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培育法治意识
范文

    卢玥彤 覃遵君

    【摘 要】“法治意识”作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有其特定的基本内涵、核心价值和课程目标。本文结合新课标相关内容,着重探讨培育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思政学科 核心素养 法治意识 培育途径

    2017年年底,教育部修订完成并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把“法治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同时明确设定了培育“法治意识”的课程目标。在新课标设置的10个模块中,其中有3个模块—“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法官与律师”,直接指向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教育。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

    1.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性

    (1)法治精神自古以来倍受重视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以法律为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早在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就提出“以法为本”,法家主张“法治”,对中国封建法制的确立、巩固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西方国家,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古今中外,以法治国和法治精神一直备受重视。

    (2)建设法治国家是新时代的重要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升全民族法治素养与道德素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就道德和法律的价值目标来说,它们都追求人类的自由及秩序,因而都是人类实现自由及秩序的手段。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提升全民族道德、法治意识与素养,既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3)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意义重大

    第一,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法治文明习惯的养成和全面健康发展。

    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促进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符合法治要求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文明习惯,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第二,有助于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培育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学习和实践,将法治价值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加入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列,从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

    2.准确把握新课标对法治意识的定位

    (1)新课标对法治意识的界定

    新课标从课程層面确立了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新课标明确指出,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新课标指明了法治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有2点: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重要性有3点:

    一是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是有助于他们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三是有助于他们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新课标确定的法治意识课程目标

    新课标从四个维度,设定了培育法治意识的课程目标。

    从认知上,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从理念上,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从行为上,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

    从情感、态度上,拥有法治使人共享尊严,使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二、新课标模块内容贯穿法治意识核心素养

    1.新课标必修模块贯穿法治意识

    (1)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模块贯穿的法治意识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在“内容要求”中。比如,以宪法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2)模块2—经济与社会

    本模块贯穿的法治意识相关内容主要有:(1)从国家法律的角度,明确了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从合法性的角度,介绍了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3)从法律规定和法律保证的角度,阐述和评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例如,探讨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如何维护农民种植户的合法利益;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以维护市场交换的公平性等,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探究精神及社会实践能力。

    (3)模块3—政治与法治

    本模块贯穿的法治意识主要有:(1)引述宪法和党章序言,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理解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2)列举宪法中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明确宪法规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鲜明特点和主要优势;(3)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知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4)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例如,以“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途径”为议题,探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意义,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

    (4)模块4—哲学与文化

    这一模块通过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明确法律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性,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法律制度作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对社会存在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

    2.新课标选择性必修模块中的法治意识

    (1)模块1—当代国际社会政治与经济

    本模块涉及法治的内容主要有:引述宪法,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體;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明确法治意识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围绕世界多极化,认识联合国大会的法治程序及运行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搜集有关联合国议事和决策的规则及其执行机制等材料,模拟联合国大会,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委员会撰写草案,在活动中感受联合国大会的议事规程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2)模块2—法律与生活

    本模块是专门讲述法律有关问题的,因此,全书内容都与法治直接相关。比如,聚焦公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行为,介绍公民一般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了解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社会纠纷的解决机制和法律程序等。

    在教学中,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究小区业主对于小区住宅、道路、绿地等的权属关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中,感受法治社会,培育法治意识。

    3.新课标选修模块中的法治意识

    (1)模块1—财经与生活

    本课程模块,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了解经济生活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依法参与经济活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坚持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

    例如,通过实地参观公司,了解公司的类型、成立、组织机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调解仲裁法》《民法》等,培育学生的法律认知和法治意识。

    (2)模块2—法官与律师

    本课程模块设置,着眼于法官与律师这两种有代表性法律职业,了解他们的不同职责和共同使命;理解法官和律师对于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法治意识,进一步提升法治思维,提高用法、护法能力。

    三、培育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法治意识素养是指人所具备的法治品格和能力,是法治认知、法制观念、法律知识,法治行为、法治情感的综合体。法治意识的养成并非一教就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的阶梯式递进的过程,既需要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法治信念的培养,更需要积极投身于法治建设的社会实践。

    1.挖掘教材,构建法治相关知识体系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使其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必备基础,因此,有必要了解法律知识的出处,知道法治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

