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刍议西方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
范文

    方云霄

    [摘 要]西方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是众多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西方经济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但其理论、实践往往是对欧美市场经济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大部分高校教师传道授业时不可避免会脱离我国的经济实践。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经济学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提出实现其本土化的途径,以期为西方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教育;本土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6.222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如何将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有机结合是西方经济学教育本土化的关键。

    1 西方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

    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西方经济学对其理论的解释比较到位,可读性也比较强,案例也非常丰富,但却严重水土不服。比如解释原理所使用的背景多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因而造成理解困难。同时,其经济理论中渗透的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国人尤其是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橘生淮北则为枳”,西方经济学离开其欧美的经济土壤就会产生差异。如果我们盲目照搬照抄,就达不到学以致用之目的,拾人牙慧的结果必然是邯郸学步。过分依赖西方经济理论必然会脱离我国的经济实践,不能洋为中用。

    西方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就是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解决中国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把西方经济学理论运用到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用其指导我们的发展和改革。只有把西方经济学思想本土化,并运用到课堂之中,才能够使莘莘学子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以后不至于迷茫和彷徨。

    2 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教育的必要性

    2.1 我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教育必须本土化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从来就是一个开放和吸收的体系。比如佛教传入东土之前,观音本来是位男性,到了中国变成女性了,适应了中国人的需要。再比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本土化就是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体系。笔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教育亦然,也必须本土化,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决定的。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即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逐步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经济体制逐步发生变化。而西方经济学毕竟诞生在欧美,业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经济体制不断转变的同时,西方经济理论和思想也自然而然进入大学课堂。同时我们也不断发现,中国经济遇到的很多问题不能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因为西方经济学依赖于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而这些假设条件与我国的现实有很多差异,照搬照抄可能适得其反。因此西方经济学教育必须本土化。

    2.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为西方经济学教育本土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西方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对市场经济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的,其理论分析的前提自然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中,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优化配置资源相结合,不断创造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奇迹。经济中很多情况下满足西方经济理论分析的前提和假设,但在某些节点,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做出的处理,又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和指导的。

    3 西方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路径

    西方经济学课程引入我国高校三十余载,其教学内容大多还是囿于西方理论与实践的窠臼。改革开放之初,西方经济学在我国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照猫画虎地引入不可避免。时至今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臻完善。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西方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进程。

    3.1 因材施教

    现在一提到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人们张口保罗·萨米尔森,闭口曼昆,再上溯就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西方经济学源于西方,这些人是西方人,其著作所用案例自然均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鲜有西方经济学本土教材。21世纪初我国卢锋教授的中国版《经济学原理》倒是大量利用中国经济生活事例阐释现代經济学,但此书后来没有再版,而且案例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梁小民教授的《寓言中的经济学》也是一本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好书。因此,我们也呼唤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本土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出现。

    3.2 从各方各面挖掘案例资源

    3.2.1 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挖掘

    比如《诗经·齐风·甫田》描述了公田的草荒。所谓甫田,就是井田制中的公田,庶人以偷懒为武器对付公田,导致公田杂草丛生。此例可以在微观经济政策中讲述产权论时作为导入案例。

    比如大学生们在高中都学过古文《韩非子·五蠹》,其中“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是指“在山上居住却要下到溪谷打水的人,在节日都把水作礼物相互赠送,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这是一个很好地讲述稀缺和过剩的案例。

    3.2.2 在文学著作中挖掘

    比如,根据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改编的电影《月落玉长河》中有一个片段:蒲绶昌从博雅宅的子孙手中以极低的价格买来三件绝世玉玦,当时有几位美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朋友,都慕名前去赏玉。蒲老板旁征博引,证明是商代玉块无疑,并且估价每件五万元,三件就是十五万元了。当时,好几个人都想把东西买下来,可谁也没料到蒲老板说蒲绶昌只卖其中一件。而且当众毁掉了其中的两件,剩下的一件就成了无与伦比的珍宝,身价立时猛涨,最后沙蒙·亨特以五十万元的高价买到了。这是用来讲述供给和需求价格弹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比如《多收了三五斗》中丰年不丰收,谷贱伤农,也是用来讲述需求价格弹性很好的例子。

    3.2.3 在影视剧中挖掘

    王志文主演的电影《家丑》中的老爷因为儿子不孝,就培养管家为继承人,结果更是不尽如人意。可以这个电影讲现代企业制度和家族化企业管理,讲述微观经济政策中的股权激励机制。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有一集讲述,赵五爷和屠二爷带年轻的白景琦去安国采购药材,发现某中药材进价太贵,就市场上放风百草厅大量进购此种药材。因为白家老号是进药大户,此举必然会导致药材供给过多。最后白家老号大赚了一笔,让年轻的七老爷大长见识,学了一手。这是用来讲述供给与需求的很好的案例。

    3.2.4 在寓言故事中挖掘

    讲市场失灵中公共产品的搭便车现象时可以举滥竽充数的例子。

    3.3 讲述身边的事

    要将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或事情作为案例引入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感觉到案例就在身边,触手可及。中华文化从古便有“远者取诸物,近者取诸身”的说法。

    3.3.1 选择一则发生在身边的新聞或事件

    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曾经曝光,笔者所在城市的妇幼医院周边部分人员非法揽客,有偿提供停车位的情况曾一度引起市民关注。妇幼医院周边一带总是很拥堵,加之不少前来就医的车辆找不到停车位。因此,一些不法商贩在路中间穿行,逐车询问、揽客。这些人员非法揽客的行为,不仅对正常的交通秩序造成影响,还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其所谓的停车场实为公共区域,其私占公共停车位的行为亦不合法。笔者曾经亲临现场录制视频,拍摄照片,并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们顿感亲切,可触摸。

    3.3.2 课堂上引入非法揽客的案例师生共同分析

    此案例可以放在西方经济学的第一堂课,引入“稀缺”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稀缺导致一些人非法揽客,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此案例还可以在微观经济学的最后一章《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中再次引入。

    总之,引入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就是为了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实现西方经济学教育本土化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在加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改进高等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因地制宜使西方经济学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万欢,陈有禄.浅析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本土化改革[J].华章,2013(17).

    [2]陈俭.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3(17).

    [3]万欢,陈有禄.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9).

    [4]杨国才,张支南.西方经济学经典案例教学特点、问题与本土化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徐瑞.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本土化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