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内部控制探究
范文

    吴军

    [摘 ?要]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如此。研发活动是创新的重要基础活动,高新技术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研发能力的强弱。影响一个企业研发能力的因素很多,文章从内部控制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内控五要素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08

    研發活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6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从10198亿元上升至15677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1 %,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均超过70%,表明企业对研发投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与世界上一些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的研发投入转化率水平很低,研发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研发活动的高失败率,说明我国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内部控制不够完善或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本文从内控五要素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1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尽可能降低企业各类研发风险。

    企业的研发风险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很多,按照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政策和其他风险。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全面、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能够将上述各类研发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降低企业研发项目的失败概率。

    1.2 ?合理的内部控制能够极大提高企业研发效率。

    企业研发效率一般指研发的投入产出比,研发投入包括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的投入。研发产出包括企业申请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品增加值等。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效率都比较低,因而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帮助企业控制研发经费,提升研发人员工作效率,保证研发进度,提升研发质量,加快研发成果转化,从而极大提高企业研发效率。

    1.3 ?良好的内部控制过程帮助企业形成积极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企业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良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能够促进研发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提升管理层对创新的认识,激发企业各级员工的创新热情,帮助企业形成积极创新的企业文化。

    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不完善的内部环境造成不良的研发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目前不少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环境建设都比较薄弱,一是治理结构不完善,包括实际控制人“一言堂”问题、家族式管理、监事会甚至股东会形同虚设等等;二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专职岗位,研发中心与销售、财务、采购、生产等部门配合少,权责分配不够明确,容易扯皮、推诿;三是人力资源政策不合理,招聘研发人员注重技术能力而忽略道德素质及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注重短期薪酬水平而忽略长期激励或是开“空头支票”;四是企业文化基本是“领导文化”,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铁腕家长式”、“急功近利”、“机会主义”等企业文化较为普遍。这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内部环境会增加企业研发活动各方面的风险,增加研发项目失败的概率。

    2.2 ?片面的风险评估无法识别重大的研发风险

    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是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最为薄弱的一环,大部分企业仅仅是对市场初步调查和企业自身技术力量初步评估就决定研发立项。企业对自身的战略目标不明确,研发项目跟着市场走、跟着热点走、甚至跟着感觉走。对研发风险的识别不全面,不完整,仅考虑部分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对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政策和其他风险基本无视。没有对各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更不用说选择和实施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了。

    2.3 ?形式化的控制活动无法降低相应的研发风险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很多企业研发内部控制措施不是流于形式就是过于死板。比如部分领导权限过大,研发活动由一人或几人说了算;会计系统只是记录反映根本起不到控制作用;预算非常粗浅或不具有可执行性;不进行研发项目过程分析;绩效考核不合理,容易形式化;研发过程和研发成果保密不严等。

    2.4 ?缺失的信息与沟通阻碍了研发活动的良性循环

    信息与沟通是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大多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信息沟通在高层之间比较畅通,但缺乏高、中、基层之间的沟通,基本是权威式管理模式,由上而下下达研发任务指标。同时对研发中心之外的其他部门沟通不畅,造成研发活动受阻。对企业外部各类信息,如市场变化、技术发展趋势、政策法律变化等也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有信息系统但无法很好地应用,缺少相应的培训。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反舞弊机制和举报制度,容易存在舞弊现象。

    2.5 ?单一的内部监督无法保证研发内部控制顺利实施

    内部监督是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多数企业内部监督只是上对下的监督,没有专门的监督机制,对监督的目标、监督流程、及时性和反馈处理机制都不明确。比如对研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对其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的监督评价往往到了研发失败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对管理研发活动的高层基本没有监督,依赖高层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来组织管理研发活动。

    3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内部环境

    首先治理层和管理层对研发环境要统一定下基调,这是建立良好内部环境最根本的基础,如果治理层和管理层不够重视研发环境的建设,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同时理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权限,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良好架构。其次设立内部控制部门或专职岗位,专人负责内部控制在研发中心和其他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日常性事务。在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方面,建立内部技术分享体系和研发人员激励体系,加强道德素质培训,为研发人员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和开通良好晋升通道,提升研发人员责任感和归属感。

    3.2 ?实施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风险评估

    整个研发活动全过程控制应当以风险为导向、全面性与重要性结合,也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研发立项阶段,要组织相互独立的小组分别开展可行性研究和不可行性研究,从各个角度对研发项目风险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和分析,这是研发风险评估最重要的步骤。在研发项目实施阶段,组织评估小组对研发项目技术路线、组织管理、研发经费保障和支出、研发进度等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保证研发项目不偏离目标。在项目完成阶段,评估研发项目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其他及后续的研发项目积累经验。

    3.3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与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置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要根据内部环境和风险评估合理设置相应控制点和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不能过于死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控制风险基础上兼顾效率,研发活动中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审人员一定要相分离,研发项目验收最好组织独立第三方进行。研发活动中成果保护要引起格外重视,要建立研发保密制度和研发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绩效考核要与研发目标相适应,根据企业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考核指标可量化、易执行。会计系统控制在研发活动中作用巨大,从研发立项前的财务可行性分析、立项时的研发预算、项目执行时的经费审核支出、项目验收时的财务评价、项目完成后的效益跟踪等都离不开会计系统控制。企业管理层要授予财会部门足够权限,对研发项目各阶段都有足够的发言权。

    3.4 ?加强企业上下内外信息与沟通

    企业要建立研发项目沟通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基础研发人员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之间、企业研发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研发部门与企业外部各相关单位人员的沟通。企业要组织研发各层级及相关部门的定期联系沟通会,由研发部门牵头并由相应级别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企业要提供研发人员外部交流的机会,组织参加外部培训,订阅相关专业杂志,购买专业机构数据。企业要提供研发人员与高层之间的报告和反馈制度,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奖励制度。要重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研发活动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

    3.5 ?多维度的内部监督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监督对研发活动能够持续有效进行和不断完善具有重要作用,能及时发现研发活动中的问题缺陷并加以纠正。企业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权,特别是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作用。企业内审部门或相应机构和专职人员要在有效取证的基础上,判断研发活动中各项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对几种情形要特别关注,一是因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情况;二是与以往具有重大变化新的研发项目;三是設立的新岗位、关键岗位人员流失或能力不足的情况;四是可能具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五是其他已评估具有重大风险的情形。企业高层也要关注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的独立性和工作胜任能力,必要时要聘请外部第三方对内部监督情况进行评估。

    4 ?结 ?论

    本文虽然从内控五要素各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内部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案,但是内部控制五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内部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同时也受到其他要素的影响,不能单独割裂开来。综合来看,优化完善研发内部环境,全面评估研发风险,根据风险针对性地设计执行控制活动,强化研发活动过程中内外部沟通,持续的内部监督可以有效识别和应对研发活动中的各类风险,提高研发效率,形成企业研发活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骆良彬,郑昊.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研发投资风险防范探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28-32

    [2]杨林.内部控制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7(7):102-103.

    [3]李雪.企业研发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4(2):80-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