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
范文 | [摘要]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提出要深入发展军民融合、实施创新驱动等重大发展战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绵阳通过机制、模式、载体三方面的创新,构建了军地联动整体推动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为国家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做出了有益探索。但是绵阳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文章以绵阳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做着力点,探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对推进绵阳军民融合深度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創新 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在长时间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过程的重大成果。2017年1月,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将加大军民融合深度的推动力度,其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作为我国军工大省,四川是唯一一个被要求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地区。而位于四川省的唯一科技城绵阳,可以说是我国军民融合资源最富集、基础最坚实的地区之一。目前绵阳科技城确定了军民融合主攻方向,正积极创设创新驱动先行市和军民融合示范市,想要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必须要清楚认识绵阳军民融合发展所处现状,探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以此找到一条适合绵阳的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1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的意义 (1)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绵阳科技城以军民融合为切入点,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构建服务军民深度融合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和领域,以军队保障社会化拉动内需,实现强军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据统计,近1年来绵阳科技城新增军民融合企业83家,总数达446家,实现军民融合产业产值1690亿元,增长12%,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七成。 (2)积累军民融合发展“绵阳步伐”。绵阳的军民融合先一步发展将为推动全国军民融合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绵阳经验”,促进全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探索路径、形成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域。 2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1)创新转化体系。绵阳努力攻克军民二元格局,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着力推进“三大创新城”建设,构建三类转化平台。目前绵阳拥有18家国防科技院所,14家高等院校,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77家,建成了1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6家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25个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4个,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653%,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首屈一指。一直以来,绵阳深入探索科研院所改革,并且率先启动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有效整合军民科技资源;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四种模式,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2)产业培育体系。绵阳一方面坚持推进以核技术应用、空气动力、信息安全、北斗导航、航空发动机等军民融合重点产业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绵阳推进项目落地与园区建设,加快3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建设,建好磁性材料产业园、核技术应用产业园等10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抓重点项目落地。目前,绵阳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开发区和13个专业园区。 (3)人才集聚体系。为激励优秀人才落户科技城,绵阳科技城争取到六个国家人才服务专项和重点引智项目,拨款6000万元年度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与此同时,绵阳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设立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打造四川军民融合产业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打下基础。 (4)开发合作体系。2016年绵阳设立“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中心内设军民融合成果库、专家库、企业库、技术经纪人库,在项目和资本间牵起了一根“红线”。目前,该中心已入库科技成果10166项,吸纳了23家金融服务机构和17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8128家相关企业入驻,越来越多的军民融合项目和企业脱颖而出。绵阳以科博会为发展重点,努力将其打造为我国“军民融合第一展”,成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 (5)服务保障体系。为打通金融资本与军民融合的联通渠道,绵阳创新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体系,2016年,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保险专营机构、全省首家军民融合股权交易分中心和三家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在绵阳成功落地。2017年,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专业银行在绵阳成立。并且绵阳率先开展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多家银行与绵阳军民融合企业现场达成协议,协议金额达1436亿元。 绵阳颁布一系列军民融合相关政策,为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例如研究制定了《绵阳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推进事项》,启动创新改革试验前期工作;出台了《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启动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拟定了《军民融合发展基金的组建方案》,已上报省,待审定后实施。 3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的问题 (1)推动产业发展困难重重。目前绵阳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因面对政策缺失、人才不足、经费缺乏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以军带民、以民强军,全力推动产业发展。 (2)动力不足阻碍成果转化。工科研院所有众多成果,但市场意识薄弱、受保密制度约束较多;企业对技术创新有需求,但因成果转化周期较长,投入高,其风险意识导致投入意愿不强;因产业发展不能很快上规模,政府关注的主导意识不强。 (3)法规不健全融合发展难。绵阳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还欠缺有效的法规制度,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涉及面较窄。并且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执行力都有欠缺,“军转民”门槛高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4)通用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长期以来,我国国防工业采用军标和民标二元建设维护的模式,这样做一方面造成标准体系基础无关联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标准重复设立;另一方面给标准贯彻实施增添阻力,标准内容交叉甚至矛盾,标准实施主体难以抉择,影响了军工产品的标准化进程。 4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的原因 (1)体制性障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以及军地之间总体上仍存在的“二元体制”,各融合领域之间缺乏统筹整合,形成多龙治水的格局,导致发展资源并未向现代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聚焦,与军民深度融合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结构性矛盾。军工行业壁垒没有得到完全攻克,军工行业门槛高以及我国的军标与民标仍是两套不同的建设维护体系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民用企业在体制上仍遭受着“上军下民”等不顺不协调的待遇,制约其军民融合发展潜力。 (3)政策性问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制化水平较低,军民融合法规建设落后,缺乏规划军民融合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责任义务、配套保障等问题的法规,并且目前已出台政策约束性不强,执行力较差。 5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体制障碍。积极突破体制性障碍和行业壁垒,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统一标准规范,消除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不同的障碍。发挥政府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作用,整合科研院所、企业和投资机构资源,搭建成果转化、信息交流和风险分担平台。面向重点产业化方向和市场需求,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统筹规划加强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由军地共同参与、权威高效的管理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解决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制订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各方共同发展,监督军地各方推进融合发展的落实情况,确保军民融合科学协调地发展。 (3)完善配套法规制度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应加快军民融合综合立法进程,用法治保障助推军民融合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各融合领域的不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融合体制、运行机制和配套保障等内容,规范军民融合中各相关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李梦杰推动军民融合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5(8):127-128 [作者简介]谢丛莲(1996—),女,四川成都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