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东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模式与应用技术的探究 |
范文 | 毕然+孙天舒+刘柳+程行家 [摘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作为最早开展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省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通过总结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山东省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分析了现阶段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突破、降低成本和政府角色发挥等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追溯体系;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35 1追溯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与意义 11“追溯”及“追溯体系”的概念 追溯,即追根溯源。指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等,对产品从生产源头到销售市场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管,通俗讲就是给产品颁布一个“身份证”。追溯,在中国“溯”指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1]追溯是一种技术手段。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商品整个供应链的数据库,利用销售终端查询软件,消费者可快速、便捷地查询产品的生产、质量、流通等信息。 追溯体系是指把各环节上企业的各质量控制体系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追溯链条,达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追溯是质量安全倒逼机制,而不能代替企业质量控制体系,追溯上的每个环节企业都有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如种养殖环节的GAP(良好农业规范)、生产环节的GMP(良好操作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分析系统)、销售环节的ISO 9000认证等质量控制体系;把这些环节上的各个质量控制体系连接,将极大地发挥追溯体系的作用。 12追溯体系建立的经济学意义 首先,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指出了掌握较多信息的一方可能对掌握较少信息一方的利益造成损害的问题。一些重要农产品,例如食品、药材等产品在源头生产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劣币驱逐良币”,好的生产者由于定价低被淘汰掉,坏的生产者则浑水摸鱼。而追溯体系的建立可以将所有生产主体置于一个相对透明的环境之中,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各种类产品追溯体系,并且对进口产品严把关,要求进口的产品必须可追溯。因此,在出口的产品中,如何达到相关国家所要求的产品可追溯标准,保证产品安全,并在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后迅速处理、解决问题,对于出口产品品牌的塑造、整个出口的拉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3追溯体系建立的现实性 追溯体系的建立对于确保我国农产品质量、确保餐桌的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建立有效可行可靠的追溯体系,未来将成为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质量监管的必然趋势。[2]我们认识到追溯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依赖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在牛奶、猪肉、海产品、有机食品等产品已实施了产业链全程安全追溯,实现了“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追溯体系的建立。 14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引导 中央高度重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适应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围绕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积极推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意见》的印发,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指导追溯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对我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山东省也相继出台相应指导意见,2014年1月,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鼓励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研发、集成和创新。加快推进建立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商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2015年6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51号文件进一步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意见》文件中,第十一条明确提出构建重要商品追溯体系。推进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搭建省级追溯平台,追溯范围由7个国家级试点城市扩大到全省17市和具备条件的县(市、区)。 2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现状 21全国试点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农业、商务、药监、财政等部门积极参与到追溯体系的建立中,商务部累计支持58个城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18个省(市)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8家企业开展酒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财政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截至2015年年底,前四批城市已在135万家企业建成肉类蔬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覆盖20多万商户,初步形成辐射全国、联结城乡的追溯网络,中央平台累计汇总追溯数据近10亿条。