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范文 | 王文荣 【摘要】目的 对不同剂量匹伐他汀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采用常规剂量匹伐他汀治疗的3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以加强剂量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调查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剂量匹伐他汀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非常高。 【关键词】常规剂量;加强剂量;匹伐他汀;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1 不稳定心绞痛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疼痛显著,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痛彻肩背表现。本病临床中以降脂药物治疗为主,但不同的药物以及不同的用药剂量均会给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带来不同的影响[1]。匹伐他汀是一種新的针对不稳定心绞痛疾病进行治疗的药物,本次研究以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剂量匹伐他汀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以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为我院治疗人员。干预组患者年龄平均(65.3±3.4)岁,男18例,女12例,平均病程(6.7±2.1)个月,合并高血压者11例、合并冠心病者1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5.8±3.2)岁,男17例,女13例,平均病程(6.6±2.2)个月,合并高血压者13例、合并冠心病者16例。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患者对匹伐他汀无过敏表现;患者近期3个月内未接受降脂治疗;患者无脏器功能衰竭表现;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2 mg匹伐他汀口服治疗,一日一次,晚间服用,治疗时间为3个月。 干预组:患者予以4 mg匹伐他汀口服治疗,一日一次,晚间服用,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血脂水平以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调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调查。 1.4 评估指标[2] 显著: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减少超过80%,发作次数降低超过80.0%,血脂水平基本恢复症状;改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减少50.0%~80.0%,发作次数降低50.0%~80.0%,血脂水平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并无减轻或患者病情加重。疗效评估有效率=显著率+改善率。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t、x2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疗效评估 干预组患者治疗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干预组患者治疗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大剂量用药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3.3%,而大剂量用药与常规用药均会引发少量不良反应,但大剂量用药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证明大剂量用药能够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同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志胜.不同剂量匹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研究,2019,27(04):92-93. [2] 谢 辉,曹 薇,符江琳.匹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RP和ET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08):805-807. [3] 徐 雷.常规剂量对比强化剂量匹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 本文编辑:赵小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