    2.创新教学方式,建构法治意识培育的活动型课堂

    【教学案例】小委员建言献策,关注民生热点—中学生模拟政协

    (1)设计依据

    第一,课标依据。

    新课标必修模块3在“内容要求”中规定: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相应的“教学提示”中,以“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为议题,探究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及协商民主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文件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第三,学生现状。

    当前的高中生即将成年,但对于协商民主这种政治参与新形式了解不多,更无实践经验,学习和了解协商民主,对于他们今后投入社会政治生活非常必要。

    (2)教学目标

    本课属于延展课程,通过模拟人民政协的提案形成过程,同时模拟和体验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探究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以及协商民主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政治协商制度,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政协如何履行基本职能。

    难点:政协提案的形成过程。

    (4)教学方式

    ①活动体验式;②小组合作探究式。

    (5)活动准备

    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第五条,研讨政协的相关知识、运作流程等。

    其次,学生按界别分成小组,模拟开展调研、确定提案、收集资料、整理提案。

    (6)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有关人民政协的相关知识,知道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那么,人民政协的提案形成过程、组织形式及议事规则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当一次“政协小委员”,通过模拟政协小组会,切身感受政协委员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模拟活动部分流程】

    主持人:我宣布,房山区人民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小组会现在开始。首先介绍今天到会的各界委员(无党派人士代表、科学技术协会代表、 经济界代表、教育界代表、工商联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同时,我们特别邀请了房山区人民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政协委员张老师参加活动。大家欢迎!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次小组会议的第一个环节提案展示,请各界委员依次展示提案。请大家简要记录。

    请大家根据下发资料的问题解决措施进行交流研讨,可从本届别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时间3分钟)。

    主持人:时间到!请各界别委员派代表发言,也可就发言内容提出意见或建议。

    (设计意图:加强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体会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基本职能,了解政协委员如何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主持人:各界都对提案草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议,经完善后的提案会交由相关部门审查立案,各界就本届别其他提案进行再次修订、整理后提交。我宣布,本次模拟政协小组会到此结束。

    师:我们看到,政协为委员们依法建言献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委员可以在政协中共商共议。通过本次模拟政协会,我们大致了解了政协委员是如何履职的。

    【教学反思】

    模拟类型的课堂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法律、探究法理、审视自身行为、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

    3.精选真实议题,活化培育核心素养的载体

    【活动案例】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网络是否需要实名制”议题为例

    (1)议题呈现

    议题来源于真实生活,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当前社会对于“网络是否需要实名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通过议题探索,学生正确认识和理性思考网络实名制的意义,懂得在遵守国家法律和维护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树立法治意识。

    (2)情境经历

    情境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在情境中思考和行动,才能实现为生活而学,在生活中学,学生才有代入感和参与感,才有获得感和沉浸感。在此环节,引导学生身临议题冲突情境,呈现各种不同观点,帮助学生了解议题争论点,使学生经历认知失衡、观点重建、价值判断、决策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学生自由选择“网络需要实名制”或者“网络不需要实名制”。

    (3)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议题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育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各小组内部正反双方各自经历资料搜索、甄别、筛选、加工、运用等过程,对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论证。正方可以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大量论据和实例,从网络安全和公民义务等角度论证“网络需要实名制”;反方可以从自由和个人权利等角度论证“网络不需要实名制”。

    (4)议题辩论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内部进行深入议题的讨论和辩论。正反双方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论证的依据,接受对方质询,与对方进行辩论。双方唇枪舌剑,或讨论或辩论,让观点越来越清晰,视野越来越宽广,思维越辩越深邃。

    (5)理性选择

    学生经过小组内议题讨论或辩论后,运用认知经验和系统思考,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全班可以民主选出最佳方案和最佳小组。在本次议题活动中,评选出“网络需要实名制,但必须保护好公民隐私,预防网络暴力”为最佳方案。最后教师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客观的点评。

    4.构建检测考评体系,落实法治意识核心素养

    评价高中生的法治素养状况是一个学习评价的问题。新课标强调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发展水平。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

    新课标把“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划分为四个水平层级,而且从这些素养的具体表现来看,一部分侧重认知方面,一部分则侧重行为方面。按照这些核心素养的要求开展教学,并按照划分的层级指导评价,能够使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好地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覃遵君.凸显统整性课程重构 ?探索议题式教学方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初探(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9(1).

    [3] 陈式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