茅台、五粮液、古井等8家企业也初步建成追溯体系。 22山东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探索建立了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模式。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模式是,肉菜进市检测登记,肉菜出市需记录备案,形成一个“口袋”,通过扎口袋的方式来保障肉菜入市交易前上游信息的真實性与准确性。在口袋的入口,将外埠与本市肉菜上游信息记录至市级追溯平台,通过追溯平台系统数据关联与传输组成相关的追溯信息。 二是探索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模式。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与肉菜追溯体系不同,按照中药材不同类别、生产过程与流通方式,对商务部制订的规范进行了创新,形成了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为主的追溯体系建设模式。 三是开展了农贸批发市场的电子结算改造工作,提升了农贸批发市场信息化水平。农贸批发市场是肉菜集中流通的关键环节,但是一般农贸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和人员专业知识低,为了推进农批市场的建设工作,贴近市场运营需求。商务部主导开展推进农批市场的电子化结算工作,山东省各试点城市的批发市场都基本完成电子化结算改造。 3追溯体系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31追溯体系建设成本偏高 311源头建设成本 调研发现虽然不同种类的产品大多实现了以乡镇为基础的基地化抱团种植,但种植户依然以家庭种植为主,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大规模农场式种植,而散户种植经营的模式会对追溯体系的建设产生一些障碍。其中,追溯体系建设所要求的技术的运用会加重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在没有相应补贴或者种植效益不会提高的预期下,散户因为没有实实在在感受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可能不会或者没有积极参与到追溯体系的建设中。 对于在相关生产基地面向散户收集农产品的供货商而言,他们面向多家散户收集产品然后再提供给相关企业。以中药材为例,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他们不能够充分掌握不同散户种植的药材的质量,因此他们对于手中收集的中药材进行产品信息识别的成本较高,并且发生问题后追溯的成本也较高,因此这部分供货商也缺乏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312相关技术成本 在追溯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关的技术和工具。源头建设环节将会用到计算机录入和存储技术;在原材料完成加工环节变为相关商品后,消费者将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这一环节将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同时在整个产品供应链中,对产品的跟踪识别需要用到相关技术,例如DNA追踪检测技术、RFID技术。[3][4]另外,產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情况发生,还需要产品质量和真实性检测等技术的运用。综上追溯体系建设的不同环节将会广泛用到不同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无疑会产生高昂的技术成本。 无论是各环节物联网、互联网等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具体运用,还是追溯信息系统的建立、手机App的开发,都将会产生技术成本,技术成本的加大,将会使得产品价格上升,产品价格的上升又会使得消费者对产品需求产生变化,因此如何降低成本,协调好成本和效益问题对于追溯体系最大化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32各个追溯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321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以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为例,农产品是具有广义流通性质的产品,流通区域广、流通方式多,从全国开展的试点建设情况分析,每个试点市(含直辖市)都是一个信息系统孤岛,信息与数据无法互连互通从全国开展的可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情况分析,每个试点市都是一个信息孤岛,信息与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试点市都要在农贸市场建设外埠肉菜登记点,对进入本市的肉菜进行集中登记,如果肉菜来自其他追溯体系建设城市,会因数据不能互联无法直接读取使用。反之,离开试点市的行政区域,追溯信息就无法共享与使用。这种信息孤岛现象,大大降低追溯体系使用效率、农产品物流效率,增加了企业负担与人工成本。使肉菜追溯信息具有片面性与不真实性,从而导致了行政区域的局限性限制了肉菜农产品的流通性与信息系统的技术扩展性。 322缺乏信息共享平台 在追溯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到试点城市,小到相关企业,大多数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种“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从而造成系统运行效率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系统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主体参与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制约了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33技术层面的瓶颈 331追溯系统技术运用精细度问题 对于追溯体系中的不同环节,技术运用的精细度不同。在源头生产阶段,追溯系统需要记录采集什么信息,土壤、大气等基本保持不变的因素是否有必要采集,施肥、施药等信息又该如何采集;同时,采集信息的频度如何选择,是周期性采集还是每天对于种植环境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上传。所以,在源头环节如何把握信息采集的精细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产品深加工阶段,信息的采集需要更高的精细度,要实现一物一码,对每个生产的产品需要设置生产码,而生产码的设置一方面需要生产企业对自己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生产码呈现的信息又是上一环节所采集的关键信息,这对企业数据的采集和上传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2采集数据的类型不统一,存在差异度 在现阶段追溯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同企业、地区所采集的数据类型不统一、不规范。