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辽宁海洋区域经济视阈下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结构优化策略 |
范文 | 杜鹏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辽宁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结构优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辽宁海洋区域经济视阈下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专业方向优化方面、专业招生人数与生源优化方面、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结构优化的支撑体系方面,提出辽宁海洋区域经济视阈下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结构优化策略。 [关键词]海洋区域经济;管理专业;法学专业;专业结构优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34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专业是高校与区域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要通过所设置专业以及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体现出来。大力发展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专业教育,发挥其专业服务社会的优势,对于提高专业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2月,中共辽宁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建议》提出: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和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未来5年辽宁推动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陆海统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在辽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专业结构优化通过整合资源,对专业发展方向、专业招生人数、生源结构、新专业申报等方面进行调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从2001年至2016年,共有70篇论文的题名涉及“区域”和“专业结构”。国内学者对于专业结构跟随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海洋经济视阈下的专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则较为少见。因此,课题通过针对辽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对于管理类与法律类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管理类与法律类专业结构,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课题的研究对于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适应海洋区域发展的综合能力,提高辽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优秀管理类与法律类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辽宁海洋区域经济视阈下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从管理学与法学学科关联度分析。法学和管理学都是与社会各个领域密切相关的两大科学体系,法律与管理都是基于组织目标,使组织更加有序化,因此,管理学和法学学科的关联度较高。 (2)辽宁海洋区域经济视阈下急需管理类与法学类,跨专业复合型人才。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法务人员、海上执法人员、涉海企业法务人员、涉海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专员都在辽宁省重点企业紧缺人才目录中,这些人才的共同特征有以下几点:①海洋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产生人才需求;②熟悉管理知识;③熟悉法律知识。 (3)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建设也必须与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在专业综合评价中,专业结构是否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要是衡量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社会服务优势、推动我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根据我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 因此,辽宁海洋区域经济视阈下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结构优化包括三大模块的内容:管理类专业结构优化、法学类专业结构优化以及管理与法学跨专业结构优化。课题针对辽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对管理类与法律类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管理类与法律类专业结构,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课题的研究对于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适应海洋区域发展的综合能力,为辽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优秀管理类与法律类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理论层面,课题的研究对区域经济变革与专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同时对于专业发展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实践层面,课题对于辽宁省管理类与法学类专业的结构调整实践、提高管理类与法律类专业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促进辽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辽宁海洋区域经济视阈下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结构优化策略 3.1 建立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方向优化方案 在辽宁海洋区域经济视阈下,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行政管理、法学专业为例,可将管理类与法学类专业方向进行如下调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海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与海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法学专业分为海洋行政法专业方向与海洋执法专业方向;行政管理专业分为渔政与渔港监督管理专业方向与海洋行政管理专业方向。 3.2 专业招生人数与生源优化策略 根据辽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对管理类与法学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并结合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的结果,对管理类与法学类专业招生人数进行调整,并进一步对生源情况进行调整。此外,对于辽宁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在整合学校资源的基础上,高校申报适应辽宁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新专业,新专业可为管理类与法学类交叉学科。 3.3 构建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结构优化的支撑体系 (1)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根据辽宁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对管理类与法学类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情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课题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集中实践模块。其中海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设置海洋企业战略管理、海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海洋企业员工流动管理等课程;海洋执法专业方向设置海洋行政案件查处、海上犯罪侦查实务、海上治安案件查处、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课程。与此同时,还应包括微课、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等。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①實验教学方面。根据专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管理类与法学类专业可共享实验教学软件,并且根据海洋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配置相应的实验教学软件。 ②实践课程方面。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增加海洋与渔业认识实践、渔政与渔港监督管理实务、海洋文化认识实践等实践课程。 ③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积极拓展涉海企业、事业单位作为管理类与法学类专业实践基地。 (3)加强教材的建设 根据辽宁省海洋区域经济视阈下需求,建设管理类与法学类教材,按照专业方向,教材体系可分为海上执法系列、海洋管理系列等。 (4)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符合专业结构优化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具体包括高水平教师的引进方案、教师的校本培训方案,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等。 参考文献: [1]李春林,丁波,吴彪.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院校专业结构优化分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2):58-61. [2]钟德仁,国海,郝世棉.基于区域经济视域下安徽省地方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与优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152-155. [3]王爱琴.区域经济视阈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5):159-160. [4]王石华.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师专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策略分析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4-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