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范文

    安子健

    [摘 要]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近些年黑龙江省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鉴于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关注,引起社会对人才流失问题的重视,笔者在对黑龙江人才流失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黑龙江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地理位置原因、交通原因、能源资源匮乏、平均工资过低、居民思想落后等原因,同时提出了人才流失的对策:提升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分配制度;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完善用人政策几方面。

    [关键词]人才流失;黑龙江省;经济;资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5.122

    现今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已然进入了创新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时代,人才是创新知识和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各方面原因,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象非常突出,这与黑龙江省积极倡导的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实际需求不符,因此尽快解决人才流失的现状对黑龙江省意义重大。

    1 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状

    据调查,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黑龙江省人才流失20万人,平均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向外流失。近年来黑龙江省人才流失已经变成常态,导致人才流失越来越快,已然形成了集体意识。从黑龙江省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黑龙江省生源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有11826人,占本省全部毕业生就业的8.5%;省外生源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就业人数是1456人,占黑龙江省全部毕业生就业的2.8%,可以看出,黑龙江高校毕业生呈外流趋势。

    黑龙江省人才流失呈现出“三高”趋势,即流失的人才中“高新技术产业、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居多。在出省工作的人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技术职务的占绝大多数,其中还有很多高级经济管理和机关行政管理方面的领导干部。2015年,黑龙江省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还不到实际需要人才的15%。流失人才中,重要技术岗位的居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原单位承担重要课题、攻关高难技术的专业人员,是拥有较多科研成果和掌握高新技术的领军人物。

    除了人才流失数量较多以外,人才流失的渠道也呈多元化趋势。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渠道主要有:一是本省大学毕业生去外省就业;二是人才通过正规人事调动调走;三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才通过双向选择去往自己满意的城市;四是在岗人员寻求更好的发展辞职离开;五是通过投亲靠友等其他渠道外流的。外流人才所具备的专业主要是黑龙江省急需的高新技术产业、教育行业、外贸行业、机械操作、旅游行业、金融行业等,年龄段集中在24~46岁,这些人员都是通过了大学毕业后的锻炼期、过渡期和创业准备期,是黑龙江省人才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 人才流失原因

    2.1 地理位置原因

    黑龙江省西起121°11′,东至135°05′,南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春秋干燥凉爽,年降水量400~700毫米。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这样的地理条件造成了黑龙江省地广人稀的现状,与南方地区相比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恶劣,冬季过于寒冷,干燥且不适宜居住。这样的气候环境导致了黑龙江省人民出现了许多地方疾病,例如:脑血栓、脑出血、风湿、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这也使得一些人才想要脱离黑龙江省,去往其他的城市。

    2.2 交通原因

    近年来,黑龙江省基础交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发展缓慢等历史因素的制约,还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交通情况仍旧处在交通建设落后、运输成本高、路途远、时间长、改造建设困难、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难题。当前面临的困难是基础交通设施极其落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运输需求。加之黑龙江省地处偏远、多为山道,铁路、公路运输线太长,北方气候寒冷,水运通航期短,给陆路和水路交通运输都造成很大的困难,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效益低。这样的交通使得贸易成本偏高、收益低,许多商家不得不南下寻求商机,这直接导致了黑龙江省人才和资金外流。

    2.3 能源资源匮乏

    黑龙江省原本是一个资源大省,不过由于近百年来先是抗战时期日军在黑龙江省的大肆掠夺,再之后用于对俄罗斯的补偿,以及再后来相应国家号召支援全国几十年,许多地区出现了资源匮乏问题。大片的山林被砍伐,现在只能封山育林,曾经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一去不复返了。曾经因为石油煤矿资源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现在因为资源匮乏、经济自然转型困难也趋向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这些现象使得许多人对黑龙江经济失去信心,人才外流状况日益加剧。

    2.4 平均工资过低

    在南方工资普遍偏高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平均工资较发达地区缺乏竞争力,难以留住人才。在黑龙江省气候条件不适宜,工资偏低,人才政策较少的情况下,人才流失情况陷入了恶性循环。

    2.5 居民思想落后

    黑龙江省居民的经济思想普遍落后,崇尚铁饭碗,不思进取。从黑龙江省文化传统看,长期的某种生活方式自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为饥饿奔波,有大量的休闲娱乐时间,形成了黑龙江人怡然自得、宽松随意的性格和文化特点。这种性格导致了黑龙江人不像南方人那样注重教育,善于经营生意,形成了对经济观念的粗放性和局限性。改革开放后黑龙江成为了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也形成了独有的计划经濟模式,几十年来,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使黑龙江人民习惯于遵照计划和指令按部就班地行事:生产靠统筹,交换靠调拨,分配大锅饭,消费铁饭碗。多年一成不变的生活让黑龙江人产生了经济观念的僵化性。

    3 人才流失对策

    3.1 提升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应对黑龙江省居民的思想落后情况,应加强教育投入,提升黑龙江省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增加人才培养力度,使人才基数增加,如有必要可以制定政策即省市资助人才学习后,限制人才在当地工作时间。提升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增强人才对地区的归属感。增加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提升高等院校对人才的竞争力。

    3.2 改革分配制度

    黑龙江省许多企业、事业单位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经济待遇,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作待遇相比,相差很远。那些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满足自己的经济和心理需求,就通过各种渠道从较落后的黑龙江流向南方发达省份。因此,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是促进人才正常、均衡流动的最好方式。其关键是改革现有的劳动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经济规律、以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为基础的劳动分配制度。在工资分配制度上要向重要岗位和高级人才方面倾斜,以保障各级各类人才能够得到与他们的劳动成果相对应的工作薪金,使各级各类人才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使他们安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为家乡做贡献。

    3.3 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

    在没有办法提供更多的创业帮助情况下,黑龙江省应尽力消除“负环境”,为人才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好的制度与发展空间。尽量做到特事特批,减少烦琐的手续,减少“负环境”影响力。黑龙江省能源充足,劳动力价格偏低,加之国家政策的保障和地方条件的扶持,能够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因此,我们应该创新观念,用更多的方式和方法来稳定和吸引人才。

    3.4 完善用人政策

    黑龙江省很多单位都存在专业人才与工作岗位错位、机构臃肿等现象,虽然表面上看没有人才流失,但实际上是一种人才浪费,这种情况更易造成人才外流。还有的虽然专业对口,但由于用人制度的限制或上下级沟通存在困难,人才也不能很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这就要求加强各单位人才的合理定位,简化复杂程序,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才流失。另外我们要把人才流动看作一种隐形投资,实行“走出去”“请回来”的策略,以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外流人才回来建设家乡。

    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人才科学合理流动的制度法规,明确规定人才流动的相关条件,确保国家各地、用人单位、人才自身等各方面责与利的合理设置。改变用人方式,打破“由少数人选人,靠关系金钱进人”的局面,采取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完善人才选拔和录用机制,改变过去以人选人的弊端,变为以规选人,因才用人。

    參考文献:

    [1]高祺雨.辽宁省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7(11).

    [2]陈文新,田静.西部人才流失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06(4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