在实地调研中,我们选取山东省不同城市、行业,分别是烟台市有关海参生产企业、临沂蜜桃种植基地以及德州扒鸡生产企业,调研发现,不同行业、地区,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采集的数据类型存在差异度,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作为数据采集分析重要载体的企业ERP系统建设也存在差异。 333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 对于可追溯体系下生产的产品,企业最终都会给每个产品贴上追溯码,作为一种查询标识,面临着如何预防假冒伪劣的问题。二维码如果不经过防伪技术的处理,只是作为信息查询的一个符号,本身是没有防伪功能的,因此很多产品特别是名优产品存在大量假冒伪劣品。大量造假产品的存在损害了企业品牌的形象,打击了企业参与追溯系统建设的积极性,破坏了追溯体系建立的目的,使得市场倒逼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34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缺少顶层设计规划 现阶段,国家并没有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缺少对追溯模式的研究实践,各政府职能部门,从农业、畜牧、药监到商务,并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任务分工,仍然处在各自为政,各自摸索阶段。山东省追溯体系试点工作停留在依靠国家规范指导、各市探索经验、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相关数据关联起来的初级建设阶段。省级相关部门缺少对重要商品生产规模、流通方式与流向、面向的消费群体等基本数据的调研、分析;缺少全省统一的重点产品流通追溯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方案。 35追溯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宣传不到位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面不够宽。如今国家层面只有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确提出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保证食品可追溯;没有出台专门的可追溯法律细则。各地虽出台了一些法规,但也较笼统。其次,可追溯体系中各行为主体承担的权利义务不具体。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地方法规中并没有对追溯体系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各个环节经济主体的权益以及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5]最后,宣传力度不够。对于企业来讲,宣传不到位,使得大多数企业对可追溯体系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得企业投入追溯体系的热情大打折扣;对消费者而言,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消费者不知道、不会使用已经建成的追溯系统,造成追溯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4完善追溯体系的策略措施 41突破成本壁垒 411探寻“大农户”经营模式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的原材料来源仍然以散户生产,供货商收购为主,而散户的家庭种植养殖增加了追溯体系源头建设的成本。2016年中央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完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在此政策下,很大一部分农户会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通过土地流转拥有了土地经营权,成为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在中央政策背景下,企业应因势利导,一是寻求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自己专门的生产基地;二是加强与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合作,积极宣传和引导农场主、农户参与到追溯体系建设中来。农产品种植者需要打破散户经营模式,通过土地合理有序流转,集合土地资源,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大户农场经营,规模化的“大农户”经营一是有利于集中向特定公司供应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在追溯系统建设上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并获取更多的财政补贴,而追溯系统的建设,又能提高产品的质量,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412实现企业为主体,市场主導,政府引导 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企业为主体,尊重企业之间的差异,寻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并对企业生产线改造、企业数据管理系统的改造提供相应技术和资金支持。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承担好为企业服务的角色;同时针对市场流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政府应该支持建立农产品集中批发采购流通市场,并对现存的批发市场进行可追溯标准化改造,并严控市场进入标准,倒逼生产者参与追溯系统的建设。市场配置资源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成本最低的方式,在追溯体系建设中,市场中的各参与主体通过自身的认知,会形成对可追溯产品的最优供求,而消费者对可追溯产品的态度会倒逼企业、农户重视追溯体系的建设。 413降低技术运用成本 在追溯系统建设过程中,一是寻求数据采集传输的标准统一化,避免各系统不兼容现象的发生。二是实现数据采集的智能化,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采集完整有效的信息,降低过去人工采集信息带来的高昂成本。三是追溯技术的突破创新,实现将智能终端App开发、微信公众号运营纳入追溯体系建设当中,实现快速全面的信息呈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42建立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专业追溯信息中心 421建设省级平台 启动山东省重要商品追溯平台建设工作。在平台建设中,面向已开展追溯体系建设的城市或项目,整合相关资源,建立标准的数据传送体系,为重要商品追溯品类扩展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通过省级平台,将各市与企业的追溯数据进行互联与共享,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性,避免各市重复登记、信息系统重复使用的现象发生,实现省内重要商品流通的“一码通”,并实现省级平台与省外试点市的平台相连接。 