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村治理视域下新乡贤文化的培育 |
范文 | 梁爱强 摘? ?要: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治理需要新乡贤文化,因为新乡贤文化是乡村治理的品质追求,新乡贤文化凝聚乡村治理的人才力量,新乡贤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培育新乡贤文化,要坚持以强化党建引领为前提,夯实培育新乡贤文化的社会基础,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能,积极营造培育新乡贤文化的舆论环境,壮大和强化新乡贤队伍。 关键词:乡村治理;新乡贤文化;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1-0020-03 乡村治,天下安。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乡村精英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出现较为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对传統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治理也带来较大的冲击。自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以来,以中国传统文化“尚贤”“重能”为根基的乡贤文化,由于蕴涵着德治、善治的力量,成为传统中国农业社会乡村自治的一种普遍现象。传承“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继承发扬传统乡贤谋利桑梓、教化乡里的故乡情怀,留住乡村的“灵魂”。培育新乡贤文化,把新乡贤的力量凝聚起来,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农村,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治理需要新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的成效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农村优秀人才在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大量流入城市,乡村渐趋丧失原有活力,其内生基础不断弱化,乡村公共事务管理所需要的治理和智力支持严重不足。对传统乡贤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乡贤文化,不仅汲取和弘扬了传统乡贤文化中的价值精华,又淬炼和体现了现代乡贤的优秀品格,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社会相契合、现代与传统上相对接的文化,具有独特的基层管理作用和人文道德价值,是实现和确保现代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有效落实的时代选择。 (一)新乡贤文化是乡村治理的品质追求 乡村能否振兴,治理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效的乡村治理能够倡导和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实现农民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一种“软约束”和“软治理”,新乡贤既具备一定的文化能力基础,同时又是能发挥道德引领的柔性力量。当前,人们对于乡村治理现状的焦虑、对新乡贤文化的向往,其实反映的是人们对改变农村空心化、精神空虚化现状的渴望,他们更希望能够与越来越多的在德才方面、公益事业方面被普遍认同和接纳的有声望的人生活在一起,让农村经济发展得更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作为乡村治理的品质追求,在促进乡村自治共治、夯实乡村德治根基中,新乡贤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植根于乡土的乡贤文化更贴近普通群众,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而且也具有亲善性和现实性。新乡贤以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崇高的使命感,在言行上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对乡村的经济振兴、农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产生正面的引领作用。高质量的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仅能推动乡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道德风尚,防范乡村社会风险,在乡村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中起着“安全阀”的作用。 (二)新乡贤文化凝聚乡村治理的人才力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基层治理,乡村“领头雁”是关键一环。乡贤乃乡中贤良之士,是对乡间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德高望重、被乡人所推崇尊重等精英群体的概括性描述。贤能之人在参与乡村社会建设、公共事务管理、邻里纠纷调解、风俗文明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治国理政必不可少,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伴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农业农村人才及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日益 “空心化”,乡村发展滞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在人才,需要相应的人才提供新动能。但是,乡村社会面临着精英持续流失、乡贤难以回归的问题。可以说,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资金,而是人才瓶颈制约。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乡贤群体的融入、参与到基层管理活动中。那些心系故土、有着较强影响力并为乡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阶层人士,诸如带领乡亲发家致富的能手、积极投身家乡公益事业的农民企业家、道德模范、乡村医生、乡村教师、经济能人、持续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的农业科研人员等新乡贤,补位乡村治理,助推乡村发展,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乡贤文化的作用,关键在于让那些品德高尚、能够服众的乡村贤人直接参加到乡村建设中来,发挥新乡贤文化在激发乡土情感、维系集体认同感等方面的作用。他们有着服务家乡建设的良好心愿,道德品行高,为民服务意识更强,并为乡村建设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依靠他们在当地的口碑和影响,积极调处化解村组各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成为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乡村文化的弘扬者。 (三)新乡贤文化促进乡风文明 乡贤强调的不仅仅是根植于乡土,更多的则是乡贤的品德、能力和声望。随着时代变迁,新乡贤不仅是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乡土守护者和弘扬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新乡贤文化是倡导文明乡风的精神力量,传承地域文化的方向坐标。新乡贤群体的嘉言善行影响着各地乡民的行为,成为他们的规范者和约束者,促进村民行为更为规范。他们大多胆识、能力突出,怀有浓重的乡土情结,他们身上投射出的道德文化力量,在乡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情感认同。新乡贤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凝聚力,它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成为 提升乡村德治的重要内生推动力。它突出表现为榜样教育和示范引领,影响着村民的道德情感认同,在净化乡村道德环境、引领乡村道德风尚、涵养文明乡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乡贤德高望重,是农村秩序的守护者、维护者,其道德品行是一种无形的文明和道德的感染力量,成为广大村民规范和调节自身行为的价值尺度。在新乡贤的道德引领和教化下,乡民的日常行为向文明靠拢,得以规范化,推动着乡村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如乡贤式村党委书记,他们是乡风文明的倡导者、美丽乡村的创建者、正能量的传播者、群众矛盾的调解者。 二、新乡贤文化培育的主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尽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传统乡村社会所特有的以血缘为纽带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依旧广泛存在,仍然需要乡贤参与乡村的建设和治理,从而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助推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 (一)坚持以强化党建引领为前提 党建引领是培育新乡贤文化、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根本。