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川省温江区花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范文 | 魏诗颖 单雪 [摘要]花木产业作为温江农业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受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如何将温江花产业做大、做强,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文章介绍了温区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温区花木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花木产业;温江花木;品牌效应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1085 成都市温江区是我国知名的花卉市场,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花卉种植可以上溯到古蜀鱼凫王国,到如今已有3000余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西南最大的川派盆景贸易中心,荣膺“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绿化模范区”“成都市花卉产业牵头区”。温江花木产业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具有积极作用。 1温江花木产业现状 11产业规模 2014年温江区花卉种植面积为20万亩,实现林业花卉总产值9062亿元;2016年全区花木生产面积达18万亩,2016年林业花卉总产值662亿元。从总体上看,种植面积先扩大再缩减,产值先上升后下降。就苗圃的种植规模而言,大于50亩的苗圃178个,面积为157187亩;面积在5~50亩的苗圃3771个,种植面积38973亩;小于5亩的苗圃31万个,种植面积93214亩。 12产业品种 温江花木产业一直以苗木种植为主,花卉较少。其中,桂花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1%,排名温江花木品牌品种第一位,其次是银杏占总面积的12%,最后是紫薇占总面积的95%,这三大品种种植面积高达50%以上。2012年温江作为西南地区桂花的主产地和集散地,温江桂花的品牌吸引众多客户。市场覆盖湖北、湖南和广西、云南、贵州一带。市场需求集中于房地产建设和市政绿化工程领域。但2012年以后,伴随着国家宏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升级,以往的需求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库存剧增。目前,温江花木库存主要集中在桂花、银杏、紫薇三大品种。 13产业经营模式 温江花木经营主体主要有花木网络电商、花木协会、商会、企业、商户及花农个人。其中,具备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企业52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7家、二级资质企业13家;具备园林绿化设计资质的单位6家,其中甲级资质3家;入驻上市园林公司2家(云南绿大地、广东棕榈园林)。在经营模式上,少数为公司经营,大多数为家庭经营,总体以“小而全、单家独户”经营为主。 14营销状况 2010—2012年,温江花木国内销售额达15亿~17亿元。2015年花木国内销售额达177亿元。2016年花木销售额188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62%,其中苗木销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63%。2017年一季度花木销售额491亿元,同比略有增长。总体来看,花木销售额虽然持续增长,但花木单价仍处于持续回落之中。 2温江花木产业存在的问题 21整体指导性规划缺乏 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花木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各地开展花木工作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各种原因,温江区一直未制订花木产业发展规划,仅有《成都市温江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奖励扶持办法》《成都市温江区关于乡村旅游品质提升的实施意见》等局部性政策,产业发展缺乏整体指导。 22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花木单价下降且持续低迷,农民缺乏对市场价格走向的研究和认识,在庞大的花木市场面前迷茫畏惧,加之高品质产业项目与政府配套扶持政策缺乏,农民的就业与增收效应不明显,这容易被放大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农民对花木产业失去信心,导致农民对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3供需呈现失衡 温江花木的供需失衡表现在总量与结构性失衡两方面。首先,总量上,温江花木产业供大于求,总量失衡。其次,结构上,供给侧与需求侧严重脱节。供需错配下“花贱伤农”,温江区苗木资产从2013年的300亿元严重缩水至2016年的160亿元。现有花木同质化现象突出:在“跟风种植”习惯影响下,苗圃形态以“种树”为主,绿化苗多,花卉地被植物少,地栽苗多,容器苗少,收入来源单一且经济附加值较低。 24品牌效应较低 温江花木的品牌效应低根源在于产业布局分散化。花木产业集中于寿安、和盛、万春三个乡镇。产业并未形成连片连镇的规模效应,土地利用效率低。花木专合社、花木企业与花农等主体因分布分散而联系较弱,难以形成花木资源生产合力,未形成主题鲜明、富有文化底蕴的品牌定位及产业名片。 25“农旅结合”不深 温江区现有“农旅结合”模式以传统型、低端型农家乐为主,缺乏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精品酒店、民宿酒店、田园综合体等导致游客的留宿率较低。经营方式以模仿为主,创新较少,导致客户依赖性较低。 3温江花木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优化发展空间,做好规划引领 加快北部片区规划,构建“一城三园多场”发展格局。利用空间联动,实现产业规模化与集群化发展。通过空间联动,利用规模效应,通过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构建“一轴两线多组团”“一环两带五区”的功能布局,实现温江区花木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32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经济附加值 调整花木种植结构。保持观赏苗木、盆栽植物类等优势产品,丰富花卉品种结构,积极发展鲜切花、食用药用花木等高效益品种,支持种植适用于立体绿化、庭院绿化、阳台绿化、森林植被修复、湿地治理等花木品种,满足生态建设对植物多样性的要求。 33加快“农旅”深度融合,多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立足温江特色,打造全域旅游地图。完善景区设施建设,以花木环境为品牌,通过修建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創意农家乐等方式延长产业链,实现全方位收益。传承鱼凫文化、川西园林、农事体验为核心的温江风情,打造温江特色文化底蕴品牌。 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模式。首先,引进体验式花木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一批乡村旅游 A 级、星级产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引进小型精品酒店乡村酒店、富有特色的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组建一批乡村旅游合作社,鼓励以乡村旅游合作社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合作社(联社)。其次,结合温江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不断促使园区变景区。 34创新发展模式,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 创新推动合作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包括:创新发展“合作社+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 农民土地入股,实现双赢。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花木产业化经营。 加强转型风险保障,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加快财政补贴、风险控制等政策保障措施构建,减轻转型风险,调动农民参与转型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白严温江花木概览[Z].中国花卉网,2013. [2]刘强.温江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09(4). [3]胡俊东加入WTO对我国花木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1(5). [4]李玉敏、高志明论中国花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1(2). [5]蔡幼华世界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福建热作科技,2002(1). [6]李俊龙我国花木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5). [7]林伟文国外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J].广东园艺,2004(4). [8]杜天骄温江花木产业集聚水平及提升对策研究——基于经营模式的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