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治理效能探微
范文

    包莲

    摘 要:公共危机治理效能是衡量综合国力、检验国家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维度。而增强和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治理效能,则依赖于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制、安全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及协同治理的参与机制等,做到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这是当前防范化解公共卫生危机和风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R197.1?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9-0156-02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初突发的全国性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以这次事件为契机,举全国之力,通过一次宽领域、深层次、多维度的全面协作,集中优势力量取得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充分证实我国在公共应急危机治理中的制度优势,以及防范和化解突发性公共风险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和经验。

    二、完备的应急防控体系:治理效能提升的硬核支撑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既是衡量和评价综合国力的核心指标,又是检验制度运行效能的具体标准。它必须依靠国家政治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管理制度、组织制度的合力支撑和强力保障,它必须在国家制度框架内,按照国家制度设计、机构运行规则、组织原则及执行程序,形成灵活机动快速调动的社会有机体,结成命运共同体,形成精准施策的应对机制,才能产生良好的防控效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数次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后,我国在预防、救治和控制重大灾情方面取得巨大成效,制定了较完备的应急性体系及预案。尤其是在这次疫情中,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下,迅速组建了应急指挥领导决策中心及议事机构,形成了党政军民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及个人协同配合的决策和执行制度,疫情防控应急性信息报告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急救物资供给制度、志愿服务制度,应急性分级分类管理、管控和监督制度,如全国和地方疫情交通管制、延迟开学、延迟上班、商业营运、禁止公共场所聚集性活动及有序复工复产复学等;加强了重大疫情立法、司法、行政、监督制度,舆情引导、规范、监管及信息公告制度,疫情资料数据管理制度,应急性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举行重大灾难哀悼日活动规定等,以及领导主体责任及问责追责制度。这一完备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在这次疫情的及时有效控制中发挥了硬核作用。但对重大疫情信息的准确研判,做出快速反应,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的时效性还存在一定纰漏,在急救性医疗物资、设施、技术、措施的及时性供应,提供有效性治疗还存在疏漏,上下左右管理衔接断档、执行力缓慢、监管不力等短板不容小觑。

    三、高效灵活的应对机制:治理效能转化的软核实力

    如上所述,建立重大疫情诊断、发布、预防、治理、管控的领导、决策、执行、反馈、监督、评估等制度体系,有赖于迅速果断、措施得当、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灵活有效的运行网络及应对机制。

    (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协同配合,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优势所在

    新冠疫情爆发后,由中央政治局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及时建立了中央防控疫情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疫情工作,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组成的应急性网络运行体系,形成上下贯通、有序衔接、相互协调、积极配合、管用有效的工作机制。在网络管理框架内,“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的合作方式组成网络管理系统”[2],适应“相互依存时代公共管理新模式”[3],将阻击新冠疫情作为各类主体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组织目标,攻坚克难,取得了重大胜利。彰显了党的领导为核心,集中政府、医务工作者、军队、企事业、社会组织各方面有生力量,全国上下协同奋战、抢抓时间,创造中国速度、效率、实力及质量的中国精神和制度优势。针对武汉市和湖北省疫情,2020年1月23日中央召开应对疫情领导工作小组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做出决策部署,中央发出“最高级别响应”后,地方迅速做出“一级响应”,形成联防联控的快速应急机制。随之,武汉市及各地陆续采取封城、交通管制,对疫情重点地區、重点人群、疑似人群分别采取定点医院、定点地点进行救治、隔离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情施治、救护、隔离、防护措施,全民性自觉居家,禁止自由外出等限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的交叉感染和聚集性感染的风险和损失。为及时纠正武汉市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领导不力、决策失误,执行不坚决等失职问题,中央调查组进驻武汉,对主管领导、直接责任人给予严惩追责。中央做出全国驰援武汉市和湖北省决策之后,形成以武汉市、湖北省为中心,全国全民全力全方位火速驰援格局,形成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左右连线、联动联防、群力防控,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防控治理体制,真正做到了“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4]的良好效果。

    (二)信息公正、舆情畅通、干预得当是防控效能的关键

    此次疫情防控中,统筹性、整体性、协同性是最为突出的表征,除此之外,疫情信息发布的速度、效率、准确、即时性是一个事关生死攸关的重要因素。以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疫情在武汉市出现后在全国迅速蔓延的根本原因是,武汉市政府信息不畅、公布滞后、决策失误、执行迟缓、措施不力,错失了最佳防控良机。应该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引以为戒。

    1.建立有效的舆情识别、干预、监管的机制

    舆论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公器,是为民发声的利器。政府舆情干预应秉持生命至上、尊重科学理念,体现主动性、原则性和谨慎性,实现舆情指导与有效监管的辩证统一。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是因发布信息滞后、防控措施不及时而导致的疫情由“一地至多地”发生连锁反应的一起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从中吸取的教训是,舆情管理机构应依法履职尽责,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对危机信息做出认真、谨慎、科学、精准的研判和识别,并快速向政府报告;政府应及时向公众传达预警信息。其中,依法公正判别舆情信息的底线思维和价值取向是人民至上还是公权力至上,是程序至上还是责任至上,这是摆在公职人员面前的一道客观选择题。当公权力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就会突破道德底线,权力的实然性就会违背应然性。

    建立安全时效性的舆情监管机制,是公正有效的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依据[5]。当公共危机来临时,必然会听到不同杂音,难免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网络舆情监督部门的责任就是及时收集、预判、识别、处理信息后快速上报网络主管和监管部门,建立起网民、技术、主管和监管机构等组织与个人之间及时性、充分性、双向性的公共信息沟通常态化机制[6],引导公众在危机治理过程当中达成重叠共识的状态[7],以有效规避信息预警失灵的风险。因此,信息预警机制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运行的“吹哨员”,是动用国家机器、动员公共政策系统及时迅速建立领导协调机构,号召政府、组织、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人员,调动应急物资、技术、医疗、管理等子系统,在中央和上级领导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形成自上而下、左右协调、分工有序、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关系,产生良好的治理效能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2.优化网络诉求环境,完善舆情引导机制

    重大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治理成效的提升,要为网络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提供安全、高效、便捷、有序的硬核设施和软核环境。网络舆情环境已经成为公民、组织、社会、国家间密切联系和共同参与国家治理的交互空间和制约性条件。信息网络0时代为官媒、自媒体开展多方沟通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公共安全治理搭建起协商对话的平台。同时,进行适度自由、合理宽松、合法有序、沟通顺畅、安全可靠的网络交流环境的建设,需要各类主体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守底线,不踩红线,以此为前提充分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参与社会管理、分享经验等,形成及时引导舆情监督的机制。这是网络公共治理和秩序維护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综上,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危机治理体系与治理效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相得益彰的关系,二者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制度优势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20-02-23.

    [2]? D·Kettle,Sharing Power:Public Governance and Privite Market,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93:22.

    [3]?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86,244.

    [4]?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习近平强调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N/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215/c40531-31588090.html).

    [5]? 林克松.朱德全.教育应对公共危机的 分析框架与行动范式——基于“新冠”重大疫情危机的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124.

    [6]? 童世骏.关于“重叠共识”的“重叠共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8,(6):55-6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