三方平台主要存在问题包括平台法律地位不清晰,交易中平台权利义务不对等;信用评价制度不合理;纠纷处理机制不合理等各方面问题。

    第五公因子定义为跨境物流因子,包含a29、a30、a31、a32、a33,物流是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其中a29、a33的载荷相对于a30、a31、a32来说不够明显,可以看出我国外贸企业认为物流成本虽有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水平仍然较低,导致物流运行效率低下和客户服务水平低,制约了其对外业务的发展。

    第六公因子定义为国际电子支付的安全因子,在a12、a13上载荷比较大,与第二公因子国际支付条件因子不同,该公因子主要反映密码泄露、内部作案等安全因素。

    四、结论和建议

    (一)从外贸企业角度

    1. 加强网络营销,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平台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从网络营销能力因子分析上看出,我国的网络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利用电子商务来建立商品渠道和开展网络宣传,我国外贸企业还仅仅停留在了解国际市场商品情况层次上,更不用说合理利用网络营销来建立自身品牌了。我国外贸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时,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和营销视角,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制定新的市场营销策略。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利用应该不仅局限于了解市场价格、供需等信息,而是利用电子商务对自身企业产品、服务、品牌进行不定期定量的测评和改进。

    在对第三方平台的选择上,外贸企业也需要慎重考虑,好的第三方平台有良好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聚众效应也十分明显,我国外贸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定位、产品性质、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综合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目前,几个出类拔萃的跨境电子商务网站有易趣eBay、敦煌网、兰亭集势、阿里巴巴等,选择好的知名的大型第三方平台,就相当于为自己进出国际贸易市场领到了一张贵宾入场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毕竟是零售的初级形态,欧美及许多发达国家优秀的电商公司都是买卖模式的,这正是因为他们长期整体化和系统化的治理下拥有了自己完善的采购系统和营销体系,相反我国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在采购上还呈现碎片化和低效率。虽然在可预见的将来,平台模式还是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零售销售业态,我国外贸企业需要学着摆脱平台这种低效益少规范的初级零售形式,转向买卖模式。

    2. 提升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建立专业水平的电商队伍

    我国目前缺乏世界级的一流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企业管理能力落后,跨境电子商务外贸企业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小企业,我国长期封建的文化下使得在当今我国企业在管理体系中泛家族化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用人唯亲,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销售模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人才的选用,并且阻碍了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实现。想要做大做强一个企业,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并不断创新,积极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从而高效管理,合理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在跨境电子商务上闯出自己企业的一片天空。

    另外,外企企业必须具备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队伍去开拓市场,这支队伍不仅要精通网站操作,还要对产品、外贸都有很专业的知识。对于很多外贸企业来说,经常会收到来自各种询盘,但是在回复后往往没有下文,从而失去了许多潜在客户。对于不同的客户往往具有不同的需求,但由于外贸人员对业务流程或公司产品的不熟悉等其他原因,造成回复延迟或答非所问,从而流失大量潜在客户。一支专业队伍除了能更好的与客户交流、推广自己产品以外,还能够利用客户所传达的信息,嗅出国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时调正和更新自己的产品,使自己站在国际市场的最前沿。

    3.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行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大幅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期我国大面积的雾霾天气正拷问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合理性。不仅我国面临治疗环境污染的问题,各国都为治理本国污染而绞尽脑汁。尤其发达国家,有些甚至误解绿色贸易壁垒本意,违法贸易壁垒是保护本国环境的初衷,阻碍其他国家贸易的发展。

    在此次调查中,通过走访各个企业,发现为解决贸易壁垒问题,各外贸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其实要打破贸易壁垒,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重视我国科技发展,切实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外贸企业需要逐渐摈弃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改变产品结构,不断更新换代,跟上时代潮流,走在科技前沿,使我国外贸企业纵使在跨境电子商务中也能屹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科技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面临绿色壁垒时更需实行 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不同国家的绿色壁垒是不相同的,其检验标准也不尽相同。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时,企业应该有意识地找寻一些检验标准不太高的国家,从而在遭遇贸易壁垒的时候,给自己留好退路,用最短的时间为自己的产品重新找到可推销的市场,减少市场风险。在允许的情况,大型外贸企业还可以通过独资、合作、收购的方式有效避免进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

    (二)从政府角度

    1. 完善法律法规,为跨境电子商务营造良好环境

    跨境电子商务不仅是个人、企业之间的交易,更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易。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跨境电商的发展,并且出台相关措施来建立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在郑州、杭州、宁波、上海、重庆五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然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缺少法律的保驾护航,一国的法律缺失会使很多该国的企业因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蒙受很大的损失。所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也是商务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的目的所在。目前实体经济中使用的法律,也需要根据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特点来做出相应的修改,比如我国的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知识产权、税收、外贸等各方面与电子商务相关的部分都应该适时地做出修改。另外,地方政府也许为了适当优化企业政策环境,或为了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往往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而国内民营外贸企业却一定程度受制于某些政策,这使国内外贸企业很难与外资企业同台竞争。地方政府需要不断改善政策环境,为跨境外贸企业的发展壮大铺路。

    2. 积极鼓励和引导外贸企业发展,培育优秀本国电商企业

    政府是企业和社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宏观协调者和组织者,但毕竟不是商业活动的主体,为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长久稳定的发展,政府一方面要指导大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要积极鼓励和培育一些优秀的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比如跨境电子支付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意义可以说是显而易见,但由于各方面不足,我国跨境支付行业仍然被外资垄断,政府应该扶持培育像支付宝、敦煌网等这种影响力较大的本国电商企业,使我国跨境支付领域朝着理想的电商系统发展。

    五、结束语

    跨境电子商务对外贸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初步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效,相信在我国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会给我国外贸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天空。

    [1] 杨坚争,张瑞霞,汪尧明.上海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3(1):64-69.

