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青岛地铁乘务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范文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中乘务培训管理工作是乘务管理的基础,特别是新地铁在面对新设备、新环境的条件时,如何对新人员实施高效培训是乘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对青岛地铁乘务部近年来培训模块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经验梳理与总结,为新地铁、快速扩张地铁提供积极、有效的乘务培训经验分享。

    [关键词]乘务培训;探索;实践;经验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9179

    2015—2018年,青岛地铁在运营零里程、乘务管理零经验的情况下,先后开通5条线路,运营里程达到17037公里、日开行列车达到1230列次,乘务人员从最初的22人快速扩张到现在900余人。每名新乘务员工从入司到正式上岗需要1年,而通过行车经验的积累成为一名合格的乘务司机需要2年,同时各线信号、车辆、线路设备差异化,给乘务培训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此情况下,青岛地铁乘务专业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开辟出一条适合快速发展条件下的乘务培训新模式,极大的满足了快速扩张需要,输出大批高质量乘务人员。

    1培训管理问题

    通过对全国各家地铁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发现各家地铁公司均为“慢起步,稳步走”的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发展模式,无一家地铁公司在起步阶段就开通3~4条线路。青岛地铁作为山东省首家地铁,在各种经验“零基礎”的条件下,迅速开展线网扩张,运营3年即开通5条线路,3年时间内“新设备、新人员、新环境”带来了大量的培训问题,整体培训工作负重前行。

    11人员经验严重不足

    经调研全国20余家地铁,在新线筹备开通期,有2年以上地铁(铁路)经验人员达到40%以上。青岛地铁3号线首通段筹备开通期,乘务专业具备2年以上经验的人员仅为21人,占总人数11%,乘务生产运作主力军为毕业不足1年的院校委培生,整体乘务运作经验严重欠缺。[1]

    12人员迅速摊薄压力激增

    受行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员紧缺问题,青岛地铁开通运营的3年内,具备2年以上经验人员流失率达到198%。内部选调(晋升)占301%,加上青岛地铁3年开通5条线路,人员迅速摊薄,开通运营3年后,现有乘务每条线路有2年以上经验人员为22人,占各线路总人数的12%,相比同行业严重偏低,带来的开通运营压力激增。

    13短训提质困难重重

    面对快速扩张,原有的乘务人员培训周期(1年)已不能满足新线开通发展需求,怎样使员工能在6~8个月完全掌握12个月的培训课程,怎样在新线筹备、开通的双重压力下保证员工技能水平稳步提升,对乘务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

    2乘务培训管理的探索、实践

    21建立业务模型,优化培训结构

    为了适应“线网化”的要求,保证培训质量,明确各岗位所需掌握的所有知识,乘务部将各岗位的业务体系进行了优化提升,乘务部对电客车司机的业务模型进行了梳理,形成26个“辐射图”状的“岗位业务模型”,对电客车司机培训内容实现模块化管理。

    “岗位业务模型”是将各岗位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项业务知识进行梳理并按业务特点进行模块化分类,每一个模块知识由擅长该部分知识的培训师进行授课,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率。

    为了配合业务模型的体系的建立,乘务部还对培训教材进行了优化,根据现行规章及技术说明结合实践经验编制了适合新员工学习的“教科书”式的培训教材,并且做到所有培训课程均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累计制作各类培训课件超过100部。乘务部根据各课程特点和各线业务情况制定了通用教材,方便员工了解各线业务知识,同时加快“线网化”培训的进程。

    22规范多线路快速转换培训

    为适用新线开通人员大量转线的需求,提升转线培训的效率及培训质量,规范转线培训,制定了线路快速转换培训体系。

    (1)梳理差异化知识,开展差异化培训。为了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培训,各线根据本线业务特点梳理了差异化知识,累计梳理差异化作业项点65项、差异化规章项点108项。司机转线后直接重点培训标准化作业、信号、车辆等差异化知识,重视车门类、信号类、牵引制动类故障处理实操培训。由于差异化培训的运用,原先司机换线培训需要4个月,差异化培训仅需1个月即可满足上岗的各项技能要求。[2]

    (2)规范化管理,提升培训质量。为了更好的管理转线司机,提高培训质量,对转线司机进行班级化管理,设置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制定为期1个月的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师严格按照转线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并且制定培训日志实时的记录培训开展情况。

    (3)理论结合实操培训。对于转线司机进行了“理论学习,实操验证”的培训方法,以此提高提升培训效率,提升培训质量。[3]

    (4)质量把控。为保证转线司机业务掌握质量,对于转线司机采取每周月考、实操项目样样过等措施。培训结束后,对转线司机进行业务评估,评估通过后方可上岗。

    23设置“保障岗”,以保障促学习

    随着线网快速发展,行车经验半年以下的新司机比例达到90%以上,更有甚者达到100%,为了保障运营安全,让新司机平稳度过“过渡期”,因此设立了“保障岗”,以此对新司机进行保障。“保障岗”由未取得岗位资格认证的司机学员担任,采取“边保障边学习”的方式进行保障。保障人员在上岗前,经过1个月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故障应急知识学习,具备必要的业务知识和安全能力。