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在培育新乡贤文化的过程之中,赋予新乡贤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走出一条农村基层党建与新乡贤文化建设同向同行、共同发力乡村治理的新路。一方面,坚持党建引领原则,通过高质量党建促进文化振兴,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确保新乡贤文化建设在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下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另一方面,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导向,通过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品牌,凝聚乡村发展动力,汇聚乡村治理合力,使新乡贤文化服从和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乡村治理的品质追求。同时,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促面,引领、带动其他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觉自愿地融入到乡村治理中。要常态化实施“亮身份、见行动”活动,引导乡村党员在乡村经济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执行重大任务、化解发展难题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将退休老党员、流动党员、非公组织党员组织起来,使他们在宣讲党的政策、邻里守望相助、村民矛盾化解中当先锋、做表率。 (二)夯实培育新乡贤文化的社会基础 要成为新乡贤,不仅要树牢全心全意服务大众的主观意识,运用自己的学识、阅历、智慧和技能使自己和周边的人富裕起来,而且还要真正融入百姓之中。培育新乡贤文化,需要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新乡贤成长创造条件、铺平道路。新乡贤文化应该坚持地方党委与地方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包括功成名就的新生力量反哺农村,参与乡村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县区乡镇应当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创造条件让那些远离故土的新乡贤们甘心情愿地反哺桑梓。基層组织要对立志于乡村建设发展等外地人员的工作、生活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在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关系转接方面尽可能提供便利,解决城市返乡人员、致力于农业发展的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服务农民群众。赋予新乡贤中的优秀人才以一定的政治地位,使他们有机会参与乡村治理,能够为乡村振兴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和中肯的建议。建议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更多有能力、有担当、有贤德、有情怀的退休干部、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能,贡献应有力量。 (三)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能 乡村振兴呼唤大量新乡贤出现。新乡贤不仅要出身本土、热爱本乡,不仅要具备地域性,有浓厚的乡情,对故土有责任感和归属感,而且必须是有才有德的贤能之人,是得到各方面公认的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能。许多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致富能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乡土精英,正是这个时代需要重塑的“新贤”。他们是当今乡村里公认的民意代言人,享有一定的公共话语权。“新贤”们通过致富经营、服务村民、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在乡民邻里间形成了巨大的威望、塑造了良好的口碑。他们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群众,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获得群众的认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从而形成了根植乡土、贴近村民、影响广泛的新乡贤文化。 (四)积极营造培育新乡贤文化的舆论环境 乡贤文化具有鲜明的榜样文化的特色。事实证明,典型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新乡贤”这个“虚”的头衔真正具有现实的吸引力,社会舆论的引导非常重要。不仅要通过传统媒体而且更要注重通过新兴媒体积极广泛地宣传乡贤们参与乡村治理的优秀事迹,选树乡贤典型,使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蔚然成风。创新乡村治理,培育新乡贤文化,必须注重发现新乡贤的典型事例,并授予他们一定的荣誉称号和相应的物质待遇。通过这种鲜明的导向,引导和激励全社会见贤思齐,唤起和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新乡贤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要创新宣传和传播的形式,坚持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把新乡贤文化宣传教育融入乡风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中,激活新乡贤文化的内在活力,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形成推崇新乡贤、学习新乡贤、营造新乡贤文化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其次,充分挖掘新乡贤文化资源,如好家风家训、好乡风民俗等,广泛开展“幸福家庭”、“文明标兵”、“身边好人”等新乡贤评选活动,积极宣传新乡贤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新乡贤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展现出来的突出贡献,以营造崇德尚贤的社会共识和舆论环境。再次,吸纳整合新乡贤力量,因地制宜创建乡贤参事议事平台,提升规范化水平,拓展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决策、矛盾纠纷的处理和化解、民意诉求的表达和疏导、乡风文明的涵育和创新等乡村公共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式。 (五)壮大和建强新乡贤队伍 积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促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新乡贤文化,要坚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依托乡贤理事会等平台和载体,使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积极参与、融入乡村治理实践的过程中,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和弘扬新时代公民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现实情况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享有较高威望和口碑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共产党员、农村科技工作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乡贤文化,发挥 “新乡贤”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壮大新乡贤队伍,通过他们的学识专长反哺桑梓,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俞秀玲.当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选择——新乡贤文化的重塑[J].江淮论坛,2019,(6):22-27. [2]? ?庞超,赵欢春.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N].经济日报,2020-12-09. [3]? ?张雯婧.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的时代选择[N].光明日报,2017-06-02. [责任编辑? ? 兴? ?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