    [2] 杨坚争,段元萍.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8(10):37-41.

    [3] 王外连,王明宇,刘淑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09):23-24.

    [4] 贾丽萍,杜强.统计分析标准教程[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0.

    [5] 杨坚争,汪尧明.电子商务对上海企业影响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11):104-113.

    [6] 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7] 靳林波.中国贸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8] 靳林波.电子商务蓝皮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 解文涛.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0] 钟逊.技术进步与电子商务战略[J].北方经贸,2004(10):26-27.

    [11] Shin,N.Strateg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in Electronie Corn-meree[J]. Journal of Eleetronie Commeree Research,2001,2(4):164-171.

    [12] 张扬.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13] 王孝瑜.浙江省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4] Sanders N R. An empirical study o f the impact of e-business technologies on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7,25(6):1332- 1347.

    [15] Soto-Acosta P, Merono-Cerdan A L. Analyzing e-business value creation from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8,28(1):49-60.

    Analysis on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Yang Jianzheng,Yu Lu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corporations in China tend to do cross-border transaction by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and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using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are: network marketing, terms of payment,electronic customs clearance,legal norm;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marketing by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till remains in the primary stage with many problems in E-payment,customs clearance,and logistics. In addition, China lacks systematic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Based on the findings,the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both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angles.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factor analysis

    (责任编辑:张积慧)

    2. 积极鼓励和引导外贸企业发展,培育优秀本国电商企业

    政府是企业和社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宏观协调者和组织者,但毕竟不是商业活动的主体,为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长久稳定的发展,政府一方面要指导大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要积极鼓励和培育一些优秀的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比如跨境电子支付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意义可以说是显而易见,但由于各方面不足,我国跨境支付行业仍然被外资垄断,政府应该扶持培育像支付宝、敦煌网等这种影响力较大的本国电商企业,使我国跨境支付领域朝着理想的电商系统发展。

    五、结束语

    跨境电子商务对外贸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初步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效,相信在我国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会给我国外贸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天空。

    [1] 杨坚争,张瑞霞,汪尧明.上海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3(1):64-69.

    [2] 杨坚争,段元萍.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8(10):37-41.

    [3] 王外连,王明宇,刘淑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09):23-24.

    [4] 贾丽萍,杜强.统计分析标准教程[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0.

    [5] 杨坚争,汪尧明.电子商务对上海企业影响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11):104-113.

    [6] 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7] 靳林波.中国贸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8] 靳林波.电子商务蓝皮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 解文涛.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0] 钟逊.技术进步与电子商务战略[J].北方经贸,2004(10):26-27.

    [11] Shin,N.Strateg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in Electronie Corn-meree[J]. Journal of Eleetronie Commeree Research,2001,2(4):164-171.

    [12] 张扬.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13] 王孝瑜.浙江省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4] Sanders N R. An empirical study o f the impact of e-business technologies on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7,25(6):1332- 1347.

    [15] Soto-Acosta P, Merono-Cerdan A L. Analyzing e-business value creation from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8,28(1):49-60.

    Analysis on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Yang Jianzheng,Yu Lu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corporations in China tend to do cross-border transaction by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and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using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are: network marketing, terms of payment,electronic customs clearance,legal norm;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marketing by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till remains in the primary stage with many problems in E-payment,customs clearance,and logistics. In addition, China lacks systematic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Based on the findings,the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both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angles.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factor analysis

    (责任编辑:张积慧)

    2. 积极鼓励和引导外贸企业发展,培育优秀本国电商企业

    政府是企业和社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宏观协调者和组织者,但毕竟不是商业活动的主体,为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长久稳定的发展,政府一方面要指导大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要积极鼓励和培育一些优秀的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比如跨境电子支付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意义可以说是显而易见,但由于各方面不足,我国跨境支付行业仍然被外资垄断,政府应该扶持培育像支付宝、敦煌网等这种影响力较大的本国电商企业,使我国跨境支付领域朝着理想的电商系统发展。

    五、结束语

    跨境电子商务对外贸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初步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效,相信在我国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会给我国外贸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天空。

    [1] 杨坚争,张瑞霞,汪尧明.上海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3(1):64-69.

    [2] 杨坚争,段元萍.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8(10):37-41.

    [3] 王外连,王明宇,刘淑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09):23-24.

    [4] 贾丽萍,杜强.统计分析标准教程[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0.

    [5] 杨坚争,汪尧明.电子商务对上海企业影响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11):104-113.

    [6] 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7] 靳林波.中国贸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8] 靳林波.电子商务蓝皮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 解文涛.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0] 钟逊.技术进步与电子商务战略[J].北方经贸,2004(10):26-27.

    [11] Shin,N.Strateg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in Electronie Corn-meree[J]. Journal of Eleetronie Commeree Research,2001,2(4):164-171.

    [12] 张扬.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13] 王孝瑜.浙江省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4] Sanders N R. An empirical study o f the impact of e-business technologies on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7,25(6):1332- 1347.

    [15] Soto-Acosta P, Merono-Cerdan A L. Analyzing e-business value creation from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8,28(1):49-60.

    Analysis on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Applic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Yang Jianzheng,Yu Lu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corporations in China tend to do cross-border transaction by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and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using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are: network marketing, terms of payment,electronic customs clearance,legal norm;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marketing by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till remains in the primary stage with many problems in E-payment,customs clearance,and logistics. In addition, China lacks systematic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Based on the findings,the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both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angles.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factor analysis

    (责任编辑:张积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