422建立大数据分析实验室 探索建立重要商品流通追溯体系大数据分析实验室,把追溯体系涉及的不同行业、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流通等全供应链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挖掘与整理;同时将物联网、大数据采集与处理、云计算、多媒体、数字监管、计算机信息系统架构、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终端App等技术,结合3G/4G网络应用于追溯体系建设中。 43探索技术突破 431制定不同环节技术运用及采集数据精细度的标准 每个环节技术运用都要遵循经济性、科技性和行为可行性的规律。追溯体系每个环节要求采集的数据信息的精细度不同。要逐步探索建立统一的标准,依据源头生产环节、产品加工环节、交易管理环节采取信息所要求的精细度建立规范标准,避免各类型数据采集的重叠和各系统的不兼容,并对企业的ERP系统建设做出标准性的规范,提高追溯体系运营的效率。 432防伪技术的运用 一是基于DNA数据库的二维码追溯技术。二维码如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并且已经广泛应用到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中。在国内研究中,廖保生[4]等将DNA序列自动转成二维码,消费者可使用手机扫描获得相应DNA序列信息,并提交至全球最大的中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http://wwwtcmbarcodecn),而这种基于DNA数据库的追溯技术成本可以实现全供应链的覆盖且成本较低,同时将二维码追溯技术与智能手机终端等结合,使信息真实全面地呈现给消费者。 二是基于RFID技术的追溯体系建设。[6]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须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RFID技术具有识别速度快、数据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的特点,具有极高的防伪特性。 三是基于NFC技术的防伪验证。[7]NFC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可追溯体系具体应用中,消费者可以使用带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获取NFC标签中的产品信息,并将获取的相关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防伪可追溯体系,防伪可追溯系统基于产品生产商的公共密钥的验证签名做出产品假冒与否的判断,并反馈给消费者,而其中的公共密钥的签名由生产商嵌入NFC标签中,可追溯系统和生产商共享该密钥。基于NFC技术的防伪,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成本也更低。 44基于政府视角的对策 441加大财政支持 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追溯体系建设参与主体进行补贴,并给予参与主体税收、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降低参与主体承担的成本,提高经济主体参与系统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论研究和媒体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经济主体特别是农户教育培训的投入。 442进行广泛宣传 政府应加大对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农户、供货商、生产者、消费者积极参与到追溯系统的建设中来。[8]同时,通过构建专业的信息网站,及时将可追溯产品信息向全社会发布,提高各参与主体对追溯体系的认知。 443推进立法工作,加强理论体系建设 首先,政府要积极填补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完善法律法規体系。[9]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追溯体系中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政府所承担的职责,并制定明确的奖惩体系。其次,理论体系作为山东省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依据与支撑。我们建议相关部门编写追溯体系建设的项目报告,报告编写要剖析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纳好的经验做法;并在理论报告的基础上,编写山东省重要商品流通追溯体系顶层设计方案,方案要明确体系建设思路与目标、不同种类商品采用的追溯模式、涉及的节点与数量、应用的技术标准体系等内容,为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志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2]曹海禄,焦炜,黄璟,等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述[J].中国现代中药,2013(3):233-237 [3]张翠萍,李胜旭基于RFID的中药材可追溯系统设计[J].三明学院学报,2015(4):65-69 [4]廖保生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溯源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5]胡求光,童兰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7):30-36 [6]柴毅,牛楠,屈剑锋,等基于RFID 和条码技术的猪肉加工链信息可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2009(4):127-129 [7]黄叶珏基于NFC的茶叶防伪验证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3):151-152 [8]何莲,凌秋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2(2):30-33 [9]周洁红,汪渊,张仕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中的供货商行为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17-125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示范”,山东省科技厅(课题编号:2013CXC90303)。 [作者简介]毕然(1982—),男,山东济南人,工程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农业追溯信息技术,追溯应用与管理;孙天舒(1987—),女,山东菏泽人,本科。研究方向:市场经济,国际贸易;刘柳(1982—),女,山东莱芜人,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商务管理;程行家(1994—),男,山东潍坊人,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国际贸易。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