    每条新线的开通,都会安排其他线的学员来担任保障岗,保障的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线路的业务知识,为后续的换线培训或线网司机奠定基础。从2017年9月设置保障岗以来,乘务部累计投入保障岗121人次,各阶段保障天数累计139天。保障岗的设置为经验不足的司机提供瞭望进路、监控设备操作等保障,防止误操作和行车事件的发生。同时起到提前跟岗学习的作用,熟悉了业务知识;另外通过跨线保障加快换线培训的效率。

    24常规动作不犯错,严抓“三板斧”

    面对迅速发展的地铁线网,繁杂的设备蜂拥而至,各类故障应急处置错综复杂,但根据青岛地铁2015年至今的故障数据统计发现,常见故障对于所有运营故障的占比为987%,反映出常见故障对正常生产运营的影响之大。面对常规故障,青島地铁乘务部提出“常规动作不犯错,困难动作要争取”的处置思路,将电客车司机的基本业务技能和常见故障处理定义为“三板斧”技能,“三板斧”的技能是员工培训基础,在培训时确保全员掌握。“三板斧”技能的培训使得乘务运作上基本杜绝了基础错误,确保乘务生产运作的风险可控,在“三板斧”掌握的情况下,再逐步增加不常见故障应急培训。

    25常态化演练提高单兵作战能力

    (1)开展常态化实操演练。由于青岛地铁线路开通速度快,新司机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针对“人员新、经验少”的特点,从三号线开通北段时就开始组织开展常态化演练工作。传统的演练方式为利用库内列车进行模拟演练,而常态化演练是在每日正线利用非运营列车开展,真实的模拟了现场情况,锻炼了司机的故障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了单兵作战能力。

    (2)演练效果反馈。为了能够更好开展常态化培训,使常态化演练具备时效性,根据近期正线发生的事件因地制宜的制定下月的演练计划。从2016年12月16日开始至今,常态化演练每天开展,无一例外,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乘务部累计开展常态化故障处理演练8400余次,平均每人/每年93次。

    (3)手机推送培训周报。为了能够更便捷有效的向司机反馈演练结果,乘务部每周将演练开展情况以“演练周报”的形式通过手机端向全体员工发布,方便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回顾与查阅。

    (4)常态化培训的质量验证。为了能够检验司机业务掌握情况,监督常态化演练的开展质量,每个月都会组织“业务月考”。为了提升员工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针对月考采取了“峰值体验”的方法,即对月考成绩班组第一名施行下月免考制,车队倒数第一名进行绩效考核。并对月考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形成月考分析报告,并利用手机端进行发布对全员推送,使得员工更便捷的认识到培训中问题,方便员工开展二次学习。

    通过对2016—2018年青岛地铁乘务运营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常态化演练培训,员工的业务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到目前为止,对于常见故障应急处置已经达到零失误。

    (5)常态化手动驾驶练习。除此之外为提高电客车司机手动驾驶能力,经与调度部、站务部协调,每日10:00~12:00、20:00~22:30在正线进行手动驾驶练习,保证每人每套班均有4小时的手动驾驶练习时间。2018年一、二、三季度实现了手动驾驶练习期间人为冲标次数为零的成绩。

    26实施员工“一岗多能”全面发展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使用效率,青岛地铁乘务部提出实施员工“一岗多能”战略思想,实施对象为工程车司机。“一岗多能”即工程车司机掌握工程车司机和电客车驾驶技能,达到人员均衡发展及岗位配置合理的要求。“一岗多能”的人才理念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实施这一制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工作量不均衡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工程司机的发展路径。

    目前所有在岗的工程车司机均已完全具备厂内调车、洗车、试车线调试、列车出入厂等作业能力。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工程车司机驾驶电客车厂内作业失误率为零,未发生一起事故、事件,完全取代了电客车司机场内调车班,缓解了正线电客车司机的人员压力。此外由于“一岗多能”工作的开展,改变了工程车司机晋升途径单一的问题,扩展了工程车司机职业发展途径,工程车可参与电客车司机序列中的派班员选调,亦可参与车场专业中的车场调度选调。

    3结论

    培训管理是乘务管理的基础,只有让乘务人员拥有高技能水平,才能保证乘务运作的安全、平稳。青岛地铁乘务部在面对线路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种种困难下,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青岛地铁乘务培训管理经验对于新地铁、快速扩张的地铁非常宝贵,值得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鲍风雨,崔忠江加强轨道交通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经济,2009(6):28-29

    [2]陈梅地铁运营开通后应加强培训工作[J].现代企业,2012(1):27-29

    [3]范良地铁运营乘务电客车司机培训管理探讨[J].中国市场,2016(27):50,66

    [作者简介]屠朝丰(1989—),男,现任职于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务部乘务中心培训管理工程师,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